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尼族的原始宗教与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尼族的原始宗教是哈尼文化传承的特定模式和运行机制,本文就哈尼族的原始宗教在哈尼族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行论述的同时肯定了摩匹在哈尼族社会中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2.
《斯批黑遮》是哈尼族的一部宗教文献,它以说唱念诵的方式在哈尼族宗教主持者摩批中世代相传,并以同样方式出现和使用于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作为一部流传千年的丧葬祭词,它深刻地反映出哈尼族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这种原始宗教的内核。同时,由于它的内容涉及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特别是涉及了哈尼族社会文化习尚的主要部分———宗教生活(精神的)、农耕定居(物质的)和人生礼俗(现实人生的)三个方面。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展示出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概貌。《斯批黑遮》不仅可称为哈尼族文化的百科全书、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称之为深沉的哈尼族人生启示录。  相似文献   

3.
徐义强 《社区》2011,(35):31-32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民族,也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世居于云南省的红河、澜沧江流域以及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的广大山区和半山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哈尼人创造了独具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系统,如神话传说、宗教祭礼、节庆庆典、人生礼俗、史诗歌谣等,其中,哈尼族的婚姻礼仪别有特色。  相似文献   

4.
红河流域哈尼族有树葬、水葬、火葬和土葬等多种形式和分类,体现出哈尼族人生阶段丧葬习俗礼仪中的二元多维的人际关系:即现实的人世关系与宗教中的鬼魂体系交互作用的"事死如事生"和原始血缘"过渡性"的人际关系、悲文化与喜文化交互作用避祸求福的人际关系、血缘婚姻家族与地缘性同胞邻居交互作用的血缘与地缘混合的人际关系,并提出了促进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山区。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现有人口1253952人。近几个世纪以来,哈尼族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汉族文化的不断影响,其父系血亲家族结构中的私有成份比重不断加大,但父系血亲家族制度的残余形态“启波然”却在血缘联系和地缘联系、传统亲族劳动组合方式同新的劳动组合方式相互交织的畸形态势中,仍然潜藏不衰。本文仅以实际调查资料为依据,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哈尼族的父系血亲家族制度的残余形态“启波然”作一简要探析,为研究哈尼族历史和现状的学者提供一些线索。一、何谓“启波然”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比较缓慢,到解放前尚无本民族文字,故其史前社会形态的文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是我国云南边疆的一个典型的山居农耕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特有的技能,创造了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服饰是其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哈尼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重要标志之一,又是他们经济生活的一种消费类型,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近十余年来,有关哈尼族研究集中在哈尼族的族源、哲学与原始宗教、文化、语言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源于自然审美的哈尼族服饰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服饰的总体特征是以黑色为基调,无论男女老少均以黑色或青蓝色为主,他们认为黑色是融于大山森林的色彩基调,是哈尼族生命的保护色。哈尼族的每一个支系就有一种衣着类型,但黑色与银饰形成统一的审美观,其审美图案主要是表示日月星晨、山川河流、自然花鸟和水族动物的影子,充分体现了哈尼族融于自然及其以自然为主体的审美意识,蕴含着深刻的服饰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对元阳县俄扎乡松树寨的田野调查基础上,采用PRA调查方法和文献法,对哈尼族梯田稻作文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哈尼族在稻作分工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女性的权利主要限于家庭之内;仍然保持着"男主外,女方内"的性别分工模式。  相似文献   

10.
"摩匹"在哈尼族社会中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的原始宗教使哈尼族的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类型特征,影响着哈尼族的价值选择、传承范式以及信仰体系,形成了哈尼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哈尼族原始宗教中的巫师"摩匹",是这一传承机制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凝聚着哈尼族的音乐智慧和才能,展现出哈尼族独特的演唱天赋。《栽秧山歌》是研究哈尼族文化及其民族性格和审美观念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红河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主要谱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哈尼族的南迁作了论述,并指出哈尼族是梯田农耕稻作文化的民族。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连名谱系是哈尼人用顶真修辞法将神、鬼、自然物、民族英雄、祖先和自我排列起来的一个谱系。它是理解哈尼族文化的钥匙,是哈尼族文化的标志之一,是一座无形无字而又铭刻在哈尼人心中的纪念碑。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角度对哈尼族连名谱系进行解读,哈尼族连名谱系的作用在于,哈尼人被命名后认为自己就与神、自然物、民族英雄、祖先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将得到神和祖先的保佑,英雄是自己的榜样,可以获得力量、价值以及人生的智慧、意义和归宿。哈尼族连名谱系以杰出的语言艺术,明快而智慧地为哈尼人解决了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和“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根本哲学问题。哈尼人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哈尼族梯田文化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尼族是雕塑大地的民族,哈尼族梯田是真正的大地雕塑.哈尼人把别的民族用来建造城市的精力和梦想,都用来建造梯田了.他们世世代代创建起来的"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共构的"梯田文化",在今天人类迫切需要寻找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平衡支点时,它的优长凸现了.  相似文献   

15.
论哈尼族生态观的特色及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传统文化中,在居住空间的选择、传统的梯田农耕和宗教祭祀活动等方面都有一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念和实践。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对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快速变迁,对这些生态观念和实践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书写哈尼族妇女在历史和文化中的真实处境,是六位哈尼族女作家的共同特点。《马樱花开》的价值就在于其浓郁的女性创作特征,在于用充满母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聆听生命;还在于其独特的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连续三年对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妇女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观察和调查,对妇女在家户领域、劳动生产分工体系以及社会公共交往空间中的角色进行了展示和解析,认为箐口村哈尼族妇女不仅是民族传统文化和秩序的维护者和传承者,同时是民族社会变迁中积极能动的参与者,其角色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与中国云南省南部边疆接壤的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四国的北部山区,散居着种植早谷、玉米为生的一群山民,被当地其他民族称作“卡戈族”、“高族”或“阿卡族”。卡戈族、高族、阿卡族,实为哈尼族。解放前,在我国西双版纳也称哈尼族为“阿卡”。“卡”字在傣语中有“奴隶”的意思,带有侮辱性,所以解放后,我国遵照广大哈尼族人民的意愿和自称,统称为“哈尼族”。他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没有村以上的社会组织,甚至没  相似文献   

19.
哈尼族服饰     
哈尼族居住在云南省南部,主要分布在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元江、思茅、墨江和西双版纳等地,人口有120余万人。 哈尼族服饰有自己的特色。由于居住地区不同,服装的式样、刺绣方法、花纹色彩等也有  相似文献   

20.
论哈尼族传统农业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哈尼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农业文明的奇迹,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以五点一线为立体空间布局,多样化、多层次性、梯度性的生产结构,代际代内公平为特点的传统农业以及蕴含于其中的契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其优秀成分并传承下去对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最低限度来看,对哈尼族反思自身有着重要意义.当代哈尼族应该继承哈尼先人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正确对待传统,科学应对当代哈尼族面临的生态问题、居住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