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出行计划有准备 让孩子对老家有所期待.可以告诉孩子,几天以后我们就要出发去爷爷奶奶家过年啦,那里是爸爸长大的地方,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最喜欢吃奶奶做的什么菜,最喜欢和爷爷玩什么游戏.还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家乡或是爷爷奶奶家的照片,特别是当老家与工作的城市相距较远,气候不同时,这样做可以勾起孩子的兴趣,增加他的期待感.也可以给孩子看相关的绘本,告诉他书里的小动物要去旅行探险啦,你想不想跟着爸爸妈妈去探险呢.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豆豆和小福渐渐长大,他们开始越来越喜欢跟爸爸在一起。3个男人一起玩游戏、做实验、编故事、去旅行,还拥有不愿意让我知道的小秘密。我虽然隐隐失落,但心有窃喜:"这3个男人被我培养得真好!"要知道,孩子爸爸一开始也是甩手掌柜一个,带孩子的次数屈指可数。他跟儿子在一起的状态是彼此嫌弃。偶尔他心血来潮,会逗一下孩子:"这个不是这样玩的,应该这样玩!"可孩子并不领情:"哎呀,爸爸你好烦,让我们自己玩!"  相似文献   

3.
<正>让孩子学一点儿心理学,他会对身边的世界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困惑,也让我们做父母的,多一分骄傲少一分遗憾!我正在电脑上写一篇心理学方面的稿子,标题叫《男人不坏女人不爱》。7岁的儿子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小家伙向来不达目的不罢休,我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女孩的爸爸脾气坏、爱喝酒,还打妈妈,女孩从小就怕爸爸,所以一直想着哪天能‘战胜’他。但她  相似文献   

4.
美国耶鲁大学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家庭主男"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会取得更大的成功。这项研究共进行了12年。研究人员对从婴儿到十几岁之间的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排除处在不同的阶层这个因索,他们发现,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力高于平均水平。专家们认为,那些宁愿在家里照看孩子的父亲要比一般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而一位母亲下班口家后总是对孩子的生活更感兴趣。罗伯特是一位电脑分析员,自第一个孩子罗萨丽出生后,他就辞职在家。如今,罗萨丽已经12岁了,第二个女儿爱玛也10岁了。罗伯特的妻子…  相似文献   

5.
认识我的人都夸我有个好儿子,聪明、好学、自立、懂事。他们都说我有福气。儿子今年12岁,可他早已“长大成人”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把他看成是不懂事的孩子。从他7岁上学开始,我就没说过“你应该怎么做、你必须怎么做……”而是说“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告诉爸爸为什么要那样做?……”我从来不让儿子觉得他在替我做什么,他做的一切都是给自己做的。那是你自己的事记得那是5年前,儿子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考试考了双百,回家跟我说:“爸爸,我考双百,你给我什么奖励?我们同学的爸爸、妈妈都给考双百的同学买许多好东西。”我告诉儿子:“大彬,爸爸…  相似文献   

6.
邻居的女孩阿雯在一个小学当老师,她来我家里玩,告诉我们一件怪事:上作文课,她给孩子们出了一个题目: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要和妈妈有关的。孩子们的愿望都很美好——吕小荔希望下次考试能得个5分,那样妈妈会奖励她一个最好玩的机器人。刘小丰的妈妈重病了,住在医院里,他想妈妈快点治好病,回到家里来给他讲故事,做游戏。最有趣的是王莉,她想爸爸快点去出差,那样她就可以和妈妈睡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卢勤 《女性天地》2006,(4):45-45
有很多父母,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有这样的心理,他们永远不会主动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有位父亲一连几天给我打电话谈论他的孩子,每次说的都是孩子的缺点,我问:“你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儿优点吗?”他居然回答:“我告诉您吧,他一点儿优点都没有!”我生气了,对他说:“你不配当爸爸,你想好孩子的优点再找我吧!”请爸爸妈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正像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说的那样:“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发现孩子的优点要注意三条:一、发现不同点爱迪生上小…  相似文献   

8.
夏季的到来,父母们又开始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天气炎热,孩子出汗多、胃口差、倦怠,对高温天气的不适应症状都出现了。放了暑假后,家长们又放心不下孩子一个人在家,孩子是不是整天看电视、玩视频游戏?会不会用西瓜冷饮代替正餐,不好好吃饭?……孩子如何健康过夏季,下面让我们给家长朋友们支些招: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07,(18):48-49
背景资料 陆某,15岁,男,某学校初三学生.性格内向,沉迷网络. 陆某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半年前,为了工作方便买了一台电脑,在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有时也上网看看新闻,玩玩游戏,起初陆某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都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为此,爸爸狠狠打了他一顿,并不准他在家上网,不敢在家上网的陆某开始将精力放在社会上的网吧上.  相似文献   

10.
<正>魔术师总会有许多奇思妙想,他们的一个小创意,有时就会让人们改变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知。如果遇到一位像魔术师一样的爸爸,孩子的世界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小的时候,女儿爱把爸爸叫做"幽默大王",因为爸爸总是别出心裁,跟她玩好玩的游戏。女儿上小学时,她爸爸工作很忙,往往回家比女儿晚。但只要他哪天先回家就会"躲猫猫"。听到女儿上楼的脚步声,他大王"因为爸爸总是别出心裁跟她玩  相似文献   

11.
"给不给报酬"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而已。前段时间,霍启刚让两个孩子帮忙洗车。洗完后,他给大儿子发了点零用钱,给小女儿的奖励则是好吃的。他说这么做,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明白买东西背后的付出和艰辛。这件事很快引发了热议。有些网友直截了当地说:做家务本来就是家庭成员的分内事,为什么父母做家务就是天经地义,孩子帮个小忙就要拿工钱呢?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总结的"教育孩子40条",集中反映了西方的家教观: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看法。3.竖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4.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供孩子玩耍。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刻意表现。7.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8.帮孩子制订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10.帮助孩子修改作业。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  相似文献   

13.
<正>想要孩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就先给孩子一个自己做选择,并对自己负责的空间和机会。说起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每个家长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但谈到教育目标,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有一个共识:让孩子独立地做出选择,并学会对自己负责。给孩子选择的空间,是达成这一教育目标以及亲子沟通的有效手段。当父母总试图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时,孩子会本能地反感和抗拒。如果我们能给孩子几个选项,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他就会因为感到被尊重,而更愿意合作。譬如希望孩子去做作业,可以问他:"你  相似文献   

14.
<正>当有一双稚嫩的眼睛在一边恐惧又无助时,请把那扇愤怒的门轻轻关上,千万别让夫妻间的战火伤到无辜的孩子男孩11岁,读小学5年级。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男孩不会写,央求妈妈帮他。妈妈开始教他写,如何审题,如何开头,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妈妈说得口干舌燥,孩子却一脸茫然。没办法,妈妈只好给他开了一个头。这下,孩子开始动笔了,妈妈说一句,他写一句,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肯动脑筋。孩子的心思,分明不在那里。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七里河区家长:女儿上小学时.我们每周只给她两元钱.她过得快快乐乐的。可是后来我们夫妻离婚了,女儿花起钱来渐渐变得大手大脚。我和她爸爸离婚后就很少来往,反而让孩子钻了空子。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家长喜欢强迫孩子去分享,生怕别人觉得自家孩子小气。殊不知,此举会冒犯小孩的自尊,以致他们长大后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孩子的意愿需要体谅和支持一个亲戚把我拉黑了,起因在于孩子之间抢玩具。上周末,亲戚带着他们家4岁的儿子来玩。我2岁8个月的儿子洁很喜欢这个大哥哥,基本所有的玩具都拿出来与他分享。这一点,让我挺欣慰。男孩子  相似文献   

17.
第一节课:实话实说说起这个孩子就窝火。小时候挺乖的,人见人爱,越大越不听话了。今年该上初二了,学习成绩下滑得厉害,老师反映他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不做作业。他就爱玩,不是跑出去找同学玩,就是玩电脑游戏、网络聊天。他主讲人:14岁孩子小佳的妈妈段女士  相似文献   

18.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个好成绩,几乎绞尽脑汁。其实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才是最关键的,这不仅会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更有利于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5岁的绮绮玩得最多的就是扮医生护士的游戏。她经常让爸爸杨凡假装病人,让他乖乖躺好,嘴里温柔地呢喃:"做腰穿,不动哦,对,像小虾米一样弯起来。"一切结束后,她会拿个小纸团按在"腰穿"的地方:"加个棉花按好哦。"这种游戏经常玩着玩着,前一秒杨凡还在孩子面前嬉笑着,下一秒就悄悄背过身无声地抽泣起来。这游戏的内容就是一年多来,女儿生活的全部……  相似文献   

20.
<正>你的孩子讨厌数字吗?你的孩子搞不懂图形吗?不妨试试为孩子展示一个神奇的数学世界,让他们感受其中的无穷魅力,并为之着迷……我觉得,让孩子爱上数学,不是一件难事。我为5岁的豆豆展示了一个神奇的数学世界,他因此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为之着迷。豆豆的数学启蒙之路其实非常慢。在教他认数之前,我和他玩了很长一段时间感知数量的游戏,让他明白,什么是"多",什么是"少"。我把积木分成一个和一堆。告诉他,这是一个积木,那是许多积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