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是乐府旧体。据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唐书·乐志》,此为陈后主所作艳曲。属清商曲辞的吴声歌曲。陈后主所作今已不传,流传下来最早的是隋炀帝的两首,五言四句。唐代张子容有二首为五言六句。他们都没有扩展成长篇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洗六朝余风,展拓为七言三十六旬的长篇七古歌行。晚唐  相似文献   

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历史功绩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评价,本文一反常调,指出:《春江花月夜》的千年沉寂反映着该诗经历了漫长的接受过程。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该诗在它诞生之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未受到认可,对文学史的发展产生的实际影响相当有限。在评价该诗历史价值时,应当坚持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分别评判的二维原则,才能客观的认识到张若虚的历史地位。此外,文中还对《春江花月夜》长期湮没不闻提出了新的解释:《春江花月夜》很可能长期未被当作是一个文学整体来接受。  相似文献   

3.
《春江花月夜》本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最早见于陈朝。陈叔宝(陈后主)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春江花月夜》与《玉树后庭花》是其中最艳丽的曲调。(《旧唐书·音乐志》)隋及唐初犹有作者,然皆五言短篇,在题面上做文章而已。吴中诗人张若虚出,始扩为七言长歌,且将自然景物、现实人生与梦幻融冶一炉,诗情哲理高度结合,使此艳曲发生质变,成就了唐诗最早的典范之作,厥功甚伟。张若虚的创举决非偶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嬗变史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脱胎于宫体诗轻艳、细巧之窠臼,成为旧体与新制之间的一道界碑和开启盛唐气象的一座丰碑。从审美价值看,《春江花月夜》第一次集中凸显了五个传统意象——春、江、花、月、夜正面与背面的双重意蕴,并将其精巧而和谐地编织在一起,创造出了优美、深美、凄美的意境。从文化层面看,《春江花月夜》对男女之情复归传统又超越传统的演绎,彰显了纯净的生命情怀和这种情怀之于人的生命的动人魅力和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5.
清末王闿运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说:“孤篇横绝,竟成大家。”近人闻一多先生评《春江花月夜》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些赞美真达到了极致。然而从明代以来,文评家尽管对这首诗都是肯定的,但由于欣赏的角度和理解的程度各有不同,因而无论从内容或艺术方面,看法都不尽一致,甚或是互相柢牾的。就内容说,有人认为是“细  相似文献   

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其独到的艺术构思,优美的意境,清雅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深妙的哲理,登上了初唐诗歌艺术的顶峰。作为一篇几近完美之作,它如一轮明月照彻亘古的诗河。  相似文献   

7.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双重诗眼“生”与“孤”。作者意在通过自然界与人类的生存现象“合则生”、“离则孤” ,来说明宇宙万物生存的法则规律 ,并由此展示审美主体的生命意识与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后期诗人张若虚的名篇佳作。也是有唐诗海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张若虚(约660——720年),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司兵参军。(掌军防、行禁、田猎、烽候、驿传诸事。)性爱山水,狂放不羁,喜与山人道士往还。生活和人生观都有着浓厚的狂放气息。与贺知章、包融、张旭被称为“吴中四士”,驰名京都。他的诗,存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首,却以《春江花月夜》一首最为脍炙人口,誉享古今,被人称为是“一篇盖全唐”的杰作。  相似文献   

9.
《春江花月夜》一诗自清末学者王闿运,现代散文学家朱自清把它列入宫体诗之后,以后论者多持此见。宫体诗是以宫庭生活为中心的“艳情诗”,诗人张若虚既非宫廷的侍臣,也无宫廷生活的实践,《春》诗更无那种“轻艳”的内容,所以,不能将它划归为官体诗。  相似文献   

10.
“乐以诗为本 ,诗以声为用” ,唐代诗人在文字上做音乐的功夫 ,使唐诗具有了鲜明的音乐特性和独特意蕴 ,并导致了后来一些音乐家成功地将其改编为著名的乐曲 ,《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作。诗的基本形式乃是意象的流转、音韵的和谐、节奏的变化。作为诗的《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音韵和谐、脉络清晰 ,本身就具有丝竹管弦弹连暗换之妙。根据诗的《春江花月夜》改编的琵琶曲《夕阳箫鼓》或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以其优美的意境 ,美妙的节奏与旋律 ,创造出动人的诗的意境。从《春江花月夜》由诗到乐的改编过程 ,正好说明了诗乐合一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1.
历代人们对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给予了高度评价。或论其行文、风格 ,或论其布局 ,或论其内容。然而 ,对其半写“天”半写“人”的情形视而不见 ,对其探讨天道与人事之间关系的创作意图 ,更缺乏足够的认识。从反面说来 ,如果看不清它的写作情形与意图 ,不认为是一首“究天人之际”的佳作 ,就无法正确把握它的全部内容和整体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文选》是对先秦至梁代文学发展的作品总集,它以成熟和顺应文学发展规律的审美标准和精当作品,受到了唐代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子的广泛认可和深入学习,对于唐代诗坛的诗美理想和诗歌创作起到示范与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期婚 文学新近演出的几出川北灯戏的特点试谈司马迁对人物的褒贬孤篇横绝 —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巴金、阳翰笙、沙汀、艾芜的创作道路、 成就和经验沙汀年谱(二)辛亥革命的序曲,农民起义的颂歌 —浅论《草莽英雄》的艺术成就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读巴金的《怀念集》巴金《家》的版本变迁透视.构图·设色 —谈艾芜“南行,小说的“绘画美”姚合杂考谢那匕人品琐议贾谊《吊屈原赋》臆说钱起诗歌艺术风格初探道家思想与汉代抒情小赋“芙蓉姐”形象系列谈 《张澜诗选》读后记(代序)古代咏梅诗词漫话唐绝句的成就及研究概况 《棠棣之花…  相似文献   

14.
《中兴闯气集》是唐代高仲武编选的唐诗选集。诗集选入的130多首诗歌是“安史之乱”后的作品,大致反映出那个时代诗坛的总体面貌。在选诗基调、诗歌分类、与《极玄集》的契合三个方面,《中兴间气集》表现出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历年浙东联唱集》是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逃至浙东避难的诗人们的唱和集,很能代表安史之乱后至大历中期处于诗坛边缘的广大诗人的心态。本文即是对该唱和集及其中几位诗人所作的考论。  相似文献   

16.
唐诗《春江花月夜》和器乐曲《春江花月夜》都是广为人们熟悉的作品 ,虽是同名 ,但表达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在创作时间、表现手法、描写对象、作品意境等多方面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 ,从而阐明了两者在意境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先从《春江花月夜》的有关资料谈起。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晋书·乐志》云: 《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后主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陈后主君臣的原作今已不传。《乐府诗集》所载《春江花月夜》诗共七首:计隋炀帝(杨广)二首,诸葛颖一首,以及初唐时张子容的二首;再有就是张若虛的一首和溫庭筠的一首。溫诗晚出,诗的內容是嘲讽隋炀帝荒淫无耻,终于破家亡国,与陈代宫体诗无关,可以不谈;而前面的五首则是我们研究《春江花月夜》仅有的历史文献。这些诗数量不多,不妨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坛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唐代诗人究竞有多少呢?历代有很多唐诗选集,就唐朝言之就有《国秀集》、《河岳英灵集》、《箧中集》、《中兴间气集》、《又玄集》、《才调集》等。据卞孝萱教授所考,尚有已佚的唐人选唐诗十三种,但不能明了唐代诗人的确切数字(见《文学评论》一九八二年第四期第25页)。宋代赵孟奎《分类唐歌诗》收一千三百五十家,诗四万七百九十一首,到明残存二十七卷,多数散佚了(见《拜经楼诗话》卷一)。明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收集了大量的唐诗。到清朝康熙初年,季振宜等编辑了《全唐诗》七百一十七卷。后来彭定求等合二者为一再编加补充成《钦定全唐诗》凡二千二百多家,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王重民、孙望、童养年合编的《全唐诗外编》。笔者对《全唐诗》和《全  相似文献   

19.
评钱起诗歌     
“大历十才子”中的钱起,是唐代诗坛的名家之一。从现在关于“十才子”的几种资料来看,虽然具体人名略有出入,然而钱起都包括在内。据四部丛刊印明活字本《钱考功集》,钱诗有十卷之多,辑入《全唐诗》凡四卷四百二十余首。而历来对钱起诗歌评价歧异颇大,毁誉不一。《四库全书总目·钱仲文集提要》在指出大历诗歌的特征和  相似文献   

20.
异宫体情趣倡五律先声──谈字文毓的《过旧宫》刘一龙娄底师专中文系在诗人寥寥,诗坛寂寂的北周,宇文毓的《过旧宫》是一首长期被人忽视,却很值得一读的诗。说它值得一读,一是指其内容,二是指它对唐代五言律诗的影响。(一)为了论述的方便,将全诗抄录如下:过旧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