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丁星 《人生与伴侣》2022,(23):24-26
<正>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审美、达美、创美、育美的“四美”教育主要指感受理解美、表现表达美、创造创新美、指导培育美,是师范生审美能力的四个不同层面。艺术教育实践能够极大丰富学生艺术体验,感受艺术之美,也使学生艺术思想境界提升,奠定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许渊冲翻译理论提出了"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这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文章分析研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赏翻译作品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美",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看到漂亮的花朵,我们会说"美";看到特别的风景,我们会说"美";看到可爱的姑娘,我们会说"美"……其实,在"美"的另一面,其意义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好看"和"漂亮"。"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油条哥刘洪安"……"最美"的他们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 ,皆可在《周易》中找到基因 ,美学思想自不例外。真、善、美作为认知之逻辑和目的 ,在《周易》思想中具体化为 :中华先人观物取象、格物穷理以求真 ;凝道、行道 ,以心循理来守真 ;观感化物而求善 ;至诚得天而至善 ;合天人以求美 ,天人合而尽美。作为一种思想体系 ,真善美相互区别、相互涵育 ,在序卦系统中浓缩为 :上经之首示天道而求真 ,下经之首示人道而求美。上经止守真 ,下经止至善 ,天道人道合一 ,便有阴阳交感到升降的求美与尽美。这揭示出天人同构 ,生生不息 ,玄妙有常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5.
文艺批评离不开真、善、美三项原则。真、善、美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它们可以和谐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又各自有其本身的客观规律。一般来说,真是指事物本质,普是指道德规范,美是指艺术形式。文艺作品必须有真和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只有真和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统一起来,才能成为完美的艺术。诗歌、音乐、绘画都是如此。我们试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杜甫的诗歌,认识其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音、体、美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 ,结合多年从事高等师范院校音、体、美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的实践 ,在对山西省音、体、美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音、体、美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用真、善、美完善人的精神品格 ,其中文化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 ,审美教育是人文素质的关键。艺术鉴赏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在审美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艺术鉴赏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过程 ,它的作用不仅包含在对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挖掘之中 ,而目还存在于通过对作品审美价值的领悟而获得的思想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8.
“美、审美、艺术”是建构美学、文艺学理论大厦的最基本的范畴。对这三个基本范畴的深入辨析和研究,是打开关学、文艺学大门,探索其全部奥秘及其历史发展的重要契合点和切入点。五十多年前,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当时还是一个26岁的青年学子,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敢地投入了全国美学大讨论,并以《论美感、美和艺术》(《哲学研究》1956年第5期)长篇论文给中国美学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今天讨论“美、审美、艺术”的问题,看似是旧话重提,但仍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能够立足时代的多变,结合当今的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和美学、文艺学研究实际,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本期发表的四篇论文,虽然提出了些问题,但需深入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王祖哲在《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一文中认为,“快感”、“美”、“美感”、“审美”和“艺术”是关学中的五个基本概念,但分析发现,“快感”、“美”、“美感”和“审美”是含糊不清的。这是美学陷入停滞和混乱局面的原因之一。对美学有积极意义的概念只有“艺术”,而艺术及其相关经验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因此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郭勇健针对王祖哲的文章认为,《概念分析》通篇都是把“美”视为一种生理学的“快感”或心理学的愉悦,而未把“美”作为价值来对待,从而也没有把“审美”经验视为对审美价值的领会与享受。由此带来的一些观点,如把快感、美和美感全部放逐出关学领域,把审美与艺术完全等同,并进而将美学与艺术哲学完全等同,都显得过于彻底,未必合理。王蓓则对王祖哲文中关于审美和艺术“是用两个不同术语表达同一个概念”的说法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审美与美的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也绝非“没有关系”。从形象概念出发,作为动词的审美就是对形象(美的或者丑的形象)的欣赏。审美并不是艺术,而是以艺术形象为主要欣赏对象。时宏宇也分析了美、审美与艺术三个重要概念,认为虽然美的概念具有含混性和开放性,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不能因此就废弃,“美”的存在对美学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审美与美不能混为一谈,审美就是感性,对事物形象的把握;艺术与审美不能等同,艺术的界定,应回归“经验”。(主持人简介:李衍柱,男,1933年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和闻一多一起提倡新诗的格律,为我国新诗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徐志摩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美、自由。因此,爱、美、自由也成了他诗歌中反复咏唱的主题,这是他诗歌内容和其他诗人的区别之所在。通过结合徐志摩的具体诗歌,探讨爱、美、自由主题意象在他诗歌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客体、对象、美和美感辨析─—审美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葛启进面对金色夕阳,《几度夕阳红》中男女主人公异口同声地赞赏道:夕阳很美!在这一审美直观感受中,仿佛客体、对象、美和美感四者混而为一了:我感到了美的,就是对象,也就是客体。我们看到,一些美学家也常常把...  相似文献   

11.
略论礼仪的涵义、特征及其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规范。本文就礼仪的涵义、特点及仪表美、精神美、行为美、环境美等四种主要礼仪形式的美学意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学音、体、美专业英语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即开发适合音、体、美专业特点的多样化教材。  相似文献   

13.
美、审美、艺术是建构美学、文艺学理论大厦的最基本的范畴。对这三个基本范畴的深入辨析和研究,是打开美学、文艺学大门,探索其全部奥秘及其历史发展的重要契合点和切入点。五十多年前,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当时还是一个26岁的青年学子,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敢地投入了全国美学大讨论,并以《论美感、美和艺术》(《哲学研究》1956年第5期)长篇论文给中国美学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今天讨论美、审美、艺术的问题,看似是旧话重提,但仍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能够立足时代的多变,结合当今的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和美学、文艺学研究实际,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本期发表的四篇论文,虽然提出了些问题,但需深入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王祖哲在《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一文中认为,快感、美、美感、审美和艺术是美学中的五个基本概念,但分析发现,快感、美、美感和审美是含糊不清的。这是美学陷入停滞和混乱局面的原因之一。对美学有积极意义的概念只有艺术,而艺术及其相关经验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因此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郭勇健针对王祖哲的文章认为,《概念分析》通篇都是把美视为...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是豪放词风的创始人,其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虽篇幅短小,但气势磅礴、内容丰富,且严谨有序,词中豪放美、映衬美,和谐美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生活离不开美。美是人们在生活中欣赏、追求和创造的重要内容。科学实验表明,美不仅仅是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道德风尚的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和人类生存状态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乎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人们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同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带有普遍性、实用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我国现代文明生活中,热爱美、观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已经形成一股新的强劲的潮流。这股潮流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科学美作为美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也是真与善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但科学美比之自然美、艺术美更重“真”。科学美可以说是“真”的形式。科学理论作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与形式建构,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对人的探究功能、创造功能、审美功能的肯定,故科学美也具有善的意义。概而言之,科学美作为一种理性美,其特质是“真”的内容与“善”的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单独看,中、西古代文学皆阳气十足;然对比看,中国古代文学则显示出明显的阴柔特征,西方古代文学则勃发着阳刚气质。中、西方古代文学的不同生态环境,培育了西方古代文学的阳刚气和中国古代文学的阴柔美。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必将相得益彰,各自产生出更新更美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8.
美、英、德、日四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各具优势,在相互借鉴与交流中大致形成了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与产官学一体化等四种主要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与组织管理上各具特色。文章通过对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期望能为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美、日、德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美、日、德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三国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及其共同性和差异性 ,进而分析了中小企业得到各国政府普遍重视和扶持的根源 ;探讨了美、日、德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借鉴意义。认为 ,由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技术创新的孵化器作用和中小企业内在的弱点 ,我国政府应该根据我国国情 ,借鉴美、日、德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成功经验 ,在立法保护、组织管理、财政和金融支持、技术创新援助等方面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20.
美、英、德、日四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各具优势,在相互借鉴与交流中大致形成了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与产官学一体化等四种主要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与组织管理上各具特色.文章通过对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期望能为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