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科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都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即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学同其他各科教学一样,也必须注意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历史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具有什么能力,以及如何培养这样能力,这却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下面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谈一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一学生学习历史课,应当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对于一个历史问题,某一历史事件,应当怎样分析、认识,应当依据什么观点,  相似文献   

2.
历史地图类型众多 ,题材各异 ,内容丰富 ,在历史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历史地图教学 ;加强学习指导 ,培养识图能力 ;加强地理学知识的渗透 ,培养综合能力 ;挖掘隐性知识 ,深化历史地图教学  相似文献   

3.
培养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有关能力培养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有人认为历史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历史知识,学生只要学到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能力自然就会形成,也会逐步提高,结果造成“高分低能”的弊端。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必要对知识、能力有个正确的认识。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习和其他活动任务的保证。可见,知识和能力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促进的,知识是能力的原料,能力是知识的成品。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教学方法(含学生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得知识和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效果.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根据中学生易兴奋、易疲劳、敏感性强、抑制机能弱的这一心理特征.1、运用图画教学.图画教学是形象性直观教学,符合学生知识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新版历史教科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图画部分比以前大大增多,  相似文献   

5.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教学中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重点。如何使历史课堂教学更符合时代精神,实施素质教育。文章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历史知识框架,拓宽学生历史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进行论述,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  相似文献   

6.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已有的历史知识,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分析判断,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评价,就是历史评价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有益于他们智力的发展.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是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和培养下,反复练习和提高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呢?这里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比较分析历史知识,为高中阐述历史材料或运用历史知识和理论进行更高层次思维的基础和准备.本文结合历史教学的实际内容,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的第二课堂,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历史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另一种教学形式。第二课堂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一、历史第二课堂是新时代教育和历史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二、历史第二课堂突出学生的体验性是可行的;三、突出学生体验性的历史第二课堂的设置原则、设置举例。  相似文献   

9.
"教,是为了不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自主学习必然涉及到如何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资料进行学习的问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表达交流能力就显得很重要,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表达交流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0.
知识迁移,是指人们已经获得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所产生的客观影响;知识迁移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去学习、分析、理解、掌握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作了如下几点探索: 一、因素原理迁移。所谓因素原理迁移,是指学习过程中,知识间的诸多因素具有共同特点而产生普遍的概念或原理、规律;学习、掌握了这些普遍的概念、原理、规律,可以作为认识其它类似知识的基础。如新的知识在材料性质、知识联系及学习目的、方法等方面越是相同或相似,则前一个知识越是对后一个知识发生迁移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知识对比,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探求它们的共同特点、共同原理、共同规律,然后运用  相似文献   

11.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研究的课题之一。迁移法是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历史教学中的迁移法教学应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历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来进行。它不仅有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新编高中历史教材以崭新的编排体例、内容结构、知识范围向我们展示了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历史教师如何深入挖掘教材,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是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和探索性是大学教学的两个重要特点 ,相似原理在解决历史教学的系统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运用相似原理构建历史教学的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 ,可以教会学生学习、思考和发现的方法 ,进而教会学生把握历史规律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生成性思维和利用已知史料创造新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历史课愈显重要。历史教学主要有三大任务,即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要完成这三大任务,仅靠教师唱独角戏“讲’提不行的,关键还在于学生的“学”,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恰到好处有机地结合起来。就目前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双主’上挥得不甚理想,主要表现在一手(教师主导)硬,一手(学生主体)软,不少历史教师课堂教学习惯于照本宣科,教学视野狭窄,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气氛沉闷,“填鸭式”和“满堂灌”仍然严重存在,全然不顾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益低下。这种低水平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历来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两大重要目标。在当今世界 ,重视能力培养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大趋势。正因如此 ,在人们普遍比较重视知识传授的今天 ,强调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罗尔纲等在《论洪秀全》一文中认为这段话是了解洪秀全的“一个具体出发点”。1979年重版的侯外庐《中国近代哲学史》也充分肯定洪秀全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吴雁南更认为洪秀全不仅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而且还是学习得卓有成效的人①。所谓向西方寻找真理,当然是指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思想、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等等而言。我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发智力的核心,学生必须在知识中思维,在思维中掌握知识。历史教学中的思维能力,主要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探讨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历史思维、逻辑思维和发展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 ,应当是在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总前提下 ,把学生培养成合格或优秀的本科毕业生 ,同时为高一级学历层次输送合格新生。围绕这一目标 ,高师院校的教学管理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上。具体工作思路是 ,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层面上实行“三个两手抓” ,即 :对学生一手抓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 ,一手抓考研 ;对教师一手抓课堂教学改革 ,一手抓课外学术延伸 ;对教学供体 ,一手抓学科建设 ,一手抓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科是普通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 ,能力培养的问题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至为重要的。近十几年来随着历史科研的不断深入和历史教学的逐步改革 ,其能力培养问题 ,也在不断进行变革。人类社会进入 2 1世纪 ,在能力培养目标的内容方面又有了新的规定。在历史教学中 ,如何根据能力目标的要求进行历史学科教学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提出的重大改革措施 ,给历史学科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首先是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 ;在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上 ,应该根据文字的和图画的材料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历史的领悟能力和古为今用的能力 ;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开发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两盏路灯     
学校女寝前有两盏路灯,一盏在路西边,一盏在路东边。西边是重点班的女寝,东边是普通班的女寝。晚上,寝室熄灯之后,路灯就亮了。西边昏暗的路灯下常有许多女生站着。夏天,她们一手拿着扇子,一手拿着课本,借着黄雾一样的灯光吃力地看书。炎热赶不走她们,蚊虫叮不跑她们,时间熬不累她们。冬天,她们一手端着热茶,一手拿着课本,依旧在那儿喃喃地读着。寒风吹不走她们,白雪冷不走她们,长夜斗不过她们。东边的灯光也很昏暗。夏天,三五成群的时尚女孩,一手拿着冰淇淋,一手抓着炒瓜子,尽情地享受生活。谈论流行时装,交流美容心得,憧憬都市繁华,散布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