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鸦片战争时支持林则徐抗英之清廷大学士王鼎卒于何时?两种说法:《东华续录》说卒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底,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涉及王鼎卒年时说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四月十二日。我以为前说为是,后说不确。  相似文献   

2.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冬,林则徐从新疆流放回来,先是代理陕甘总督,次年,担任陕西巡抚,在陕抚任内约有九个月,于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因病休假,专程来到蒲城,一方面治疗休养,另一方面为王鼎守"心丧".王鼎(公元1768年-1842年),陕西蒲城人,历任工、吏、刑、户、礼各部侍郎、尚书,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林则徐与王鼎素有交往,在禁烟斗争,同仇敌忾,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林则徐思想的阶段性和变化特点,本文把他从新疆“赦免”后到他去世这段时间作为他的晚年,即道光二十四年九月至道光三十年十月(1844.10—1850.11)。在这期间,他先后署理过陕甘总督及会办西宁事务,任过陕西巡抚和云贵总督。这就给了他再次施展才干、表现思想的机会。透过他的言行,我们不难发现其晚年的思想明显地体现出这样的特点: 一是他想方设法镇压各少数民族的反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为我国近代杰出的民族英雄与爱国者,他一生历官十四省,其中在江苏时间近八年.先后任淮海道、按察使、布政使、河道总督、巡抚、两江总督等职.他任职内,努力整顿吏治、严禁鸦片、赈灾济荒,主张改革、办福利事业、重视农业生产等,政绩卓越,深受江苏人民的赞扬.(一)整顿吏治清道光二年(1822年)十二月,林则徐去江苏淮阴清江就任江南淮海道,不到一个月,便升任按察使,开始了江苏任内的宦途生活.当时,清王朝政治腐败,大地主、大官僚兼并土地,农民生活恶化,“盗匪”成群,社会秩序不稳定.对  相似文献   

5.
黄河由浑变清听起来似难以置信,但这一自然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确曾出现过。据《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58记载,清雍正四(1726)年十二月,河道总督齐苏勒、副总河嵇曾筠、漕运总督张大有、河南巡抚田文镜、山东巡抚塞楞额、陕西巡抚法敏先后驰秦,黄河自陕西府谷县历山西、河南、山东以至江南之桃源(今江苏泗阳县),冰开水清,湛然澄澈。其在陕西、山西,始于雍正四年十二月八日,迄于翌年正月十三日,共三十六日;其在河南、山东,始见于十二月九日,迄于次年正月十日,共三十一日;其在江南,则始于十二月  相似文献   

6.
《敬呈管见折》是贵州候补道罗应旒在1879年7月23日所上的一件有影响的奏折.当时清廷不仅诏令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对于罗折“妥筹具奏”,而且时隔不久,8月5日便有谕旨“罗应旒发往直隶交李鸿章差委”.  相似文献   

7.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云南发生汉回互斗案。经总督贺长龄、李星沅处理后,非但未能解决,反而使矛盾更趋激化,并导致回民丁灿庭、杜文秀等先后京控。道光二十七年,清廷改派林则徐为云贵总督,受理此案,直至道光二十九年。纵观两年来林则徐在云南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诚然,由于他镇压了弥渡回民、腾越“野夷”等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起义而应当受到非议,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值得肯定的东西。笔者认为,下列几个方面是应该肯定的: 一、“只分良莠、不分汉回”的民族观,是一种较为进步的民族观。林则徐在给清廷的上奏中  相似文献   

8.
晚清“新政”与天津工业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1年1月29日,清廷发布了推行“新政”上谕。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于同年7月会衔上奏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包括修农政,劝工艺,定矿律、路律、商律等等,成为风靡一时的“新政”范本。1903年9月,清廷成立了商部之后,相继成立了邮传部、财政处、税务处。从1902年到1907年间,先后颁布了《筹备矿务章程》、《商部重订铁路章程》、  相似文献   

9.
清朝设官,不是一刀齐的。比如,一般说一省设一巡抚,二三省设一总督,其实不尽然,如直隶、四川都没有巡抚,却各设总督一人。山东山西上面并无总督。山东济宁有河道总督,江苏淮安有漕运总督,东三省以前各设将军一人,管理地方,清末才改设督抚。福建在台湾道改省后,撤去福建巡抚,改设台湾巡抚。湖北、武昌和广东、广州都既有总督,又有巡抚,即所谓督抚同城。广州还有将军,将军是管辖当地旗兵的,但地位最崇高。曾国藩攻太平天国,打下南京,向北京清廷告捷的奏折,系由荆州将军官文领衔,曾国藩并不列在第一名。  相似文献   

10.
1866年6月25日,闽浙总督左宗棠上《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析》,建议在福州建厂造船,并打算在造船的同时设局,雇请洋人教习造船、驾驶等技术。他的奏折得到清廷批准,但不久调任陕甘总督。左宗棠在选择沈荷桢主理船政,并聘任法国人口意格与德克碑任船政正,副总监后方离开福州。福州船政局成立后,采取一系列教育措施,使船政学堂教育取得巨大成功。第一,强调船政学堂的重要地位。1866年12月11日,左宗棠即将离任北上时,在其上《评议创设船政章程析》中说:“宜优待艺局生徒以技人才也。艺局之役,必学习英法两国语言文字,精研算学,…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的功绩,可谓家喻户晓,而左宗棠在西北禁烟的措施却鲜为人知。事实上,在林则徐以后的三四十年间,在晚清的封疆大吏中,对禁烟决心之大、措施有力、成效卓著的莫过于左宗棠了。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因其政绩卓著,故有“中兴名臣”之誉。1866年9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翌年6月  相似文献   

12.
1962年,当福州市筹办林则徐纪念馆时,林则徐的后裔林念晶先生捐赠了一部珍贵的林则徐研究资料,即《衙斋杂录》,原存林则徐的长婿刘冰如家,现存林则徐纪念馆。该资料系林则徐在新疆期间摘抄邸报和地方档案资料而成。《杂录》分上下二册,封面称“林文忠公衙斋杂录”,落款陈培锟敬观。全二册共75页,不标页码,看来是林则徐阅读时随手抄下来的。册后题“刘冰如珍藏”,并印“少穆”篆字印章。上册摘抄邸报的时间是壬寅(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日开始到癸卯(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全是关于清政府对清朝官吏的任免升降邸报,内容多与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善后的人  相似文献   

13.
一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赴粤禁鸦片,抵穗后注重调查研究,曾集粤秀、越华、羊城三书院肄业生数百人,借学政考棚开四事问为观风试.关于观风试的日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写为:"1839年3月",即与林则徐"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烟土全部交出,听候处理"一事发生在同一个月份.牟安世新作《鸦片战争》则写为:"三月十八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四日).其他史著如鲍正浩的《鸦片战争》(新知识出版社出版)、俞沛铭的《鸦片战争》(中华书局出版)、刘培华的《鸦片战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等也都持是说.笔者以为诸说均误.  相似文献   

14.
清末“屠官”岑春煊张华腾岑春渲(1861-1933),原名春泽,字云阶,广西西林人,曾任光禄寺少卿、太仆寺少卿、大理寺正卿、广东布政使、甘肃布政使、陕西巡抚、山西巡抚、两广总督、云贵总督、四川总督、邮传部尚书等职,是清未政坛上吐咤风云的人物。他在任职...  相似文献   

15.
清道光十八年冬,林则徐受命赴粤查禁鸦片,龚自珍为此写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赠行。龚集於此序后附入林则徐的复函。这两封往返函件都注有写作日期,但都需加以考订。龚的赠序,诸本皆于题下注“戊戌十一月”,据说是原函所注,但无日期。考龚序有林则徐“既陛”之事,序题又有“送”字,而林复函中又说是在都时收到龚的“惠赠鸿文”,可证龚序当作于林则徐陛辞以后出都以前。这是一封写来送行的信。按林则徐《戊戌年日记》记他十一月十八日陛辞,二十三日出都。由此推知龚的赠序当写于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前后。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在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四一年七月十三日下午,五十七岁的林则徐在浙江镇海积极设防之际,接到清廷谕旨,以莫须有的罪名,“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翌日,林则徐便踏上遣戍伊犁的途程。当林则徐于九月行抵扬州时,由于黄河堤决,又接旨命“折回河东效力赎罪。”林则徐便立即前往河南祥符工地,  相似文献   

17.
清道光二十六年间,署任陕甘总督林则徐幕下的陈德培,以约半年时间,手抄林氏在粤使人翻译西书和新闻报纸等所留存译稿,亦即所谓洋务资料的一小部分,辑成一册,题名《洋事杂录》,今藏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抄本《洋事杂录》,书封面业已有些破损,经补裱完整。书名题签为陈德培手迹,签下并钤有陈氏印鉴一枚,篆以“子茂”二字。全书考为陈手笔行书,字体秀丽遒劲。其后附有“道光二十六年丙午,自春二月至夏六月,在少穆先生幕下,得录此千百之一。子茂陈德培自记”的短跋。《洋事杂录》一书的内容,是《海国图志》没有收录,也是中国史学会所编“中国近代资料丛书”《鸦片战争》六卷本未辑录的。因此,该抄本在埋没近一百四十年后被发现,使鸦片战争史料又增加了一件珍贵实物.必将引起国内外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陕甘总督是清代常设定制八总督之一,为陕甘两省最高军政长官,掌控西北边防战略基地陕甘两省。因此重要军政地位,自康熙七年起,定山陕督抚专用满员,雍正元年,又改参用蒙古及汉军。相比于其他常设定制总督,陕甘总督群体结构呈现鲜明的个性特点,因陕甘总督专用满员的规制,满洲出身,特别是上三旗出身的满洲官员成为陕甘总督群体的主体。与清代满汉关系的演变轨迹相一致,陕甘总督群体的结构特征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清前期主用满洲,自嘉庆以降,汉人逐渐增多,至同光时期,湘系将帅基本垄断陕甘总督一职。陕甘总督群体结构特征既是清代督抚制度发展演变的表征,也是清代满汉关系历史走向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9.
1884年(光绪十年),清廷简任督办新疆军务刘锦棠为新疆省的首任巡抚,宣告了新疆全境实现郡县制的开始。这在晚清政治生活中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件。因为在整个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新疆是首先改变原有政治体制、设立行省而实行郡县制统治的。随后,台湾设立巡抚,东北盛京(今沈阳)、吉林、黑龙江亦置总督、巡抚,蒙古等地区设省问题也被一些官员提出议论。  相似文献   

20.
总督、巡抚制度是清代实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地方管理制度。总督“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巡抚“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核群吏,会总督以诏废置”。二者同属地方最高一级长官,总督偏重军政,巡抚偏重民事,而以总督之责为重,国家一切施政方针均需首达督抚而推行于下,同时中央通过分权于督抚以收集权之效。因此,在清朝的封建统治链条中,督抚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