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弢在战时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充分发挥杂文的“匕首”和“投枪”的作用。他那些关于晚明历史的杂文就是一篇篇含义深远、机锋锐利的现实主义战斗檄文。唐弢是一个自觉的文体意识的杂文家,“感抒性”是他杂文的艺术风格的重要特点。在他的杂文创作中,通过形象的创造,巧妙地将文章的议论和批判的问题具体化和生动化,注重在杂文的艺术内涵里灌注浓烈的诗情,从而使杂文文体显得从容舒展、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2.
聂绀驽先生是三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位很有成绩的杂文家,几种权威性的现代文学史对他在三四十年代杂文创作方面的贡献都给予了应有的评价。然而人们却很少注意到,他还写得一手好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创作虽然数量有限,却是他全部创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作家的这一部分有成效的劳动,后来的研究者无疑地也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著名革命作家聂绀弩,有一段传奇式经历。对于他,胡乔木评价:“是当代不可多得的杂文家。”夏衍认为:“鲁迅以后杂文写得最好的,当推绀弩为第一人”。舒芜更是用“匕首投枪、贞心劲节”写进哀悼聂绀弩的挽联。  相似文献   

4.
聂绀弩是杰出的杂文家和诗人,也是"鲁迅风"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鲁迅杂文的精神本质,其乡土小说是鲁迅所开拓的乡土文学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的表现.本文以杂文、小说和部分诗作为例,探讨了二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扬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现代杂文与小品文的分离,不仅有文体自身发展变异和社会历史环境的原因,更有操作文体的主体的文学观念的因素在起作用,概括起来讲,两者的分离主要是杂文家注重社会表现与小品文作家侧重于自我表现的区别所致。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的杂文创作中 ,文学性的衰落警示杂文家应大胆地自觉地追求创新的、灵活的、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因为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是杂文独有的文体优势 ,更有其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杂文,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文艺的春天里复苏了。深受读者喜爱的杂文著作得以出版的和再版,表达了人民的心声,点燃了人们对杂文的热情。林放、严秀、邵燕祥、蓝翎、余心言、牧惠、舒展及冯英子、章明、吴有恒等杂文家是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8.
秦似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杂文家。从艺术辩证法的角度来看 ,他的杂文之所以获得成功 ,就在于他在创作中能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艺术性地处理各种不同因素之关系。从内蕴和艺术这两个层面看 ,其杂文中真与假、偏与全、情与理、景与情、直与曲、形与神、庄与谐、纯与杂等诸因素辩证结合 ,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杂文家,秦似继承和发扬鲁迅杂文“论时事不留面子”的战斗精神,同时巧妙运用各种讽刺手法,针砭时弊,打击敌人。本文拟分析其杂文十种讽刺手法的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10.
《况钟的笔》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杂文家巴人同志发表在1956年5月6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杂文,后收入杂文集《遵命集》。本文不但命意好,而且针对性强,可称得上是文质兼优的杂文佳品。它闪光耀目,至今不衰。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杂文作家们依旧保持了关怀现实的姿态。在此背景下,一批中青年杂文家逐渐走向成熟,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改变着杂文创作“青黄不接”的状况;越来越多的学者积极从事杂文创作,开展舆论监督;许多作家更加注意对旧有题材作新的开掘,更好地发挥了杂文的思想灯火作用;杂文创作、杂文作品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程度上得到社会的认可、欢迎  相似文献   

12.
学过现代文学史的人都知道一桩公案:在1939年前后的重庆,几个自由主义的文化人如梁实秋、沈从文等,主张写文章不一定都为宣传抗日战争服务,也可以写一些“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批判。也许会令人感到意外,有的革命作家也有类似的主张,田仲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位富有革命性的、活跃的杂文家并没有从那场批判中接受“教训”,竟在1941年的重庆发表了一篇题为《聊天》的杂文,大力提倡聊天。更出人意料的是,聊天风味几乎贯穿了他的全部杂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最伟大的巨星之一。他的文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尤其是杂文 ,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无情地揭露了反动派的罪恶行径。杂文 ,虽古已有之 ,但作为一种文化批判、思想批判 ,像投枪、像匕首似的战斗武器 ,则是由鲁迅所创造而又由他发展成一个成熟高峰的特定文体的。鲁迅杂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集大成者和最高成就。鲁迅从 1918年开始写杂文 ,他的前期杂文 ,内容十分丰富 ,始终贯穿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要求科学与民主的思想。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 ,鲁…  相似文献   

14.
杂文是鲁迅一生中的主要战斗武器,也是他创造的一种新文体。它的特点之一是简练。简练是从准确来的,没有多余的笔墨,能抓住要害,恰到好处就是简练。所谓“寻一车兵器,不若以寸铁杀人”就是这个意思。 简练是作家才能成熟的标志,是阅历丰富的结果,也是笔墨净化的结晶。所谓“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也正是指此而言。 过去,“围剿”鲁迅杂文的人攻击鲁迅写杂文是因为“容易下笔”,“一挥而就”,不费功夫就可以达到沽名牟利的目的。针对这些恶意的中伤,鲁迅回答说,杂文“也不十分容易做”。他对许广平说:“殊不知我这文章虽然短,是绞了许多脑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前后,鲁迅的创作势头逐渐完成了由小说而杂文的转移,——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大革命以前他没有写杂文,或转移后没有写过小说。对这一现象,巴人是较早注意并做研究的。鲁迅有两次消沉(但不是颓废或颓唐),一次是痛感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一次是出于五四退潮后新文化战线的分化。巴人认为,鲁迅用“感情融铸”的方法所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群,是有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投影,并给予爱抚的。我们且把鲁迅写现代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做个排列,以窥探鲁迅创作思想的脉络。如果说N君(《头发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辛亥  相似文献   

16.
一,必须重视鲁迅杂文的教学在鲁迅的全部作品中,杂文是他创作的精华之一。鲁迅共写了十六本杂文集,写作时间前后历经十八年,直到逝世前他从未间断过杂文的写作。也正因为鲁迅杂文的杰出成就,使我国五四以后杂文勃兴而享有盛誉。鲁迅杂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而独具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它是鲁迅伟大思想的结晶,是锐利的战斗武器,也是我国现代  相似文献   

17.
一为了探讨鲁迅杂文的艺术性质,不少研究者对其形象问题作了多方面阐述。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对鲁迅杂文的情感性注意不够,则不能不说是研究中的一个缺陷。有的同志将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概括为“形象性与评论性相结合”,就显然忽视了情感性这一重要的艺术因素。事实上,鲁迅十分重视杂文的情感性,他更是怀着深挚炽热的感情来从事杂文写作的。他说过,他写杂文“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无非借  相似文献   

18.
一为了探讨鲁迅杂文的艺术性质,不少研究者对其形象问题作了多方面阐述。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对鲁迅杂文的情感性注意不够,财不能不说是研究中的一个缺陷。有的同志将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概括为“形象性与评论性相结合”,就显然忽视了情感性这一重要的艺术因素。事实上,鲁迅十分重视杂文的情感性,他更是怀着深挚炽热的感情来从事杂文写作的。他说过,他写杂文“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无非借  相似文献   

19.
正耳朵几乎失聪,学业平平,最终却成就为"新闻史不可或缺的开拓者";"反右"狂潮袭来,许多人都未能幸免,唯独他稳坐"钓鱼台";写了一辈子的杂文,嬉笑怒骂,而"鞭子"却始终打不着他;一介书生,却被毛泽东引为布衣之交,一生受到七次接见……人谓他有"三不朽":1944年访问延安,写出了媲美爱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延安一月》;创办新中国第一张晚报《新  相似文献   

20.
讽刺是杂文一种重要的战斗艺术,鲁迅一生的战斗和劳作,确立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把杂文的讽刺艺术锤炼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杂文之所以要讽刺,跟作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分不开。杂文是从旧中国发展过来的,那时作家生活在反动统治之下,没有言论自由,“理智受着客观上的障碍,得不到正常的发露”,困而运用讽刺进行战斗。正如鲁迅在谈及自己写小说的情况时所说的:“只是对象隆冬一样没有歌唱,没有花朵的本国情景感到悲哀,才写些东西来打破寂寞而已,……以后写还是想写,但前途暗淡,在这样的环境中,恐将更陷于讽刺与诅咒亦未可知。”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