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律师法》第30条规定,律师参加诉讼活动,依照诉讼法律的规定, 可以收集、查阅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就是说,律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收集证据。特别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调查和收集证据更是他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律师在取证的时候应当注意证据的合法性问题,缺乏证据的合法性,该所谓证据便不能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毫无疑问,赋予证据以合法性的品格和要求,乃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诉讼文明的表征。随着法律制度的不  相似文献   

2.
举证时限制度在民事诉讼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双方的相互证明不仅促进了案件的调查,而且还可以根据已发现的法律事实来判断价值,以免引起争议。法律制度的价值体系,有两种调整系数纠纷的因素。而举证时限的功用在于加快诉讼过程,防止双方当事人拖延诉讼时间,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提交各方的证据,所以在诉讼过程中会出现公平与效率冲突的问题,如何平衡二者的价值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举证责任的分配应当符合公平原则。法制社会重视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受害者的保护,也体现在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上。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2002,(6)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不易操作,有时不仅不利于当事人权利的保护,而且容易给审判的权威性和公正性造成消极影响。199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根据实体法的规定,对6种侵权诉讼作出了举证责任倒置的特殊规定,即在这些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2001年12月21日公布、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光污染产生的纠纷不断增加,受害人提起诉讼以维护权益。目前我国无光污染有关法律和界定标准,举证责任也没达成统一标准,光污染侵权案件中因果关系难以认定。虽然司法实践中已出现用事实推定来确定双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情形,但处理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为此,还须明确推定规则的证明标准、明确法官的释明义务、明确当事人的救济方式、转变法官对于日常经验法则推定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肖泽龙 《现代妇女》2013,(10):59-59
审前程序。是指法院受理案件后至开庭审理之前为开庭审理所做准备和寻求更广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程序。在实践中,法院审判最先形成了谈话-调查-调解-开庭的诉讼程序。为解决司法腐败曾一度使用案件受理后直接开庭的诉讼程序,但这又导致诉讼效率低下和证据突袭等问题。为完善该程序,在审前建立相对独立的准备程序,但由于在制度上设计得不完善,特别是当事人和法官的权力分配有失合理,当事人权利受到很大的限制,致使审前准备程序的独立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永宏 《现代妇女》2013,(12):292-292
证明责任是民事诉讼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在民事司法审判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举证责任的分配更是一个长久以来学者和专家探讨的理论话题。在我国证明责任在民事司法活动中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关其规定比较完善,很好的理解和适用这一证明责任是保证司法公正和体现法治人权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举证责任里面的特殊类型:医疗事故中的证明责任分配的相关规定和法理的学习研究,用仅有的微薄的法律知识评析现有的举证责任制度,并就存在的缺陷提出自昏的鄙见,以图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民间借贷问题频发,所涉纠纷形式多样,针对错综复杂的案情,需要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对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质证情况进行慎重细致地考量,由谁承担证明责任成为法官综合权衡证据规则及各方当事人的证明能力后必须要做的工作。本文即以案说法,探究借款人死亡的情况下,举证责任的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9.
汪蕴辉 《老年人》2004,(8):43-43
民事诉讼活动中,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为了有效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列举了以下八种情形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受害人不承担举证责任:(1)专利侵权。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个  相似文献   

10.
周杭 《老年世界》2006,(4):13-13
所谓附带民事诉公,就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根据被害的申请,为处理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合并审理的诉讼活动。这种民事诉公是在刑事诉论中附带解决的,所以称作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1.
重复诉讼容易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影响法院公信力,不利于程序效益的实现;因此在实务中对其进行准确识别显得尤为重要。在对重复诉讼进行识别时应保障当事人诉权,尽可能地符合诉讼经济的原则,在前诉处于诉讼系属之中的前提下,从诉讼主体、诉讼标的及诉讼请求三个方面进行识别。同时,应在理解重复诉讼内涵时梳理其与相关民事诉讼基本概念的关系,理论认识问题与实务困境的解决结合。  相似文献   

12.
田媛媛 《现代妇女》2014,(7):140-140
刑事诉讼中有关证明责任主体问题分配的讨论一直未停止,而作为刑事诉讼一方当事人的被告人是否应当承担证明责任,则是证明责任在这一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本文主要就被告人的诉讼性质以及诉讼地位等各个方面来全方位研究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是否承担证明责任和承担怎样的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3.
郑直 《女性天地》2011,(4):28-30
没有直接证据也能给犯罪嫌疑人治罪吗?记者通过采访一起强奸案得知,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法官参考了诉讼双方在法庭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态证据”,最终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成为关键问题。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针对劳动纠纷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定存在很多不足,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因此,本文通过对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特点、规则以及不足之处等的分析,为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5.
正实践中,诉讼需要讲究技巧,而诉讼技巧需要有证据的全力支持。离婚诉讼也不例外,"如何取证"便是其中的关键之处。一、证明当事人(原、被告)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1.证明原被告是夫妻关系的证据,如结婚证、婚姻证明、户口簿及身份证等。2.如涉及构成事实婚姻的,应提交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证明。3.证明被告下落不明的,应提交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村委会、居委会或公安机关的证明。二、证明婚姻关系破裂的证据:1.如涉及家庭暴力,应提交报警记录、法医鉴定及证人证言。2.如涉及吸毒、赌博行为的,应提交居委会、村委会或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涉及行政处罚、刑事犯罪的,应提交有关处罚决定或判决书。  相似文献   

16.
郑昕瞳 《现代妇女》2014,(5):152-152
在法院诉讼审判中,原被告之间基本上是围绕着证据展开的辩论和质证,所以,证据在司法诉讼过程中的地位用"无冕之王"来形容,当之无愧。所以,非法证据排除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可以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证据的定义和类型,对于我国行政诉讼领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探讨,从而对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民事诉讼领域,如何对待非法证据的排除问题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法律制度、法律思维、诉讼模式、法律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各国民事诉讼对待非法证据的态度及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差异,并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即宽松模式、证据关联模式、法官心证模式、严格排除模式。我国民事诉讼中对这一问题采用的是严格排除模式,但立法与审判实践衔接度不高。我国民事诉讼对此问题规定过于严格,在审判实践中难以适用,通过明确非法证据排除界限,加入重大违法评判这一内容,然后制订配套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使得对非法证据的审查合乎规范。  相似文献   

18.
在无法协议离婚的情况下,诉讼离婚成为当事人离婚的唯一合法途径。我在多年的司法实践当中接触了大量的婚姻当事人,发现很多当事人对离婚诉讼的相关问题存在误解,这些法律上的误解往往影响当事人的诉讼,使当事人不能更好地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9.
在“陈秋菊打官司”的民事诉讼案例中,当事人秋菊历尽各种困难,历经数年才最终取得官司的胜诉。但是迟到的正义还是不是正义是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文中在这个案子中秋菊在数年时间里所遭遇的困难的问题中去发现出在我们的诉讼过程中违反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行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的证据使用。但在学界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的讨论从没有平息过,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救济手段的现实缺乏,无法在程序或实体对交管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救济。如何认定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并使其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济,防止公权力的寻租空间呢?笔者以为,目前交通事故认定书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在司法审查阶段应当充分展示其之所以形成的一切材料,这样才能使该证据的真实、合法、有效的"三性"得到真正有效地举证、质证。同时,要求交管部门在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过程中,依法对事故当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当事人在对行政处罚提起行政处罚行政诉讼过程中,可一并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合法性问题要求进行司法审查;另外,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使得交通事故认定书真正地纳入司法监督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