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启示是:家庭教育须将礼仪、孝亲教育放在首位;家庭教育须重视忍耐、挫折教育;家庭教育须重视孩子自立、自信品格的培养;政府必须给与家庭教育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借鉴日本PTA经验,积极探索我国家庭、学校、社会合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随市摄影家协会去德国采风,拍到了很多精致的画面。但是,我对德国人感触最深的,却是他们对孩子的"善良教育"。在德国,孩子生下来后,父母最需要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爱心,即"善良教育"。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很多家庭养有小猫、小兔、小狗、小金鱼等,这些小动物并非全是家庭宠物,而是父母有意为孩  相似文献   

3.
潘岳 《华人时刊》2006,(9):73-74
怎样教育孩子做人和较好地自立于社会,是当今社会和每个家庭都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自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后,独生子女们成了“小皇帝”,其父母便夹在这种“四二一”结构中两头受气。上面是父母岳父母四位老人的严密监管,下面是任性孩子的折腾,费神费力、给物给钱没完没了,有的孩子花尽了父母的一生积蓄,还嫌给得少。人们不禁会思索:现代家庭的物质条件要大大好于过去的家庭,为什么父母养育一个孩子还不堪负荷呢?直到我目睹了西方人的育儿世界,才悟出了其中的一点道理。  相似文献   

4.
法国人更注重孩子的自尊、自立意识,更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也更看重孩子的自由。在法国家庭中,每个孩子很小就有自己的存折,通常家长以奖励的方式为孩子存一笔钱。从小,孩子就非常明白自己成年后要离开父母的家,自立门户,长大了还呆在父母家并不是光彩的事。笔者就读的新闻学院同学全部自己租房住,父母送给他们的礼物可能就是为他们租一套离学校近且价钱便宜的房子;大部分同学上大学期间就自己开车,常常是二手车;他们为了节省开支,常主动邀请外国留学生在周末时乘他们回家的车去某地旅游,与他们共同分担汽油费和路上的其他费用。对于孩子上大…  相似文献   

5.
《金陵瞭望》2008,(15):17-17
“这个孩子从小就很独立。也有自己的想法。练上手球就是他自己选的。”妈妈张玉梅说得很平静,“初三暑假,我们家本来计划等他从苏州比赛完回来的第二天全家一起去九寨沟旅游,但张星到家后拿出来一份东西.我们一看。是江苏省手球队的大名单.上面写着第二天要去苏州报到。我们就问他自己的想法.孩子自己说.他要去苏州练手球。”第二天,  相似文献   

6.
微童话一束     
高永志 《新少年》2014,(7):32-34
雾小子跟太阳吹牛,说:“我是大魔术师,您还别不信!”接着他说了声:“变!”咦——大山变没了,小河变没了,高楼变没了,绿树变没了……太阳瞧瞧雾小子,笑了。太阳一笑,哈——大山回来了,小河回来了,高楼回来了,绿树回来了……雾小子不服气,又喊了声:“变!”这下他把自己变没了。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部分中学校长最近指出,中学生的心理封闭、心理脆弱导致出走、早恋和情绪综合症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建议在中学生中有意识地进行“心理输导”和“挫折教育。” 他们说,现在中学中70%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在父母羽翼的庇护下,生活优越,心理脆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日本有着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日本民谚中“三岁之魂,百岁之才”的说法,正是揭示了家庭早期教育的意义。战前的日本是父权制的家庭结构,家庭教育也是以父亲为中心的“忠孝”、“诚实”等内容。战后,日本的家庭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945年11月6日,在战争中解体的文部省社会局恢复伊始,就多次向地方当局发出通知,指出“家庭是教育的场所,父母的自觉教育是确立国民道义的源泉”。1968年3月27日,家庭生活审议会在给首相的报告中也指出,为了培养人才,“要重视并发挥家庭的作用,父母承担的职责”,把家庭教育作为父母的一项重要义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日本的家庭教育又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日本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化家庭教育的功能,在推动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方面进行了若干探索,使日本的家庭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蜜柚问问     
《可乐》2012,(4):57-57
觉得我的父母越来越不关心我了,做什么都说“忙”。而且爸爸从来没有开过我的家长会。 可怜天下父母心。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你的人就是父母了。但是在作为你父母的同时,他们还有一个身份,成年人。这个身份会让他们面临很多社会、工作的复杂问题,可能会让他们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作为孩子,你首先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谅解他们,相信他们对你说“忙”并不是一种敷衍行为。  相似文献   

10.
《羚羊木雕》(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说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本文作者张之路,原题是饭悔》,选作教材时改题目为《羚羊木雕》。本文叙述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读教育管理专业的时候,在课上曾经讨论过家庭学校FamilySchool。那时由于美国的校园枪击案频发,同班有个美国研究生就说学校的暴力事件太多,他很支持在家由父母教育孩子的教育方式。在美国,由父母对自己子女实施教育的家庭学校已经存在很久了。前几天去一个老师家作客,遇到MITTY 夫妇和他们可爱并懂事的3个孩子。当我知道那3个孩子从没有上过一天正规的社会学校,这令我十分好奇,决定对他们进行一番采访。敬辉:您能介绍一下您的家庭吗?Mitty:我先生在印第安纳州一所大学作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工作。我有三个孩子,大女儿 Beth 17岁要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由离婚而引起的家庭教育问题也随之凸显。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父母的重视。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要从心理调适、行为教育、社会教育、兴趣教育等方面,帮助孩子重新塑造自信、坚强性格,使孩子自信有爱行为规范、兴趣广泛、敢于面对挫折,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爱,需要自私     
前记:在2005年第3期的《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中,我读了力瑾先生的《自私的爱》,特作此文以“和”之。我说我们最亲近的父母和最可敬的老师的爱很自私,但我们恰恰需要这种自私的爱,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爱。为人父之后,才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无微不至,孩子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无不牵动着我们的心,一声咳嗽,一滴鼻涕无不让我们  相似文献   

14.
天使会弹琴     
邓燕婷 《社区》2017,(29):24-24
有时孩子与父母是对抗的,为什么?爱美丽六岁的时候,我让她练钢琴,她痛苦万状地说:“你开心我就不开心,我开心你就不开心!”  相似文献   

15.
能写合格的记叙文是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那么,学生如何才能提高记叙文的艺术性呢?一、剪下鲜活的“绿枝”记叙过程中,如果面对话题,能从自己的生活丛林中敏锐地剪下根根“绿枝”,呈现在阅卷教师面前,必将让教师眼前一亮。话题“家居”要求大家捡拾家庭中令人回味的生活“枝叶”,展现家居的情趣,从而体悟父母的情怀。可有的同学说:“在家,我就是喝奶、吃饭、写作业、睡觉。我写什么?”有的说:“我父母整天唠唠叨叨的,烦人!”家居生活难道就那么单调乏味?父母真的总是以对立的姿态出现在你面前的?不妨这样思考:当你回家,父母接…  相似文献   

16.
她和他又吵架了。只因晚上她加班回来,看见屋里乱七八糟的,五岁的孩子,可怜巴巴地趴在桌子前吃方便面。已经疲惫不堪的她不由得怒道:“我要是永不回来,你就一直让孩子吃方便面?”他也不甘示弱,面带愠色道:“你这么晚回来,倒成了骂我的理由了?”就这样,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终于升级成一场对骂。结果是,他将手中的报纸往沙发上一丢,气呼呼地往卧室的床上一躺,假装睡觉去了。而她,则坐在沙发上,开始哭泣,想:“结婚前,他从来都不向自己发脾气的。就是自己生气了,他也会想办法逗自己开心。  相似文献   

17.
本来面目     
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禅师的弟子,饱学经论,后来参学师兄灵佑禅师,一天灵佑对他说:“听说你一向博学多闻,现在我问你: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智闲禅师一时语塞,回到住处,翻遍了书本,也找不到答案,再回来对禅师说:“和尚慈悲,请您开示我,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沩山灵佑神师斩钉截铁的说:“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告诉你答案的话,那仍然是我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家庭教育的至理名言很多很多。“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未出生时,每当看到这些话,我都是满怀凌云壮志。孩子的出生让全家欣喜万分,也让我感到有些焦虑,特别是孩子极早开始就表现着他极强的个性。焦虑的同时,我也明白教育孩子来不得半点浮躁,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谨慎,需要慢慢来。  相似文献   

19.
笔者的一个表妹去日本有8年了。去年7月回国,虽已回来了半年,但早在日本形成的“走路匆匆,吃饭匆匆,说话匆匆”的习惯还是丝毫没改掉,刚回来的那段日子,特别看不惯先生和孩子在周末的那长长的一个懒觉,觉得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因此不管先生大叫“家里没有生活气氛”,也不管孩子大嚷“妈妈不懂感情”,周末上午还是骑着自行车到自己的公司里去了。表妹对笔者说:“他们要睡觉就睡吧,我利用他们睡懒觉的三个小时,做好了几件事再回家,他们也只刚刚起床呢。”她感慨地说:“他  相似文献   

20.
小木棍儿     
国庆放长假,小外孙女回来了。我问她:“每个星期还去奶奶家吗?”她冷着脸说:“不去了。”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孩子咬着牙说:“我不喜欢她,我恨她!”“啥?!”听了孩子的话我有些惊讶。过去孩子每次回来提到奶奶,都赞不绝口地夸奶奶好,说奶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