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它主要由远古遗存、历史遗迹和近代战争纪念地等组成,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开发辽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历史文化旅游,应当确定科学的旅游开发战略,采用正确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2.
胶东地区是全真教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本文从旅游的视角对胶东道教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针对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开发道教思想、增强道教文化地方特色、开发道教养生旅游、设计以道教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等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岳麓山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典型的文化主导型旅游景区。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古"、"全"、"特"的特征。文章提出了岳麓山文化旅游资源的直接开发、整合提升、历史复原三种开发模式,围绕岳麓山文化旅游内涵从内外两个方面设计了具有吸引力强、潜在价值巨大的旅游文化专线。这将丰富文化旅游开发理论和区域竞争理论的内容,对于提升岳麓山区域旅游形象、指导岳麓山"两型"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阆中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优势突出。阆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应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修旧如旧"和"产业化经营"原则。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旅游文化开发应立足三峡,依托渝宜,辐射四方;点线面有机结合,重点抓好"一区两极三线四片"的开发战略布局;全方位采取得力措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在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应抓好旅游文化资源的普查与研究工作,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链,加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深度开发,开发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利用文化节庆推动旅游发展,加大旅游文化的科普宣传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四川十大古镇旅游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古镇中具代表性的有十处,因其特色各异、地域特征鲜明.故被命名为"四川十大古镇".就空间展布特征研究表明,其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可进入性.而且,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景观、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优良的人居环境、较高的资源品级成就了这些古镇的旅游资源特色.依据对旅游主题及品牌优势的比较分析,四川十大古镇旅游开发可归结为七种主题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上虞市旅游品牌缺乏,但上虞名人旅游资源丰富的现状,提出深度挖掘人文景区的名人文化内涵,突出六大要素和三个层次的开发,通过区域旅游协作,开发特种旅游线路,突出特色,举办主题节庆活动等措施来开发上虞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8.
旅游开发必须有主题才能吸引游客,形成市场。食用菌资源拥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一种独特的主题农业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价值空间。通过分析古田县食用茵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品牌规模价值、综合效益价值,利用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分析确定古田县食用菌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战略选择。提出古田县主题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四种模式,包括推进主题农业观光园建设、开发食用菌旅游商品系列、引导开发食用菌主题餐饮、大力发展食用茵主题会展旅游。主题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丰富古田县农业旅游的内涵和开发方式,进一步促进古田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盱眙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经过几年来富有成效的开发,盱眙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已经明显走在苏北县级城市的前列。目前正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整合升级的问题。前几年的旅游开发已经体现并突出了淮河文化、明文化、宗教文化、楚汉文化、美食文化等,但仍然缺少一个鲜明的旅游主题。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形式确立淮河文化为盱胎旅游文化主题,那么就可以统领旅游建设,同时也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和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武汉具有丰富的历史、旅游资源,独特的生态、饮食资源,深厚的科研资源,文化资源优势显著。做好城市文化规划,保护武汉城市文化,加强武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丰富文化内涵,建设"旅游休闲"品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提高文化产业科技水平;做好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是武汉市实现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四平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尚未完善的问题,采用SWOT分析和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历史文化在四平市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四平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之城"拥有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以旅游开发规划为先导,提升旅游业质量,打造旅游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等旅游开发对策。研究结果对促进四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包含楚文化和自然生态等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综合价值。在体验经济时代,要使传统的楚纪南城大遗址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产业优势,需探索"遗址、文化、自然、旅游者"四位一体的体验开发模式,构建以遗址旅游为主题的多元化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资源天然地具有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以及历史印证、文明传承、经济开发等不可取代的价值功能.合肥环巢湖沿线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可以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作用.第一,通过对环巢湖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整合、优化研究,科学开发、优选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恩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第二,通过整合红色资源和绿色、古色等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和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品层次理论,分析了旅游产品五个层次的特征。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剖析了安庆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层次结构:核心利益、一般产品、期望产品、扩大产品、潜在产品五层次;然后,提出各类旅游资源有重点、有特色地开发成文化旅游产品的思路:重点突出核心产品,提升一般产品,丰富期望产品,创新扩大产品,增加潜在产品。  相似文献   

15.
河南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把省内处于离散和相对独立状态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是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关键。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重点要整合主题和产品线路,开发措施主要有: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旅游开发机制、培育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文化旅游整合营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法圣地兰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崇尚书法文化是绍兴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创办兰亭书法学院对于弘扬书法文化意义深远.兰亭书法学院肩负着修复书法人文精神的重大文化使命,需要在把握书法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拓展文化视野,发掘办学功能,作出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居住历史以及特色城镇的发展历程表明,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类生活方式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人类创造力不断发挥的过程.任何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文化创意小镇,必定都具备其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特色品牌、特色机制、特色运营等功能特征.文化创意小镇建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培育特色产业以发展小镇的经济,还是为了不断地提高自我生活品质.城镇化的核心理念是依靠人的创意来不断地转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提升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及改造自然的能力.文化创意小镇建设成功与否,不在于建设者在城镇特色产业方面的创新,而在于对城镇建设文化理念的创新以及在这种理念支撑下所构建出的城镇发展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休闲旅游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资源特点和发展现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休闲旅游应重点开发民族民俗休闲、山水生态休闲和城郊休闲旅游产品.但无论开发何种产品,都必须强化生态环境和本土文化习俗的保护,在"休闲"、"游憩"上做文章,在"创新"、"特色"上下功夫,抓主题,出精品,突出重点、亮点和示范点.推出参与性、文化性、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旅游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9.
周口市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周口市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政策和措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旅游业已成为周口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为了进一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的潜力,在分析周口市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周口市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和对策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三山五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保护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三山五园旅游开发缺乏系统整体性,基于相关理论从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视角进行文化保护与发展,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基于历史风貌保护与优秀文化传承,三山五园要将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注重旅游者体验和活化遗产价值的理念贯穿到旅游发展之中.发展旅游应打造开放式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构建“一核三轴三区多片”的旅游主体功能格局.现阶段的发展重点是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深度文化休闲旅游和科教创新文化旅游.而旅游引领三山五园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措施,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多途径推进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特色主题旅游产品;加快旅游商品的研发和推广;以旅游环境优化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和以项目活动促进区域影响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