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儒家思想对唐律的影响,是唐律的重要特点之一。可是,对这一重要课题进行比较深入地研究,尚所见不多。本文试图就此,略作一些探讨,以期得到批评指教。一、儒家思想是制定唐律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学说思想体系,其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政治、法律、道德、伦理、历史、哲学等各方面。本文只侧重探讨儒家的政治法律思想对唐律的影响。关于唐律,就广义而言,是唐代法令的总称,即包括律、令、格、式四种法典;就狭义而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中国书法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也毫不例外地受到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儒家的"中庸"思想,"礼"是中国书法创作和赏评的重要美学原则,书法的审美价值取向也无不渗透着儒家思想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社会,儒家思想一统天下。从汉代成为正统法律思想到清代,期间不断变化完善,而到了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儒家思想更是深入人心。儒家思想对清代的司法如政府的职责、官员的选拔和为官动机、司法程序的启动、法庭审判程序的设计、地方的宗族、行会到乡村对纠纷的解决等方面影响深远,由此可以窥见儒家思想对整个古代中国法律进程的影响,更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法律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引经决狱”的实质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经决狱”是伴随汉代统治思想发生转变而出现的特殊现象,它既反映了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也表现了儒家思想在维护等级秩序方面对法律的补充。它在维持君主专制制度和统治阶级利益方面与汉代法律是一致的;在“德主刑辅”思想指导下,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引经决狱”并不意味着司法官员可以对儒家经典随手引用,任意发挥,而是有如董仲舒《春秋决狱》之类著名学者的规范性解释。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的理论几乎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华文明性格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传统法律儒家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的法律。自从两汉时期开始,“引礼入法”成为法律儒家化的萌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和完善,到隋唐时期代礼法结合的全面完成,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法律的正统思想,自此以后历朝历代均沿袭不变,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一直沿传至今,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从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即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历史阶段进行研究,以求对这一浩繁课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对于常规组织来说,法律和政策往往是被作为制度和体制性因素来看待的;在管理学的视角中,法律和政策则被作为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而加以认识;在我们考察组织结构的时候,法律和政策也被看作是约束和规范的因素。但是,对于组织理论而言,法律和政策还是一种资源,是组织运行中必须努力获取的资源。在法律和政策资源的获取上,常规组织更多地表现出资源控制的特征,从而引发了立法和政策制定上的激烈竞争。任务型组织在法律和政策资源的获取上与常规组织不同,它是通过与常规组织以及整个组织环境之间建立起信任与合作的关系而去获取法律和政策资源的。因而,为了获取法律和政策资源,任务型组织应当重视信任与合作关系的营建。  相似文献   

7.
绝对价值观念是我们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所.从认识论角度建构绝对价值观念的根本难题在于:相对的情感如何使绝对的价值观念成为可能?在认识论框架下,迈农、胡塞尔运用由布伦塔诺所开创的意向性理论,提出了各自独特地理解绝对价值观念如何可能的进路,但也有其限度.实际上,绝对价值观念作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它的可能性蕴含在立足于社会历史的实践追求中.  相似文献   

8.
法律原则作为法律的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人认为法律原则是法律中的基本规范和有效的法律,能作为裁判之依据。实际上法律原则不适合、也不能作为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之基准,它不是一种有效的法律,不能在司法中被适用。法律原则之适用是一种法律假象,它掩盖了法官造法之真相。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作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的统治思想。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中国传统法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法律化,自汉确立以来,通过长时间的历史积淀,萦绕在中华民族法意识、法心理深处。清束随着中华法系的解体,中国开始了法律现代化的追求。然而法律现代化之路艰难曲折。脱离中国法传统及中国社会现状,法律现代化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作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的统治思想,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中国传统法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法律化,自汉确立以来,通过长时间的历史积淀,萦绕在中华民族法意识、法心理深处。清末随着中华法系的解体,中国开始了法律现代化的追求,然而法律现代化之路艰难曲折。脱离中国法传统及中国社会现状,法律现代化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长期的农业文明社会的思维方式。儒家的“天人合一”并非只能为“道统”服务,它也蕴含着生态意义。儒家思想是我们解决生态危机的精神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以及社会环境的巨大差异,古典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虽然其可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是不可能作为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华道德思想文化谱系中,虽然有古典儒家思想的成分,但由于它有机地融合了中国各历史时代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秀思想文化,远比古典儒家思想丰富和深刻,因而更适合现代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法治化作为我们被动或主动的选择 ,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不可逆转的变革趋势。不管我们理想中的法治社会是何等神圣 ,她毕竟首先是功利的、世俗的。而正是在这一点上 ,儒家思想是与之大异其趣的。立场与视角的不同 ,必然导致结论的不同。我们既不必因“法治”在当下的时髦而以之裁断儒家思想 ,也不应因儒家思想立意高远而以之消蚀法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略论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实信用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基人民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被称为“一般条款”或“帝王条款”。通过对诚信原则的语源、历史发展的考察可清楚地看出,此昌当事人诚信要求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统一,它在指导当事人进行民事活动、解释和补充法律和法律行为、限制私权绝对和私法自治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我国民法典的立法形式--严格规则与自由裁旧相结合起指导作用,同时对诚信原则的贯彻落实过程,实际上也是  相似文献   

15.
作为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老子想尔注》表现出对儒家思想颇为复杂的态度。它既有站在宗教立场上排斥儒家、诋毁五经的部分,也有站在传统立场上迎合忠孝、容纳仁义的内容。分析《老子想尔注》对儒家态度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早期道教思想的演变路径,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儒道融合的内在进程。  相似文献   

16.
论守法状态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守法不是主体被动地遵守法律的消极状态,更不是作为违法的对应面而被推定的一种可能或隐形的状态,它是主体在个体———社会的互动博弈过程中,基于理智的成本分析和选择的积极行为状态;它也不是将法律“依据”当成亦步亦趋的机械行为,而是依据法律设置的权利义务空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充满个性活力和创造性的积极行为。  相似文献   

17.
西汉中期,随着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汉朝法律即开始受到儒家思想的渗透.从汉朝法律儒家化的原因、具体体现和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墨家被韩非子称为“世之显学”,与儒家形成两雄并立之势,儒、墨相非也成旷日持久之战。但墨家的法律思想还是同儒家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呈现出其创立者墨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明显的特征。这个特征在于,墨子发展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并使之成为贯穿于其整个法律思想的基本精神和这个思想体系的核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话题是企业少帅话小康,对一个法律工作者,似乎离得远了点,但作为一个律师,往往面对很多企业家客户,我们的责任是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我们很欣赏各位少帅的创业之举。同时作为一个律师事务所,也有自身的创业过程。法律也是一个服务业,也是一种产业,所以我们也有和大家差不多的经历。十年来,我们已经建立了全球性的合伙制度,有国内的大客户,也有世界五百强之列的国外客户,并为三峡工程作了十年的法律服务工作。谈到小康主题,我觉得它很深刻地诠释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社会发展、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什麽是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摩梭走婚:一种法律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评判摩梭人走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法人类学和法律社会学的角度更深入地认识它。走婚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由男子的"走"而实现的婚姻。无论作为习惯法还是本土资源,走婚制都将对法制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安定与和谐。走婚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消亡,只有当它不能再与社会融合的时候才会被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