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史上,共产党和国民党曾经两次合作。现在,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实现和国民党的第三次合作。国共两党每次合作,由于国内外形势和历史条件不同,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而适宜的合作形式是国共合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总结前两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探索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行形式,对于  相似文献   

2.
支持资产阶级反对一切现存反动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的革命斗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实条件来为无产阶级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具体形式是马林一手搞起来的。马林来到中国后,逐渐改变了共产国际北联吴(吴佩孚)南结陈(陈炯明)的政策而转为联合孙中山国民党,实行以国民党为主的国共合作。对于国共合作,中共主要领导人中反对者并非居多,但当马林提出要实行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行合作时,引起了大多数中共领导人的激烈反对。马林借助共产国际压力迫使中共接受了这一政策。马林为何要坚持这样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从而达到国共合作之目的,对共产国际、苏俄究竟有什么益处?在这里,马林所代表的是苏俄中心抑或革命中心?对这些问题,史学界论之甚少。本文试图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与国民党的合作关系,是以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联合的形式建立起来的。采取这种形式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作出的正确的历史选择。就中国共产党来说选择党內合作的形式,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的。党的“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纲领,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赞同采取党外  相似文献   

5.
统一战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我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它经历了一个从成熟到发展的历史进程.本文仅就这一思想理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以及在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所得到的充分运用,并指导中国革命的一些经验试简略总结,希冀有鉴于今天. 统一战线问题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在领导本国革命斗争中,如何认识与寻找同盟军、如何处理与同盟军关系的极其重大的问题. 早在一九一八年,毛泽东同志就根据十月革命与我国革命的经验,发表了《论民众大联合》一文,指出实现民主革命,必须实行包括一切人民大众在内的联合阵线的朴素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第二次国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式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通过对当时双方合作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这次合作体现在党、政、军三方面的形式并不相同,具体可概括为党外合作、“一国两制”和军内合作,虽都经历过曲折,但仍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合作。这为当前党中央倡导的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为了领导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必须善于掌握一切斗争形式,并且善于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斗争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同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建立了革  相似文献   

8.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前,陈独秀为什么由主张国共两党党外合作的“联合战线”政策转而又接受“党内合作”政策?两党合作过程中,他为什么又主张国共应由“党内合作改为党外联盟”,并先后三次提出中共党员退出国民党,而这个意图为什么又未能实现?对这些问题,迄今未见专文系统论述。本文试图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战争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第二次国共合作,采取了特殊的合作形式,这就是,国共两党在坚持抗日的前提下,各自保持自己的军队和政权,遇事磋商谈判。这种特殊合作形式,不是由两党达成一致协议而主动采取的正式的合作形式,而是在两党没有能够形成一种为双方所共同接受的合作形式的情况下,在实际上自然形成的,是由历史赋予的。中国共产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对于这次合作的形式,党曾有过许多设  相似文献   

10.
为抗战救国,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中共真诚地希望加强与国民党的长期密切合作。从1935年8月至1939年初,中共针对国共两党的合作组织形式,依据情势的发展,适时调整其诉求,先后主动提出了“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混合委员会”“民族革命联盟”“民族统一联盟”“国民革命同盟会”“两党关系委员会”及跨党合作的意愿。但国民党和蒋介石要中共“归服”或“融化”的苛求,让退守“组织独立性”合作底线的中共无法接受,这迫使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组织形式的诉求渐次改变,最终维持于多层面有事商讨的国共合作组织形式,这也是战时国共两党合作过程纷争频繁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1.
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对于打败日本侵略者,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总结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的神圣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主义”,日寇占领了整个东北。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对政策的结果。 1935年的“华北事变” 日本公然要把华北五省从中国分离出去,制造第二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宋庆龄在革命战斗的一生中对国共第一、第二次合作做出的特殊贡献及对第三次国共合作所做出的努力,并从爱国主义角度总结宋庆龄关于国共合作的理论,展望第三次国共合作—“一国两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是近20年来才开始的,其职权范围、机构设置有其初创和定型的发展阶段。现有的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办案的组织形式存在着检察官主体地位不突出、办案权责不明等问题。应该建立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基本办案组织,并对相关组织进行合理控权与授权。要简化办案程序与强化组织指挥,理顺主任检察官与内设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有过两次合作。每次合作,都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能否随着历史的进程“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呢?这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两次分裂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双方竭诚努力,国共两党仍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本文拟通过前两次国共合作的回顾及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总结,谈谈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人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为建立、巩固和捍卫统一战线 ,尤其是正确处理农民问题 ,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试论邵力子对国共合作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力子先生是现代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他一生致力于和平事业,特别对国共合作起过重大的作用。本文拟就邵先生对国共合作的贡献作些粗浅的论述。邵先生于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转为国民党员,曾积极追随孙中山进行辛亥革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中国仍然是国际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各派军阀统治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共产国际十分关心和重视东方民族的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主张。 国共合作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内,从“一大”开始,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激烈讨论,直到总结了“二七”惨案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在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18.
品牌是资源和优势,也是形象和风格,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文化。医学院校统一战线具有良好的人才基础和专业优势,可以围绕"高等医学教育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惠民生、促和谐"这条主线,精心设计品牌规划,提升品牌建设能力,切实把一些好的活动载体打造成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国共合作距今已有60余个春秋,今天再来回顾这段历史,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党内合作,这是共产国际赠给中国共产党的一份丰厚的遗产,但又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这种合作方式有诸多弊端:“极大地妨碍了中国共产党争取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束缚着共产党的手脚,客观上限制了共产党独立地展开活动;(它)本身就内在地决定了这一合作的短暂性。国共合作的迅速破裂乃是党内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数十年来,苏联农村合作经济的组织形式几经发展、演变。全盘集体化之前,主要是进行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建立合作社和集体农庄的组织形式。以后,开始注意和重视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建立作业队(组)的组织形式,实行集体承包制,以扩大劳动者的自主权和使劳动报酬直接同最终成果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