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从明代开始,有人怀疑《老子指归》不是西汉严君平(严遵)的著作,从而影响了后代学者对该书的重视,近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亦没有论及此书的。实际上,这部书出自严君平之手,是中国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现就其真伪问题考辨如下。一、古籍对《老子指归》的记载及其考辨《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载:严君平“依老子、严周之旨,著书十万余言”。《三国志·秦宓传》载:“严君平见《黄》、《老》,作《指归》”。晋常璩《华阳国志》载:严君平“著《指归》,为道书之宗”。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载:“《老子》严遵注二卷(字君平,蜀郡人,汉徵士;又作《老子指归》十四卷)”。《隋书·经籍志》载:“汉徵士严遵注《老子》二卷”。唐玄宗《道德经疏外传》载:“严君平《指归》十四卷,汉成帝时蜀  相似文献   

2.
试论严君平的学术思想邓星盈黄开国西汉的严君平是四川学术史上第一个写作学术专著,并建立起系统的学说的学者。他的著作《老子指归》,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严君平的学术思想是以道家为主,辅以法家、儒家的思想。这里的所谓道家,已非...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讨论《汉书·西域传》中的“山北诸国”之道里,并进而试图阐明西汉的山北交通。“山北诸国”,即指位于今天山东部的诸国;“山”,指龟兹、焉耆以北之天山,或日白山。这一组道里,表面上纷繁复杂并充斥矛盾,因而以往的研究者,大都以为其中有些数字非改不可,但我认为,牵一发而动全身,那样做会使我们失去研究汉代  相似文献   

4.
鲁学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学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杨朝明汉代经学有今、古文之分,“齐学”、“鲁学”之别.笔者曾就“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的关系谈过个人的看法。(《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载“管予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管子与齐文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11月版)本...  相似文献   

5.
西汉易学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西汉易学与《文心雕龙》之间的联系。由于《易纬》于西汉末开始流行,盛行于东汉,因此,文中关于《易纬》与《文心雕龙》的论述,也牵涉到东汉易学。一、西汉著名学者及其易论与《文心雕龙》由于汉代统治者尊崇儒家,提倡儒家的经学,冠居《五经》之首的《周易》特别受到重视。众多的学者研究、解释《周易》,使之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易学。除了儒家的经师、学者之外,其它学派的学者也非常重视对《周易》的研究。汉代易学流派众多,各家《易》说,总以“象数”之学为主。西汉有许多著名的易学家。施雕、孟喜。梁丘贺、京房…  相似文献   

6.
1.道德的主观性即道德的主观意识特征,是指道德始终同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念及道德理想密切相关,表现着主体一定的情绪、感受和体验.仅指出这一点,并不能说明道德的主观性是道德的本质特征,问题还在于对道德及其主观性的分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道德归为人类“实践-精神”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类.但如何理解“实践-精神”这一概念,学术界众说纷坛.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对美感的分析得到启示.马克思在《手稿》中把美感归结为一种实践感觉,他说:“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  相似文献   

7.
《安世房中歌》教化思想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世房中歌》是汉代郊庙歌辞中最重要的作品,要全面地把握西汉礼乐文化的脉搏,就必须从读解《安》入手.《安》鼓吹“孝”、“德”,以“孝”为核心开出汉家的家法,“孝”、“德”的来源是多元的,其中有周文化、秦文化和儒文化.“孝”、“德”是功利性极强的伦理道德观念,它贯串于《安》的实质是高扬善的旗帜,突出西汉统治者安排的政治秩序.西汉是宗教神学盛行的时代,看重天的意志是西汉人的基本出发点.《安》全面地反映了西汉宗教神学发展的流变过程,以音乐发微着西汉初期的宗教神学信仰,宣扬着汉应.天命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陆游《关山月》诗“沙头空照征人骨”句中“沙头”一词,历来被解为战场。按“沙头”有当水边、河畔讲的,如李白《初月》诗:“沙头水浸眉”。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夜归沙头雨如注”。然陆游《关山月》中“沙头”应作何解?我以为,这里是指汉代所置的一个县名。查前后《汉书》,沙头县,西汉时作池头县,东汉时改为沙头。与玉门等县,均为酒泉郡所属九县之一。汉武帝遣大将霍去病与匈奴作战,六次出  相似文献   

9.
<正> 关于魏晋玄学,谈王弼、郭象的多,而玄学的两头,即起源与余波,还是研究的薄弱环节。玄学源头非一,就思维方式而言,汉代道家是玄学的前驱。西汉的《淮南子》、《老子指归》、《太玄》,东汉王充的天道观,汉末宋忠、陆绩的《易》学、《太玄注》,都是两汉思想向魏晋玄学过渡的重要环节。当然,社会条件是玄学产生的决定因素,但在玄学之前,学术思想上必须有量的积累,否则玄学就  相似文献   

10.
本刊从本期起新辟“湖南学案研究”专栏,主要发表有关古近代湖南思想家(包括流寓)的研究成果,以期开拓船山学术思想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的新局面。《李道纯“老学”浅析》一文,对武冈道士李道纯的“老学”,考据颇详,材料丰富。李道纯对“老学”有较深的造诣,他的著作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赵景飞 《船山学刊》2011,(2):102-105
严遵的《老子指归》采用宇宙论的形式表达本体论的诉求。他构建了一个由“道”、“德”、“神明”、“太和”、“万物”逐层展开的“天地起源论”;从万物的层面,《指归》逆着天地起源的线索来追寻世界的终极法则,最终把以“虚、无”为特性的“道”确立为万物的根本,达到了它“要物之本,秉事之根’’的逻辑终点。由此可以看出,《老子指归》是魏晋玄学之滥觞。《老子指归》的思想呈现出承上启下的重要特征。是思想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道家天人和合观体现在各方面,比如“得一”、“婴儿”、“冲气”、“道德”等等,其理论基础为心理学。严君平认为天人之所以互相感应,就是因为“六合之内,宇宙之表,连属一体”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周国林同志《曹魏“亩收租四升”辨误》一文,认为曹魏建安九年租调令中“亩收租四升”应为“亩收租四斗”之误。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特提出两个问题,以就教于周同志及大方。第一个问题,曹魏田税与汉代田税是何关系? 我以为,曹魏“亩收租四升”与汉代“三十税一”制是因袭关系。汉“三十税一”制产生于西汉景帝时期,当时的税额,按西汉前期“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计,每亩收3升强(《汉书·食货志》)。过去史家多看作是个变量,  相似文献   

14.
一、传统与复兴 景点命名、地名命名,共属于地名学研究的范畴。对于地名学的研究,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战国就已经流传,而于西汉成书的《谷梁传》中,就提出了“水北为阳,山南为阳”的地方命名原则;汉代《越绝书》,不仅解释地名,而且还总结地名命名的方式,如“因事命之”;《水经注》对地名渊源研  相似文献   

15.
张京华 《船山学刊》2008,(1):119-122
在老子学说的早期阐述中,西汉严遵的《指归》解说独特,值得珍视。严遵在阐述老子“和”的学说时,提出了“与时俱和”的思想。由以古鉴今意义而言,“与时俱和”的思想恰是“与时俱进”与“和谐社会”两种现代理论概念的联接,可以给予现代社会以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汉代是老学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老子形象先后完成了从“隐君子”到“治国者”、由“人”到“神”的“角色”变换,老子学说也相应实现了从理论思想向社会实践、由道家哲学向道教神学的两次转向,开创了老学朝着政治化、宗教化方向发展衍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老子河上公章句》与道家思想的世俗化□张运华1.道家思想与神仙方术思想的融合从《老子指归》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儒的进一步融合,这是汉代道家思想发展的一种趋向,还有另一种趋向,就是道家思想的世俗化,以便使道家思想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这里就不能不谈到神仙方术...  相似文献   

18.
金荣权 《云梦学刊》2005,26(4):34-38
《大招》所招之人应是一位王侯,这位王侯既不是楚怀王,也不是楚襄王,而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所招之魂不是亡灵,而是刘安的生魂;《大招》的作者是汉代人;《大招》是本为楚人而又是淮南王刘安所赏识的宾客伍被为劝诫淮南王刘安所作。因《大招》是为招生魂而作,所以才冠以“大”字。  相似文献   

19.
按:傅山手批《老学庵笔记》,藏人民日报图书馆。现将文中批注录出,封面及书眉有章节内容提要,所书皆重复书中人名或史事,省略未录。封面录赵元镇语:“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又评曰:“毛德昭喜大骂,剧谈,最可笑。”  相似文献   

20.
西汉初年重要的思想家、政论家陆贾在反秦,承秦,变秦的汉初国家政治学说铸造中,在君主权力论上主张“圣”即“君”、“君”即“圣”的“圣君”合一理论,使君主成为“圣化”的道德人格揩摸、思想文化“独断”者与政治军事的“独裁”者,以儒学“圣化”的道德人格与社会理论作为君主专制的工具,由此奠定以大一统君主专制为核心的内法外儒的汉代封建国家意识到封建政治学说,完成先秦儒、法诸家在汉代大一统时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