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农民健康主体能力塑造对农村健康福利效能优化至关重要,其具有特定的意涵、价值、内容体系和建构依据。然而,基层政府健康福利提供能力失配的困境,制约了农民健康主体能力塑造目标的实现。究其根源,在于作为农民健康福利基本提供主体的基层政府存在福利知识理念滞后、福利方式运用单一及规范化程度不足等现实问题。为破解以上困境,基层政府应进行农村健康福利策略的创新构建,即嵌入应用农民健康福利新实践观念,整合化提供多元农民健康福利形式,以及加快农民健康赋权增能法制的构建步伐。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督教文化之所以盛行,深层次原因在于基督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民的信仰空白,这从侧面隐性地反映出当前农民信仰缺失.基督教文化的盛行会对农民的信仰体系、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农村原有文化结构、乡村治理权威产生深刻的影响与冲击.  相似文献   

3.
近代维吾尔族的民间文化是相对于占正统地位的伊斯兰教文化而言的存在于乡民社会中的文化。其主体为一般农村的民众即农民,从意识形态上讲属非官方支持的,也是正统伊斯兰教所排斥的农民文化。但它受到社会中占多数的农民的支持,因为这种民间文化中的民间宗教信仰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它常被用来解决农民所遇到的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疾病、防范坏人等。它无须深奥理论,也没有完整的经典和系统,仪式也不表现为聚集性礼拜,即没有固定的场所。虽然这种民间宗教信仰源于古老的信仰,但是我们也不能把这种民间信仰与“多神信仰”、“…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现代化实现的途径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景珊 《理论界》2007,3(2):49-51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文明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是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关键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的发展在制度层面、物质层面、思想和行为模式层面达到和谐统一。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对农村投入的倾斜和扶持,普及教育、推广科技,促进农民自身现代性的形成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农民有没有信仰 ?信什么 ?从现有资料看 ,国内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都浮于文字性探讨阶段 ,进行统计调查的研究尚不多 ,社会对这方面的了解也还不够系统和具体。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信仰问题研究课题组于 2 0 0 2年 2月在全国15个省组织了《当代中国农民精神信仰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最新调查数据及有关文献资料的研究 ,描述当代中国农民的信仰状况 ,分析其特点 ,以便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农村取得的成效打下基础。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 ,随机抽取…  相似文献   

6.
农民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优先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其实质是农民在基本解决生存问题之后如何获得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农民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目标。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包括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在内的、旨在提高人口素质的投资回报率最高,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优先路径选择。公共财政应重点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7.
没有法治的农村就没有法治的国家,实现法治目标,培植农民的法治信仰不可或缺。要培植农民的法治信仰,必须首先探寻农业市场化程度的影响、立法本土化程度的影响、权力私有化程度的影响及普法契合性程度的影响等制约农民法治信仰确立的因素,才能使对农民的普法工作有针对性,真正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 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是一种直接针对农民健康的投资,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验表明,直接针对农民健康的投资能提高农民参加劳动和接受教育的能力,赋予农民摆脱贫困所需的人力资本,直接增加农民的福利,并可以减少贫困及贫困引致的一系列后果,达到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 如果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的确增进了农民的福利,增加了农村的人力资本的话,那么80年代以后农村合作医疗的解体,却对农民的福利及农村人力资本造成了严重损害。对贵州世界银行扶贫项目区的一项研究表明,合作医疗解…  相似文献   

9.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现实问题出发,本文认为建立健全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现实要求,并提出了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强化政府公共责任、重建医疗卫生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基本判断与前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新光 《河北学刊》2006,26(3):54-57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正向农村地区倾斜,“三农”问题初步得到缓解,中国在总体上进入“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中国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其最大的突破口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搞好“放活”,充分发挥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11.
魏珍爱 《云梦学刊》2013,34(1):71-74
在加快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进程中,农村金融肩负着为"三农"发展提供大量资金和金融服务的重大使命,特别是农村小额信贷对激励和支持农民创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上发挥着互为补充和互相替代的服务功能。因此,建议政府在对农村正规金融体制和机制进行创新的同时,应尽快制定民间融资管理的具体办法,使非正规金融规范化、阳光化,以便构建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的农村小额信贷市场,提高其服务"三农"的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动员能力看当前国家同农民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所有能够影响农村社会政局稳定的关系当中,国家同农民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但又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政策的制定、制度的安排,稍有不当,就会影响国家同农民的关系,进而影响国家在农村的社会动员能力。目前,农村中国家同农民的关系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其原因恰在于涉及到农民权益的政策和制度方面存在着欠缺。改善国家同农民的关系,必须规范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将大量被征用,大量农民将成为失地农民。现行的征地安置标准过低且方式单一,导致大量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以征地补偿安置费和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为主要资金来源,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当代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组织的重要力量融入基层,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实际的基层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部分大学生村官思想不坚定,很难扎根基层工作,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对挑战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采取必要的对策,使当代大学生村官坚定扎根基层的信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即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富农是农村中一个相当复杂的阶层,富农阶层是农村中的中间势力,制定并执行正确的富农政策,关系到革命统一战线和生产力的发展。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富农政策问题上,曾受到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犯有严重错误,经过了长期曲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主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农民不仅是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有机统一体。实现农民的主体地位,需要强化制度创新,确保农民的民主政治权利;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农村治安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民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偷盗抢劫等刑事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等。从根源上说,这是社会转型期难以避免的,传统的农村熟人社会下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普遍信任、村规民约及相互交往和组织参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淡化,而这些恰恰是作为社会稳定基础的农村社会资本的重要部分。因此,改善农村治安状况关键在于重构传统农村社会资本并积极培育和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村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三十年的改革过程可以概括为五句话:解放思想--群众创造--专家总结--领导认可--政府规范.改革的特点:一是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扰,不带条条框框;二是尊重农民的意愿与选择,不强迫农民;三是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加以推广;四是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不追求一步到位;五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这种改革的好处是成本低、风险小、效果好.中国农村三十年改革,实现了十个方面的创新,带来了农村社会的巨大变迁,使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重建个人所有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等主张得到验证.中国农村改革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过程,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是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办事的过程.目前.这个过程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19.
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越来越多。在征收过程中农民合法权益屡屡遭到侵害,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其利益必须受到保护。文章分析了我国征地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失地农民权益遭到侵害的根源,并提出了几点保障农民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怎样生成的和新时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提出这条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的逻辑理路,是对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只强调要"信"、没有解决"为什么要信"和"怎样去实现信"问题的突破。这条逻辑理路,既符合理想信念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又符合人的理想信念培育规律,是当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