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具有越来越多的新品质,在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孕育着近代文明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适宜的环境和气候中进一步发展,最终促成了近代西欧文明的诞生.总的来看,中世纪城市孕育的近代文明因素至少包括新的经济理念、新的经济方式、新的社会力量、新的文化教育、自由平等观念和新的政治形式等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近代西欧社会是这些文明因素的直接后裔.  相似文献   

2.
贺慧霞 《阴山学刊》2009,22(3):63-67
中世纪晚期,随着英国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英国社会宗教意识发生演变,反教权思想渐渐产生。其原因有:英国的教会传统有别于西欧大陆,王权相对强大;天主教会腐败混乱、威信扫地;中世纪传统的基督教思想受到挑战,包括黑死病的传入对西欧整个社会人们心理的影响、神秘主义出现和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赵阳 《理论界》2013,(10):174-176
中世纪城堡军事功能的衰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迁.在中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发生变化,新的战争形式与军事条件逐渐积累与成熟时,城堡的军事功能逐渐丧失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民法渊源于古代罗马法。近代西方商法是直接从中世纪西欧商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世纪西欧商法一经形成,就自治自立,独立存在,它与罗马法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世纪西欧商法的形成和发展完全是由独立商人阶层自主组织的,而中世纪西欧商人独立阶层的形成,又是与中世纪西欧独特的经济社会结构密切相联系的。透过中世纪欧洲商人阶层、商法的独特起源与发展,可以辨析出近代西方民商法分立根源于中世纪。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朱伟奇“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阶梯。”①在古代社会,等级制的存在发展是由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本文试就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及...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一个古老的政治理想,且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之分,前者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城邦,后者则源于西欧中世纪多元的社会权力结构。在中世纪的英国,社会权力呈现出多元的结构,权力的四极——国王、封建主、教会、城市相互掣肘,这就为下层民众的崛起创造了生存空间。富裕农民——乡绅逐渐崛起,到了中世纪后期、现代早期,他们控制了议会下院,并运用法律武器同国王和上院进行抗争。间接民主在多元权力结构的西欧萌芽并开始成长。  相似文献   

7.
刘建军 《北方论丛》2004,(4):98-102
阿拉伯文化对中世纪西欧的文化曾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伊斯兰教徒对希腊古典文化、古代犹太文化和古代其他文化的解释,以及他们自己文化建构的成果,在10世纪前后随着两大渠道传入了西欧,给西欧的中世纪带来了对科学、对人自身以及对世界的关注的文化因子和重新阐释宗教教义的理性意识.而西欧此时社会维系方式的初步转变,又为接受这种外来的文化因子提供了条件.所以14世纪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运动,也有着阿拉伯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 ,犹太人的客民身份 ,使其难以融入西欧社会 ,在封建经济形态下 ,犹太人无法获得土地 ,被迫在西欧封建经济的缝隙中寻求生存空间 ,从事在当时不受重视却又不能没有的商业贸易。后因西欧商业复兴 ,犹太人深受排挤 ,种种原因使他们转而从事金融信贷业 ,并一度十分兴盛。到中世纪晚期 ,西欧经济全面复兴 ,向近代转变 ,犹太人的经济空间日益缩小 ,他们只得辗转到较落后的东欧。  相似文献   

9.
从比武大赛看骑士与教会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武大赛是西欧中世纪骑士生活中重要的军事行为和社会活动 ,历代的骑士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喜好积极地投身于这项活动 ,使其在西欧的历史中延续了数百年。教会出于自身的观念和利益曾对比武大赛予以强烈抨击和禁止。围绕比武大赛所表现出的冲突 ,反映了骑士和教会双方社会利益和思想观念的差别和矛盾。尽管双方在比武大赛方面最终达成了妥协 ,但从中所揭示的现象可引发我们对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其它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中世纪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不是起源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民主政治,而是起源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政治。宪法政治是从中世纪制约王权的法律发展而来,议会政治是从中世纪的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现代社会的选举制度也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有限议会选举制。因而,近现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有很深厚的中世纪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莉 《北方论丛》2015,(4):78-83
清代慈善事业承袭明制,总体较为繁盛。地处中原腹地的陈州府,慈善事业在清代亦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为慈善组织数量较为可观、功能较为齐全,参与主体亦相当广泛。其机构设置涉及养老、济贫、赈灾、助丧、慈幼、助学等各个方面;其创办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官办、官督民办和民办;其资金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有官方资助、个人捐赠和商业化运作收入等三种筹资渠道。陈州府慈善事业的兴办是官方倡设,官绅、官民互动的结果,其运作发展虽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但总体是较为发达的。  相似文献   

12.
冯波  朱依娜 《阴山学刊》2014,(3):94-100
公益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类型,发挥着传递慈善之利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发挥条件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晋江市慈善总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做强了慈善品牌,提升了慈善工作的影响力,发挥了慈善的积极作用;做大了慈善基金,提高了慈善项目的救助能力,最大限度地配合了晋江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救助工作,促进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先后发生了地震、泥石流、干旱、风灾、水灾等重大自然灾害,严重损害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赈灾救济过程中,大学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国高校慈善社团的组织管理还不成熟,在资金募集、发展模式、活动内容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为完善我国备灾应急机制,有必要把高校建设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新阵地。  相似文献   

14.
失独者养老态势与困境摆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化的压力,导致了"4-2-1"倒金字塔型的家庭结构形成,家庭养老功能呈现日益弱化的趋势。而失独家庭,作为新生的、规模可观的弱势群体,其潜在的养老风险亟需社会多方的协同帮助以构筑一道责任共担机制帮扶系统。针对失独者救助制度与政策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国家(政府)、社会(社区)、以及慈善(公益)组织的共同参与帮扶,保证养老资源的可及与稳定,从而更好应对失独群体潜在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当前社会救济的科学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转型问题,要改革现行的社会救济制度;二是市场化问题,非政府组织应参与慈善市场竞争;三是公信问题,应该改革非政府组织内部的管理体制;四是人力资源问题,要致力于培养志愿精神等.  相似文献   

16.
西欧的中国形象与西欧的历史发展、变迁紧密相连,可以从物质主义、建构主义与新闻传媒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解读,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有所不同。西欧的中国形象复杂而多变,历史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版本"的中国形象,但基本以乌托邦式的正面形象和意识形态化的负面形象两种形态为主,历史语境、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念共同影响和制约着西欧中国形象的生成、演变。  相似文献   

17.
余治编纂的《得一录》是一部总汇慈善章程的善书,在晚清民初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该书于同治八年首刊于苏州得见斋,以后一再翻刻,形成多种版本,其中主要有目前研究者较多引用的十六卷本和当时实际流传更广的八卷本两种。十六卷本为原刻本,而八卷本则是光绪十一年长沙宝善堂重刊过程中所做的修订本。这两种版本内容基本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目次编排上,表现了编纂者不尽相同的编纂理念。十六卷本相对更侧重按慈善组织和行为的类别来分卷编排,比较突出其善举章程总汇的特色;八卷本则比较注意从善举的性质出发来归类编排,劝善教化的功能明显加强,而善举章程总集的特色则有所减弱。八卷本虽非最早版本,但乃是在原来版本的基础上经过精心修订和编排而成的好版本,在编校质量上,已超越十六卷本。  相似文献   

18.
对于慈善组织的出现,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中国悠久的慈善文化为本土慈善组织的兴起和发展也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中国慈善组织经历了从传统的狭隘性到近代转型,从新中国成立后的长期沉寂到当代的繁荣的曲折发展历程。当今中国的慈善组织在自然灾害、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扶老助残和慈善支持等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要实现中国慈善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宏观制度安排、社会环境改善和慈善组织自身的革新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代慈善资源的动员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决定我国慈善资源动员机制的三大要素:慈善组织的合法性、慈善组织的信任资本、慈善组织网络。认为这三种要素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彼此间的均衡发展将使慈善资源动员机制优化,动员效率达到最优。我国慈善资源的筹资动员机制将更加注重社会交换和信息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慈善伦理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它包括实现道德分配,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价值;弘扬人文精神,拒绝道德冷漠中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中的价值。为了推进对慈善伦理的研究,必须对研究的课题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慈善伦理的理论建构可以分为慈善伦理基本问题研究、慈善伦理与文化传统研究、慈善伦理与现代公民教育研究三大板块,以及"慈善伦理的本质与社会作用、慈善行为的伦理评价、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施助者与受助者的伦理关系;慈善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慈善伦理与西方文化、慈善伦理与宗教精神;慈善伦理与志愿者活动、慈善伦理与雷锋精神、慈善伦理与现代社会公民意识"十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