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不满足于前人对芝诺悖论的分析和批判,对悖论重新进行哲学和逻辑上的分析,发现芝诺悖论的含义不在逻辑之中,而是在逻辑之外。芝诺悖论的本质是运动过程与思维过程的分离,其矛盾集中在时间和运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之上。通过确立时间的计算参数本性,用芝诺的思路否定他的论证,从而有效地瓦解了时间和运动的虚假对立,也就消解了悖论本身。  相似文献   

2.
芝诺运动悖论是古老的哲学疑难,两千多年来困扰了无数思想家;近代以来,黑格尔、柏格森和罗素的解答影响广泛。梳理和分析学术界围绕黑格尔、柏格森、罗素观点的主要争论,以及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量子芝诺悖论,可以看到黑格尔、柏格森、罗素并没有合理地解决芝诺运动悖论,量子芝诺悖论的研究也没有开辟芝诺运动悖论研究的新途径。鉴于“位移运动的矛盾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问题”,新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对芝诺运动悖论进行重新解答;要尽快找出芝诺运动悖论存在的真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悖论发展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人类发现和构造了各种类型的悖论,其中"语义悖论"是最原始的类型,同时也是当代悖论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无论在古希腊、古印度还是中国的先秦,都曾产生过"语义悖论"思想.当代中国研究悖论的学者认为《墨经》中的悖论是"半截子悖论",而非严格悖论.墨家辩学的实用目的性和墨家重语义轻语形的语言哲学观是"半截子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析黑格尔、罗素对芝诺佯谬的解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析黑格尔、罗素对芝诺佯谬的解答文兴吾芝诺佯谬是古老的哲学疑难,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阐明不能认为黑格尔合理地解决了芝诺佯谬,阐明罗素对芝诺佯谬的解答不是针对芝诺佯谬的实质作出的。一在我国学术界,许多哲学著述都盛赞黑格尔从芝诺佯谬中敏锐地注...  相似文献   

5.
芝诺悖论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本文认为造成芝诺悖论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单独的时间是心理性的,二是由于由感觉形成的连续性的代数表述系统和语言文字的逻辑表述系统二者是不同的。对这两种表述系统的不同看法,形成了数学基础学派中的逻辑主义学派和直觉主义学派,以及二者的折衷——形式主义,而它们都对计算机的运行与组构机理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哲学悖论当数芝诺提出的否定运动的四大悖论和康德提出的否定思辨理性的四大二律背反。下面,笔者将芝诺否定运动的悖论化为无逻辑矛盾的命题形式而将康德否定理性认识能力的悖论化为辩证矛盾的命题形式。一、对芝诺哲学悖论的正反矛盾分析芝诺关于理性不能理解和把握运动的四大论证,曾让企图否定他论证的辩证哲学家们大为头痛、恼火,使其见之不快欲罢不能。这四大著名论题是:“运动者不能达到目的地”,“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一倍时间等于一半时间”。1“运动者不能达到目的地”论证。芝诺论证的命题与经验所证实的命…  相似文献   

7.
芝诺的四个命题与西方哲学及科学的边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一个角度看,芝诺的四个论证是对运动实在性的否定。从另一个角度看,芝诺是利用无可辩驳的运动的真实性,来指出我们的空间、时间、连续性等概念中含有严重矛盾。这四个论证的价值在于,它提示了我们感官所感知的时间、空间、运动等,与我们的理性所形成的观念并不具有共同外延。  相似文献   

8.
芝诺佯谬与牛顿绝对时空观──从结构主义的观点看文兴吾芝诺伴谬是古老的哲学疑难。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在《天府新论》1994年第2期发表的《析黑格尔、罗素对芝诺佯谬的解答》一文中,阐明了不能认为黑格尔或罗素已经合理地解决了芝诺佯谬。本文则进一...  相似文献   

9.
名辩思潮与芝诺悖论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先秦时代,名家曾经一度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在此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名家的抽象思辨则受到普遍的轻视与排斥。综观中国哲学史,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由于纯粹理性思维的缺乏,给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深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比古代希腊芝诺悖论在西方的积极影响,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悖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在当代,逻辑学、语义学、数学等诸多学科都对悖论引起重视,但我们在哲学领域对悖论的研究还很不够。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谈些粗浅意见。 一、悖论的哲学规定 悖论所涉及的是两个命题之间的逆转关系。其中一个命题对事物的性质、行为、属性作出肯定性规定,而另一命题则作出否定性规定。反之亦然。用符号表示,则P←→-P,或者-P←→P。具体来说,如在数学中有无穷大无穷小悖论;在物理学中有波粒二象性悖论;在语义学中有说谎者悖论;在控制论中有黑箱和白箱悖论,等等。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升华。因此,在哲学上很早就有人对悖论引起注意。在古希腊,芝诺提出了“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等悖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悖论。在近代,康德提出了四个有名的悖论命题,即:(1)世界在时间和空  相似文献   

11.
张晓校 《北方论丛》2007,14(1):92-96
罗马帝国不同于古代东方专制帝国,大多数元首、皇帝不是嫡传继位。帝位更替时,往往因军队蓄意参与,使皇帝与军队之间形成了某种悖论关系:元首、皇帝需要军队为其统治支柱,但却常常成为军队刀下冤魂;近卫军本应是皇帝的“亲兵”,但常常置元首皇帝于死地;军队既可以拥立皇帝,也“随意”将皇帝废黜。探究这一悖论产生的原因,不难发现制度保障的缺失,军队的难以掌控性等是其中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学者主张"言不尽意",这种言意观反映了古代学者对语言有限性的认识.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也对这一问题给予关注,前者认为语言的本质是诗,应恢复语言原初的多义性,隐喻性;后者则提出"语言游戏说".汉语是一种颇具意义张力的语言,它在表达意义的时候,留给了读者广阔的阐释空间,语言与意义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人的数学兴趣似乎专注于几何方面,导致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而数学史昭示,古希腊人对数学对象从数转移到形,实质从逻辑转移到直观,主要是由于古希腊人发现了所谓不可表达的数或不可公度比.  相似文献   

14.
道德悖论是悖论的一个特殊领域,是道德现象世界中一种特殊的矛盾,是一种出现在行为选择的结果、具有善恶绝对对立和对抗性质的自相矛盾。道德悖论是由道德价值实现的特殊性、人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的不足和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分离而造成的。可以从道德选择的角度,通过改造德性主义的道德传统,提高道德选择能力,用"道德智慧"消解道德悖论,以推动伦理学理论更趋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杨春时 《学术月刊》2012,(1):102-108
审美(美)的实有与虚无问题一直是一个悖论:美可以说是一种幻象,并非实在,也可以说是本真的世界而非虚幻。这个悖论只能在哲学本体论的层面上得到解决。存在是生存的根据,具有实有和虚无两个对立同一的范畴。实有是指存在的本真性(在场的可能性),虚无是指存在的非现实性(不在场)。由此也规定了现实生存的有(实在性)与无(非本真性)两个矛盾方面。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是现实生存向本真存在的超越,因此审美也存在着实有化和虚无化的环节。首先,审美把生存虚无化,消解其现实性和否定其现实意义,从而进入本真的存在领域;其次,审美还把生存实有化,形成审美意象,成为本真存在的现身,存在意义得以显现(在场)。审美的实有和虚无的同一性,也解决了所谓美的主客观性的争论,即美非主观(无),也非客观(有),而是主客观的同一。  相似文献   

16.
投票机制是民主政治的制度性保障,但它却存在着一个悖论。这一悖论可被简单地表述为:在投票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的选票对结果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牺牲闲暇以及交通成本等方面的付出到投票站投出手中的选票。美国大选仅仅具有半数左右的参与率似乎也在事实上为以上"洞见"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和社会学依据。在试图解决投票悖论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具体分析理性选择理论是如何从一个过分武断化了的前提出发,而走向一条循环论证的死胡同的;进而希望通过为投票动机添加新的变量的方式来缓解理性选择理论的这种弊病。  相似文献   

17.
顾颉刚对古史的批判,以质疑传统的道统观为逻辑前提。顾颉刚认为,中国的古史是按照道统的体系编排演绎出来的,传统说法中的老子虽非道统中人,但老子及《老子》书由编造而成,是道统说的派生物,因而要一并推翻。这种对古史系统的存疑态度,为研究中国传说古史开阔了学术视野,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然而,顾颉刚的疑古由于对某些传说缺乏分析,对于古史中包括有关《老子》的一些论断也失之主观,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8.
“宗藩体系”下的中国外交思想是在“华夏中心说”的思想基础上追求“和”的矛盾体,它经历了由人与人的交往规范到国家内部制度,再到国与国的交往规则的发展历程。当代中国外交思想的母体就是古代“宗藩外交”中所体现的外交思想,特别是“和平共处”、“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既摈弃了“华夏中心”的理念,又继承了和发展“和”的外交思想,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软实力,并结出了丰硕的外交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很多描写关于婚恋及爱情的题材,而人与妖相恋的故事,则是其中一个独具风采的分支,人妖之恋这一母题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古典小说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这类神话故事中,没有一种动物能像狐这样被充分赋予意味深长的文化含义.基于此,通过对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符命化,汉魏晋六朝时期的巫术化,唐宋时期的世俗化以及明清时期的艳情化、性爱化这样一个时间和空间发展历程的分析,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狐意象文化的嬗变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从先秦濮越文化信息解日本古代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古代国名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对这一问题的误解必然影响到中日两国古代历史研究的进程。日本文化属于外向型文化,其古代文化主要受到中国的影响,"扶桑"、"倭奴"、"狗奴"、"邪马台"、"大和"等日本古代国名均可以从中国先秦时期濮越文化的遗传信息中得到启示,从而破解这一历史悬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