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明清时期,由于汉文化的强力渗透,孝道观念在白族民间文学中演绎成为一道壮观的主题风景.白族民间那些以宣扬孝道、歌颂孝道为旨归的文学作品既表现出吸纳汉文化的态势,又显示出与汉文化不太相同的价值取向.白族民间文学的"孝"主题展现了白族文化与汉文化的生命联系,也揭示了文化传播和接受的复杂机制.  相似文献   

2.
"藏彝走廊"地区白族商人商贸活动的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历史上,白族、纳西族、藏族等民族商人是活跃于"藏彝走廊"地区的主要商帮,今天许多其他商帮已经在该区域销声匿迹,而白族商人作为一支劲旅依然活跃于"藏彝走廊"地区,许多白族村寨凭借商贸活动走上了致富之路.白族商人为什么能够持续根植于"藏彝走廊"地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白族社会性别结社与族群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理茈碧白族村落的"打老友"、"十姊妹十兄弟"、"洞经会和莲池会"是农村男女两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会性别结社组织,这三种结社组织中不断强化着村民的白族认同.随着男女两性社会性别结社组织人数的不断扩大,白族的民族认同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族的根之所在,而大本曲是白族民间特有的一种说唱艺术文化,曾在白族民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白族大本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大本曲属于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形式表现;其曲本散韵相间,道白为汉语,唱词为白语,唱腔结构形式属联典体,各个典牌可用于抒情、叙事,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导用"七七七五"的白族山花体格式;内容多数是移植自汉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戏曲等,是汉族文化和白族文化交流的产物,在其身上鲜明地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汇。在现阶段,大本曲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其传承发展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大理周城的白族村民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民间宗教态度,即"惠及凶神恶煞",本文提供了"善请火神"、"敬拜罗刹"、"供养蟒蛇"三个田野调查材料.这种民间智慧是一种高明的"驭恶"与"用恶"之道,它的别出心裁的分类逻辑、达成和谐的良好路径、包容"他者"的文化态度皆给予我们当下文化建构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考古发现的金属制品"摇钱树",是当时人们为满足求财愿望,在原始信仰树崇拜观念驱动下而创造出来的自然崇拜对象,自汉代开始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从历史的角度比较并结合文献及传说考证可知,这种信仰崇拜与大理白族先民的同类信仰接触后,形成有机整合,丰富了白族先民的树崇拜民俗文化内涵,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7.
白族传统伦理道德,是塑造白族及其社会的价值体系,是支撑传统白族社会公序良俗的文化精神,其内涵上至国家政治、民族关系,下及家教族规、人伦修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白族始终自觉维护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中华民族政治伦理。他们亲仁善邻,与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家庭中讲究血缘,长幼有序。"忠孝节义"是其衡量人品的标准,"耕读传家"是其居家必须延续的传统;有文化、有经历,心怀桑梓的谦谦君子,才符合做人的规范。诸教同尊、诸神共奉是他们的宗教世界。豁达宽容、平和持中是白族人的心性。鼓励远行、出门闯世界的开放意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白族子弟远走他乡,拥抱世界。白族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是哲学,是思想,但更是行为规范,体现了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大理邓川坝子“白回”族群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时期进入邓川坝子的回回人,由于长期与白族为主的世居民族共居生活,在以族际通婚为主要方式的族际文化交融中,逐渐采借和接受了许多白族文化的特质,导致其族群外部边界的改变;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坚守着伊斯兰信仰,从而有效地维系了族群的内部边界,即认为"自己是回族穆斯林"的族群认同和意识.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兼有明显白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特征的"白回"族群.  相似文献   

9.
论白族民间文学中的龙形象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白族民间文学体系中,龙神话传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是白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在广大白族民众中广为流传.龙形象体系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水神意识和斗争意识是白族龙形象的两个核心意识,贯穿于白族龙神话传说故事体系的始终.由最初的 "以龙制龙"的神龙崇拜,到"以人制龙"的降龙英雄的人崇拜阶段,龙形象由神圣一步步走向世俗.透过龙神话传说故事,折射出了龙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白族民众的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在白族民间文学体系中,龙神话传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是白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在广大白族民众中广为流传。龙形象体系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水神意识和斗争意识是白族龙形象的两个核心意识,贯穿于白族龙神话传说故事体系的始终。由最初的"以龙制龙"的神龙崇拜,到"以人制龙"的降龙英雄的人崇拜阶段,龙形象由神圣一步步走向世俗。透过龙神话传说故事,折射出了龙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白族民众的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白族"三道茶"早已如雷贯耳,但真正品味白族"三道茶",还是不久前的云南大理之行。大理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起源于唐初,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之际,白族家庭多爱饮烤  相似文献   

12.
本主是白族村落的保护神,它主宰着所辖村落或地区居民的命运;本主是白族居民的精神支柱,它承载着白族居民的理想和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理洱海地区"民家人"白族身份的制度性确立极大地影响、改变并重塑着他们对其地域社会历史文化的感知与诠释方式。以白族知识精英有关"本主"崇拜这一所谓"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学术书写为例,审视与检讨"民族"这一制度设计在地方的具体实践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后果。  相似文献   

14.
白族是历史悠久的稻作农耕民族,在白族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形式各异、内涵丰富的稻作祭仪。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稻作祭仪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文化变迁。文章在论述了白族稻作祭仪的变迁原因和变迁形式的基础上。指出了面对变迁怎样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理古戏台的文化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大理作为白族自治州,由于特殊的礼俗传统与人文环境,在洱海周边丰沃的大地上,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古戏台.作为白族民众情感记忆的符号象征,古戏台就像撒落在苍洱大地的珍珠,不单在过去的岁月"以乐通神",为白族民众提供了敬神娱人的安慰,直到今天,大理古戏台仍以草根的力量,成为白族民众增强族群认同、提高文化凝聚力的重要场域.古戏台的存在,既是白族先民为今天留下的一批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可以充分利用的文化资源,更是白族传统艺术形态活态传承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本主庙:白族文化的博物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主文化是白族最独特和最典型的文化 ,本主庙又是其核心和重要标志 ,它作为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场 ,承载着白族各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在白族本主庙里 ,白族固有的文化事项 ,均能凝聚和展示 ,本主庙是白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库和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宗教的现代变迁,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世界的祛魅"的著名观点,在当前的研究中,"世俗化"也被认为是宗教变迁的普遍趋向。韦伯这种看法似乎脱不开单线进化论的嫌疑。通过大理周城两个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白族村民DSS和YZY宗教观念的民族志描述与分析,认为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宗教并没有随着科学的发展、经济理性主义的高涨而消失,白族基层民众的宗教观念深层存在着一种"信魅"与"祛魅"互融并存状态,以及"信魅—祛魅"或"祛魅—归魅"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8.
白族服饰是白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劳动成果,它随着白族历史的发展,历经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它凝聚着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审美情趣、宗教观念等各种文化心态。本文从青铜时代、唐初、南诏大理国、元朝、从明代到民国等时期论述了大理地区的白族服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的是云南大理白族的人类学表征问题.1941年费子智(C.P.Fitzgerald)的<五华楼>(The Tower of Five Glories)出版以后,白(民家)在人类学著作中有了不同的描述.在英国研究人员费子智的笔下,民家为"部落民";几年之后,许琅光(Francis L.K.Hsu)在1948年出版的<祖荫之下>(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一书中将其描绘成"典型的汉人".1956年,白族被正式识别为一少数民族,并以大理为中心成立了自治州.但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又一次对白族认同问题展开了辩论.一些学者认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白族正经历着一场民族文化的复兴,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白族认同与国家的民族优惠政策相关联.本文尝试对研究者们怎样表述白族认同的方式进行了探讨,着重于分析他们使用何种标准作为认同的标记,以及这些标记又是怎样影响到大理人自我表述的途径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高速发展,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民族旅游发展中经济利益分配不公、传统文化遭破坏流失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将会日益凸显,培育本地的少数民族企业家对解决这些问题大有裨益。文章通过对大理13个少数民族企业家创业过程的研究,发现旅游的带动促使大理的白族企业家结束了传统的"小炉匠"、"小木匠"生涯,识别并利用创业机会,向旅游商品供应者转变。个人技艺水平、荣誉、品牌效应、社交能力共同构成了白族企业家创业的核心个人资源。政府在品牌和营销上的扶持,是白族企业家创业的重要支撑,而白族企业家的创业经历特点来源于民族旅游市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