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收益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收益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粮食的自然、社会与经济特性决定了农民种粮经济收益偏低;较低的种粮经济收益驱使农民的主体行为选择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经验也表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收益,增强其种粮积极性.我国粮食总产量与粮食人均占有量均呈"N"形波动,呈现非稳定状态,表明我国粮食安全存在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种粮经济收益低且呈明显下降趋势.为缓解这一趋势,切实提高种粮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需创建以控制种粮成本、降低种粮风险、提高粮食产品价值为核心的三维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2.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全面梳整相关文献并对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农业生产风险高收入低、农村缺少良好生活环境、农民种粮缺少稳定生存保障、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基层政府缺乏有效精准服务”是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因此,立足“三农”实际,建构推动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加速农村繁荣的推进性制度、促进农民稳定的保障性制度、激励政府发力的考评监督制度——“四维协进”的系列化制度体系,对激发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工具发现,国家与农民在围绕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与如何激励种粮上存在张力,张力的结果是农业妇女化、兼业化、“去粮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难与种粮人相对贫困。国家遵循的是政治逻辑,目的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民遵循的是经济逻辑,理性小农以家庭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种粮不能帮助农民实现“发家致富”。国家的“政府要粮”行为与“农民要钱”行为之间难以耦合,国家的政治逻辑存在单向性与单一性问题,忽视了农民的经济逻辑、需求层次逻辑、市场逻辑。因此,以市场逻辑调节国家政治逻辑与农民经济逻辑之间的张力,构建具有包容性的“一体两翼”的多重种粮逻辑关系,以协调多重逻辑(国家、农民、市场) 的合力,实现国家的“种粮增产”,农民的“种粮增收”与“种粮致富”的双羸结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工具发现,国家与农民在围绕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与如何激励种粮上存在张力,张力的结果是农业妇女化、兼业化、“去粮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难与种粮人相对贫困。国家遵循的是政治逻辑,目的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民遵循的是经济逻辑,理性小农以家庭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种粮不能帮助农民实现“发家致富”。国家的“政府要粮”行为与“农民要钱”行为之间难以耦合,国家的政治逻辑存在单向性与单一性问题,忽视了农民的经济逻辑、需求层次逻辑、市场逻辑。因此,以市场逻辑调节国家政治逻辑与农民经济逻辑之间的张力,构建具有包容性的“一体两翼”的多重种粮逻辑关系,以协调多重逻辑(国家、农民、市场)的合力,实现国家的“种粮增产”,农民的“种粮增收”与“种粮致富”的双羸结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由于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种粮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种粮积极性不高,我国出现了粮食生产连年下滑、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4年开始,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把原来对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  相似文献   

6.
记者从河南省财政厅获悉,为稳定粮 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农民 增收,明年河南省将继续加大力度对种粮 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政策,种粮直补资金总 额达到14.5亿,比今年增长2.7亿元,增 长24%,平均每亩15.34元。  相似文献   

7.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近日决定新增125亿元补贴资金,对2006年种粮农民柴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对新增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后,今年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总额达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财政部有关负责人11日表示,这一措施是为了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结合国务院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精神,在统筹考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后作出的,相关精神已通过《关于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的通知》下发各地。按照《通知》精神,新增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  相似文献   

8.
新粮食政策后种粮大户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共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新政策,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但同时也使种粮大户面临着一些新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政策的“双刃剑”效应和农村土地流转的不规范;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稳定种粮大户的粮食生产与经营,必须完善和配套惠农政策、规范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增强和提高农民外出就业能力、创造和增加农民非农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在一些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的农村,却出现了农民不愿种粮的倾向。农民为何不愿种粮?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武进县加泽乡作了一次初步的调查。 在武进县加泽乡,1985年全乡的粮食总面积为35,338.5亩,比1984年的总面积40,189.5亩减少了4,851亩,种粮面积下降了12.07%。其中,除了少量土地被征用外,多数耕地改种了经济作物,甚至有不少耕地被抛荒,1986年上半年,抛荒面积竟达二百多亩。农民不愿种粮!  相似文献   

10.
粮食生产会受到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自然因素、农民种粮意愿和农村劳动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其中农民的种粮意愿和农村劳动力主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在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下,我国粮食生产仍出现“十连增”,主要是因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提升了农民的种粮意愿和生产效率。最后,本文指出了粮食生产安全出现的新问题,并为维持粮食生产的持续增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粮食生产会受到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自然因素、农民种粮意愿和农村劳动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其中农民的种粮意愿和农村劳动力主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在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下,我国粮食生产仍出现"十连增",主要是因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提升了农民的种粮意愿和生产效率。最后,本文指出了粮食生产安全出现的新问题,并为维持粮食生产的持续增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民种粮不但不缴税而且还可得到现金补助,贫困农村家庭的子女不仅免交基本杂费,而且还能免费获得教科书。在今年,山西省拿出了8.95亿元的财政资金“反哺”农民,并为其办九件实事,这是记者日前从省农业厅了解到的。山西省在令年对全省农户全部免征农业税的同时,还为农民办九件实事,其中省财政出资化解乡村债务、推动乡镇机构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改革;对种粮农民直  相似文献   

13.
小型粮食加工业,是技术不太复杂,资金需要不多,设备比较简单,广大农民经过短期学习,人人能办粮食及其付产物进行加工的企业,效益甚高,值得重视。(一)种粮加工能脱贫致富。目前种粮多的农民,收入水平增幅不大,就河南而言,1992年79个粮食基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9元,比  相似文献   

14.
江西粮食生产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江西粮食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政府抓粮食生产的动力不大、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增多、粮食产业化水平低。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的对策:一是要抓住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这一核心,二是夯实农田水利和耕地质量两大基础,三是要实施政策兴粮、科技增粮、产业增效三大战略。  相似文献   

15.
《小康生活》2005,(6):5-5
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根据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经国务院同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公布了粮食主产区2005年晚籼稻三等品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为72元。  相似文献   

16.
农户种粮意愿弱化是指由于种粮比较收益降低、农业劳动力缺乏等因素引发的农户种粮积极性降低而导致农户粮食产出萎缩,进而引发粮食种植业退化现象。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最近几年,我国农户种粮意愿弱化呈加速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单个农户粮食产出下降、复种指数下降及部分农地抛荒等,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农业劳动力上涨及短缺、粮价过低、年轻农民“厌农”情绪扩张等,如何通过进一步的农地制度创新以改变这种局面,成为提升农户种粮意愿进而化解粮食种植业退化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农户种粮积极性是影响粮食产量及产值的重要因素,关涉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问题。基于Y县272份种粮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从农户个体、家庭、市场、社会和区域特征五个方面探究农户种粮积极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农户种粮积极性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农户对粮食市场价格满意度、农户对农资价格满意度、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满意度、农户的家庭经营规模、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保障能力评价;与农户种粮积极性呈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有农户对加入合作社是否利于提高种粮效益评价、农户种粮投入占家庭总支出比重、农户所在乡镇近三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据此,应通过加大对粮食市场价格及农资价格的调控力度,提高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业保险保障能力等途径,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五河县东刘集镇张庄村农民刘淑芳今年35岁,去年四月份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称号。近年来,张庄村的青年农民有的外出打了工,有的到城里做生意。土地出现了抛荒,达150亩。刘淑芳看在眼里,记在  相似文献   

19.
试论退耕还林的经济理论基础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供求理论上来看,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是为了缓和粮食供求矛盾,消化库存粮食,缓解人们对生态环境需求的增加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产品严重供给不足之间的供求矛盾.退耕还林的机会成本(种粮食的收益)低于农民种粮的机会成本(退耕还林的收益).尤其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现阶段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带来的效益要高于农民种粮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是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刺激有效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农民增收问题,提出了九大部分22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文件肯定了2003年农村工作的成绩,同时分析了农民增收的严峻形势及促进农民、尤其是促进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