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帅是苏联武装部队中的最高军衔,其授衔的决定是1935年9月13日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作出的,并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那些杰出的军事领导人。从1935年至1991年苏联解体止的56年间,苏联一共授予了41人元帅军衔(其中  相似文献   

2.
《领导文萃》2008,(14):12-14
5月9日,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有人说要将1980年苏联举办奥运会的吉祥物重新定为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吉祥物。曾风靡一时的苏联电影《命运的捉弄》推出续集,刷新了俄罗斯的票房纪录。普京在担任总统期间恢复了苏联的国歌。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领导者》2010,(4):53-53
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达成秘密协定,以归还苏联在旅顺的特权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协定有效期为30年。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代的绘画以写意画为主,表现山水花鸟的形态与意境、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对于"老大哥"苏联的依赖,当时中国的艺术也逐渐向苏联取经,中国传统绘画在长期的学习交流中,融合苏联艺术创作特点,开始发生改变。由朱沙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苏联美术与新中国油画》一书,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油画艺术进行了系统、细致的探究,重点探讨了为什么学习苏联美术、苏联美术  相似文献   

5.
周明杰 《领导文萃》2011,(22):81-84
美苏联手劝说国共两党不打内战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欧洲战后事务和对日战争问题。三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雅尔塔协定》。协议规定:苏联同意在德国投降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并与国民政府缔结一项同盟条约。有关中国的条件是: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恢复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  相似文献   

6.
政党政治与官僚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政治与官僚政治房宁一.从“苏联现象”谈起1991年莫斯科圣诞之夜,飘扬近70年的苏联国旗悄悄落地,克里姆林宫的红星黯然失色,世界两极之一的超级大国苏联轰然崩溃.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彻底改观。队历史上看,一个貌似强大的超级大国几乎在一...  相似文献   

7.
二战以后,一个神话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希特勒所向无敌的大军是被苏联的严寒击败的,是可怕的"冬将军"挽救了苏联。这一说法来自希特勒的将领们。他们把德军在苏联的失败,归于1941年严寒的冬天,声称如果不是苏联的严寒,他们一定能攻下莫斯科,从而取得对苏作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苏联领导层中的温和派在苏联领导人中,柯西金与我国领导人直接交往较多,而且态度相对温和,与周恩来还有私交。在两国关系最紧张的时候,他们仍以"同志"相称。1964年苏联领导人更迭后,周恩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祝活动,以期改善两国关系。在与苏联新领导会谈中,苏方声称,在苏中关系问题上,他们同赫  相似文献   

9.
西路悲歌     
西路军是中共历史的一道伤痕。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第五、第九、第三十军及红四方面军总部,奉中共中央命令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寻求打通接受苏联援助的国际联络线。后因时局变化,宁夏战役计划被迫终止,过河部队改称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经过近半年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兵败祁连。西路军出兵,源于获取苏联援助。中国革命和苏联息息相关,打通与苏联的联络既是中共的目标,也为共产国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领导者》2006,(3):54-55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他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从苏联回国后,左权到中央苏区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以后,正是苏联和中国两党两国关系达到白热化的时候。那时候,我已经从苏联驻华使馆奉调回国,在苏共中央联络部任职。1964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被免除职务之后.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广角》2001,(9):16-17
1991年8月19日,前苏联发生震惊世界的“8·19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无奈地宣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苏联分崩离析的前奏终于响起。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几十个春秋的苏联国旗,在夜色中匆忙降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疆土分割成15个拥有独立主权的新国家。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日本战败投降,起决定作用的是付出巨大牺牲与代价的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但是前苏联部分史家坚持认为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打败关东军,决定了日本的战败。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苏联出兵东北的原因,客观评价苏联出兵东北的作用与意义,进而对日本战败的决定因素做出公正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老大哥"代表人物:江泽民、李鹏、邹家华、钱其琛等主要课程:科技工业知识1951年,首批375名优秀青年前往苏联学习科技知识,其中有红军将领、技术人才,也有青年干部。至1963年,全国向苏联及东欧国家派出留学人员近万人。留苏人员中包括江泽民、李鹏、邹家华、钱其琛等日后中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吴志菲 《领导文萃》2009,(17):69-74
瞿独伊,浙江人,曾用名“沈晓光”。1921年出生于上海,1928年至1941年在苏联生活,1946年被分配到新华社工作,1950年和丈夫李何一起受国家委派到苏联创建新华社莫斯科分社,1957年回国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1978年在新华社国际部俄文组从事翻译和编辑工作.1982年离休。  相似文献   

16.
敝人从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伊始,就在这里长期执教"苏共党史"这门首要课程(当时称为"马列主义基础"课)。1991年苏联悄然垮台,不能不令我痛切沉思苏联兴亡之道和奥秘所在。长话短说,殷鉴今烁。  相似文献   

17.
白雪 《领导文萃》2007,(3):124-128
15年前的12月8日,强大的苏联在事实上走完了自己74年的生命里程,而策划这一重大事件的只是3个苏联地方政权领导人,决策时间仅仅用了不到两天。  相似文献   

18.
上林 《领导文萃》2013,(6):41-46
赫鲁晓夫轻视肯尼迪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想法大概形成于1962年4月,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当时赫鲁晓夫与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在黑海边散步。马利诺夫斯基指着海那一边说,在土耳其有美国的一个导弹基地,从基地发射导弹可以在6-7分钟内消灭苏联南部的工业中心和海军基地,而苏联导弹要25分钟才能  相似文献   

19.
杨军 《领导文萃》2010,(4):40-43
<正>从两个中心到各自为政《南风窗》:在国际共运史上,在苏联解体之前,中国和苏联曾经是两个中心,这一格局是如何形成的?高放:这应该说是1949年底毛泽东和斯大林莫斯科会谈达成的默契。现在回头看,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周  相似文献   

20.
王明(1904~1974年),安徽六安人,原名陈绍禹。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江局书记等职务。1930年从苏联回国后,打着反对立三路线旗号,1931年1月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夺取了中央领导权,直至1934年的三年间,在党内推行了一条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1939年9月中共中央撤销长江局后,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党刊委员会主席。1941年开始因病长期休息。1945年中共七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新中国成立后,王明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去苏联治病。中共八大仍被选为中央委员。后长期留居苏联,并化名马马维奇、波波维奇,写了许多攻击中共的文章。1974年3月27日在莫斯科病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