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22,(4):114-122
明末清初的陆游研究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具有印象化、片面化、碎片化的特点。赵翼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陆游展开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腻的研究。文学上,发掘陆游生平事迹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有系统的诗话作品;史学上,熟练运用知人论世、考辨归纳、比较研究等方法研究陆游;创作上,从用陆游句、用陆游典、诗风近陆三方面学陆。通过对陆游的研究与接受,将陆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推至更高处,更正了前人对陆游的片面认知,丰富了陆游生平事迹的基本资料,为后世研陆、学陆提供便利。赵翼对陆游的接受是全方位的,在清代陆游接受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2.
伍联群 《学术论坛》2006,(11):161-165
陆游在夔州创作的60首诗,包含着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一方面是对自己早期诗风的沿袭,另一方面又有对早期诗风的新变。陆游夔州诗的新变主要表现在诗歌的情感厚度增强、散文句法和用典大为减少,形成了阔大豪壮的诗风。正是夔州之行促进了陆游诗歌的新变。陆游夔州诗在陆游诗风的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陆游散论》对陆游作出了多方面的研究,掌握的材料较全面,论证较确切、细致深入,尤其对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咏物诗、爱情诗、词和词论、创作鉴赏论等的论述极为周到,征引材料极丰富。对陆游本人生平有关史事也作了令人信服的辨正。  相似文献   

4.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一生写诗9220首,为我国古代多产作家之冠。由于他满怀抗敌御侮、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其爱国主义精神至死不衰,所以他的作品气势雄浑、慷慨激昂,历来被目为“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但是他也有少数情意缠绵、婉约清丽之作,其中最出色的首推《钗头凤》。《钗头凤》一词,是陆游为表达对前妻的深沉怀念而作。陆游的前妻是其表妹唐琬(舅父唐闳之女)。他们自幼青梅竹马,婚后琴瑟相和,感情深厚。可是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她。后因唐琬将亡母遗留给她的一对金钗,捐助给陆游的挚友陈达观,作为抗金义费,被坏人造谣中伤,陆母于是逼子休妻。唐琬被迫改嫁同邑的赵士程。在封建礼  相似文献   

5.
肖瑞峰  商宇琦 《浙江社会科学》2022,(11):120-127+159
陆游入幕作为传统论题,备受学界关注,卓见发明甚多,迄今似已难以为继。本文从前贤时彦所罕及的两个方面出发,愿就此作新尝试。第一,陆游的蜀地幕府经历,不仅为他提供了熟习军务、拓殖人脉的契机,也对其后续仕进迁转有所助益。陆游早年通过仕宦、交游乃至政争等途径,建立起广阔繁复的士人关系网络,并藉此获得宣使王炎、安抚使张震、都大茶马兼权制司公事赵彦博、制使范成大等数任幕主之提携奥援,在入幕生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第二,陆游居四川制幕期间,与幕主范成大并无诗作往来,二人的诗歌唱和发生于淳熙三年三月陆游出幕以后。部分学者关于“范陆幕府唱和说”的论证并不能成立,《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关于范陆幕府唱酬的记载亦不可靠。  相似文献   

6.
佛教伦理在中国儒家学者的心中从来就难获认同,在朱熹这里也不例外。朱熹对佛教伦理的审查结论是:在认知上是"不识天理"、在实践上是"不守伦理"、在目标上是"自私其身"、在特点上是"无缘之慈"、在后果上是"绝类止善"。然而,朱熹的这种理解和评判并不尽符合佛教伦理的本貌,与佛教伦理的特性相去甚远。因此,朱熹既不可能准确积极地诠释佛教伦理,也不可能将佛教伦理真正引入其思想世界,更不可能展开所谓佛教伦理与儒家伦理融合之实践。  相似文献   

7.
张毅 《兰州学刊》2008,(4):183-185
杨万里评价陆游“重寻子美行程旧,尽拾灵均怨句新”,历来被解释为陆游诗风似杜甫而爱国思想近屈原,这实际是一种误解。结合陆游本人和他的时代、他的环境对屈原和杜甫的不同认识和评价,把陆游的诗歌放在当时的诗坛上进行比较考察,会得到与传统的解释恰好相反的结论:陆游命运和思想接近杜甫,而诗风接近屈原。陆游与屈原诗歌的共性,在于善“怨”。陆游善于选取具有感伤色彩的素材并在诗中突出其感伤内涵,使诗歌呈现感伤风格。而这一特点在两宋诗坛是一种新异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李强 《兰州学刊》2007,(8):151-153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其卓越的史才也为时人所重视.陆游撰写了不少碑志文,他对碑志的认识是站在史学高度的,历代史志对陆游碑志持接纳态度;陆游创作的碑志文中亦有隐讳和虚褒之处,前者可从史料中得以证明,后者囿于碑志实用性,往往难免.但是陆游碑志创作体现了一定创作技巧和家学渊源,并非一般的谀墓之文可比.  相似文献   

9.
王志清 《中州学刊》2007,(5):200-203
陆游的山水诗具有鲜明的写实性的品格和形态。国运特点和时代风气,决定了陆游个人的命运,奠定了陆游关注现实生活的自觉,也决定了陆游诗歌创作崇尚写实的特点,形成了他以诗纪实、以诗当史的诗美执著和审美取向,其山水诗与杜甫诗一样具有"史笔"的文本特征,可作为诗之《东京梦华录》来读。  相似文献   

10.
谷敏 《船山学刊》2007,63(1):169-170
多位学者认为,由于周必大提议孝宗不要授予陆游郎官,才导致淳熙十五年陆游“除军器少监”一职。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的考察和对原始文献的重新解读,认为提议让陆游担任军器少监的不是周必大,而正是孝宗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