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看,“意识形态”起源于培根的“假象说”,经历了托拉西的“观念科学”、马克思的“虚假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列宁的“科学的意识形态”、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等四个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分析的意识形态学说对于反抗“全球主义”意识形态、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认同,依然是最为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我校文学院副教授张燕提出“保护南京民国建筑,开辟民国史迹游览专线”建议,不久前受到了王荣炳副省长和省政协有关方面的重视。南京是民国建筑和民国史迹最为集中的地方,这些建筑是民族建筑延续和演变的重要历史见证,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王荣炳副省长看过该建议后批示:“所提建议很好,保护好这些民国建筑,有利于对海内外各界人士进行宣传,对促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意义重大,开辟旅游专线,寓教于游,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省政协组织省、市政协文史委员对南京民国建筑进行考察,并请张燕副教授介绍其艺术特色和保护开发的具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数基本上是绿色的,或准绿色的。在古代建筑发展史上形成了“象天法地”“建筑节俭”“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美”和“风水环境意识”等思想观念。总结、继承这份建筑文化遗产,对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建筑美学还是块不是空白的空白。本文通过读邓焱教授的《建筑艺术论》,特就中国式“建筑美学”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肯定了《建筑艺术论》的基本特点、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认为《建筑艺术论》是一部“中国人写中国人的书”、“中国人弘扬中国人的文化”、“中国建筑学家论建筑艺术”的行家好书。正因为如此,《建筑艺术论》填补了古人和前人留下的中国建筑界需要和期待的“建筑美学”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现象背后看不见的手。对当代中西建筑碰撞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角度与深度进行解读十分必要。通过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是“器”,“器”的定位是“室”用,是实用;西方Architecture的定位是“器艺”,是实用与艺术的并重。对中国当代建筑在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美”与“非美”观念、回归传统的倾向、经济因素与建筑精神、原创与中国建筑大师的培养进行了文化解读,并对日本建筑的现代化历程进行了剖析。指出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必须依靠中国本土建筑师的努力,做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与人的生活最为紧密.它能适应地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并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过对甘肃回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民居建筑内涵进行了分析,着眼伊斯兰文化对其建筑的影响,以及其建筑布局、民居特征、历史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对甘肃伊斯兰传统民居建筑的总体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并对构建地域性建筑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大量考据材料对多年相沿的中国“建筑”一词源于日本之说作了辨正,提出中国“建筑”一词原本出自中国。并对中国“建筑”一词的本义溯源作释,说明它不是“Architecture”可以等同的。通过追究“建筑”一词的文化内涵,澄清了固有概念。  相似文献   

8.
文章叙述了“建筑文化学”这一创新学科概念的提出与探索历程。讨论了与建筑文化学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并对建构“建筑文化学”理论的模式及其研究的对象、方法、目的等接纳入了不同的观点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发。文章特别强调应创立以“东方为体”的中国新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9.
集美学村楼名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集美学村”是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著名教育胜地,“嘉庚建筑”绝世无双,其建筑楼名因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经典,令世人赞慕!近时代“集美学村”有许多新建筑以“人名”或“企业名”命名,又折射另一种“知恩图报”、“回报社会”的楼名文化。研究嘉庚时代和后嘉庚时代建筑楼名文化,对弘扬嘉庚精神、办好集美学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野草》是以隐晦、含蓄、深邃的艺术风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影的告别》则是其中最为曲折、最为复杂、因而也最为难解的篇章。那灰黑的“影”在向“人”告别,它终于要远行,因为它不愿随同“人”去“天堂”、“地狱”、“黄金世界”,可是它并没有更美好的未来,沉沉的黑暗是它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湟中县新发现的修筑长城题记为线索,对题记涉及的修筑长城的工程管理、修筑长城的基本情况、修筑长城的民族族属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考释,为研究我省明代修筑长城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于建设和谐、小康的社会主义新青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对青海民族学院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同时也存在着某些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因素,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湟“花儿”以其古朴原始的风貌,体现了青海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特征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生态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河湟“花儿”艺术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凝聚着青海各民族群众的理想与感情,在青海区域性文化圈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加大对河湟“花儿”传承与保护的力度,使之成为西部民歌中的标志性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构想,它必然对政府的行政能力提出新的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探讨和分析了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意义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15.
青海大通老爷山“朝山胜会”渊源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大通老爷山“朝山胜会”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省区域性“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朝山进香仪式颇有些古时皇家成员出行的印痕。本文对其仪式渊源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6.
环青海湖地区属于青海湖湿地,是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区,也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文章通过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现状调查,深入分析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生态经济效应,提出了环湖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7.
青海本土诗人创作的咏青诗词,比较注重境界的追求,语言的锤炼,强调诗词格律的工整,表现了青海乡土诗词的高原特色。咏青诗词的明朗、乐观及其怀乡情绪和优美的旋律,反映了青海一代本土诗人曲折的生活道路和青海高原独有的风土人情,呈现了青海本土诗人思想感情、文化审美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整合意象。  相似文献   

18.
罗鹿鸣在青海的十多年,他的青春、他的梦想全部留在了这里,青海的岁月成为他人生的纪念册,可以肯定,藏民族这个族群已经凝固在他的血液里。这就是为什么在离开青海多年后,他又重新拿起笔来,写下这些如一幅幅画的诗篇来,为藏民族塑像,为藏民族歌唱。  相似文献   

19.
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青海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这一宝贵的财富,是今后青海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青海地区的清真寺建筑与阿拉伯地区相比,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表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二者在建筑风格上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