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月份牌画在近代特定历史时期得到短暂兴盛,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国画、木板年画与水彩画等多种绘画技法的融合,创造出了雅俗共赏的新艺术形式。从这方面来看,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它又迎合了西方的商业思维,对广告业的推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廷画家郎世宁在中国创造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特殊画风,直接影响了后来流行于都市民间的月份牌,并与新年画结合起来,使得这类通俗画风为广大民众所接受。通过对月份牌、郎世宁绘画和新年画的风格特征的探讨和分析,来阐述作为三者共有的光润和鲜丽的绘画样式,形成了倍受大众喜爱的一种新的视觉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是月份牌广告的鼎盛时期。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积淀是月份牌广告创作的源泉;民国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它繁荣的基础;中国工艺美术画家将他们的艺术创作与爱国思想相结合使月份牌广告深受广大中国民众的欢迎;西方先进印刷技术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月份牌广告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以民国时期的月份牌广告画为研究对象,对月份牌广告画的发展史进行梳理,并从其内容嬗变、画中人物与商品的关系和推销理念等角度进行探讨,发现民国时期月份牌广告画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展现了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国社会东西方文化冲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互渗及多种价值观并行的状貌.它不仅推销了一种现代消费主义理念,而且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关于中国现代性想象的图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兴起于上海,并风行半个世纪的月份牌广告,是中国商业广告设计发展史上独有的产物。因其独特的艺术视觉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种特殊美学形态,对我国的广告设计史、绘画史、服装史、影视业产生深远影响,为现代商业广告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月份牌是20世纪初随报刊赠送的一种商业广告画,虽然现在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由于它曾身兼"广告作品"与"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历史印记和艺术价值,成为当今收藏界、美术界、广告界和服装行家们的抢手藏品,本文对其艺术特色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广告作品最常见的表达内容,同时也对广告题材、广告技巧以及其中的广告元素产生着重要影响。在民国时期都市民俗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民俗文化对月份牌广告的影响表现在绘画题材、绘画形式、绘画技巧、人物形象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30年代,与月份牌广告的盛行相媲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发起的新兴木刻运动。月份牌广告是清末实业救国思想的延续,是西风渐进的产物,它以精美的视觉画面言说着近代中国城市市民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和沉迷;而新兴木刻版画,却彰显着知识分子唤醒农工、革命救国的政治话语力量。无论是月份牌广告,还是新兴木刻版画,作为近代中国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性视觉文本和话语体系,围绕它们展开的众多的,甚至是冲突性的价值评述,表征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于现代化之途的思考所呈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当下生活与上世纪 30年代沪上生活的交感共振 ,使得打着“怀旧”招牌的月份牌重新受到了欢迎。为了谋求更大的商业利润 ,月份牌广告准确地把脉了当时市民的心理 ,并给人们描绘并许诺出一种富足而悠闲的“美好生活”图景 ,这种“美好生活”又是通过“美女”主角来供人们展开想象的。这其中的美女的眼角眉梢充满了卖弄风情的挑逗的同时 ,手中不忘拿本书卷 ,及时地表明了她们是并不仅卖弄风情的 ,还有着不凡的气质和内涵 ,虽脱胎于清纯的“女学生” ,但又不甘于 ,或不被甘心于做严肃的女学生的女子。  相似文献   

10.
1920-40年代的旗袍时装美女,开创了月份牌画的鼎盛时代,因而月份牌又俗称美女月份牌。月份牌画中人物比例有所夸张,类似今天时装画的某些表现技法,多用八头身、八头半身与九头身,使旗袍女郎更显得长身玉立,姿秀不凡。在月份牌发祥地上海,其美女月份牌素有甜、糯、嗲、嫩之标榜。  相似文献   

11.
桃花坞是中国重要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上世纪50年代,为响应国家号令,桃花坞年画加入了"新年画运动"的创作行列,年画创作人员及生产机构在此时发生了巨变,主要表现为美术工作者的加入及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的成立,这些变革在为桃花坞年画创作提供新鲜养分的同时,也使之变为政治宣传的工具,消解了其原有的民俗属性。本文在该时期新年画创作历程梳理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木版年画到新年画的继承与嬗变,试图讨论该地新年画创作的动机、影响,以及民间文化在新形势下生发的诸多特性。  相似文献   

12.
黑色之魅     
陌上 《人生与伴侣》2011,(12):40-40
上地铁,对面坐着一对老夫妻,均着黑衣。已是仲秋,她却还穿一件黑短袖,但从质地上看,该是纯棉的。脚上穿着那种旧式的赭红色丝袜,中跟黑皮鞋,跷起腿来的姿势很迷人,我恍惚了一阵儿,忽然想起民国老上海月份牌上着旗袍抱琵琶的女子的坐姿。对,她就是这种味道!可以说,就是她的坐姿,她那完美相搭的双脚,一下子吸引了我,让我忍不住连带着往对面看了好多次,平时,我是从不爱多看别人的路人甲,因为难为情。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研究对象,对新年画运动中木版年画发展的相关政策、民间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的年画创作过程及民众反映等方面进行观察,探讨年画于特定时期作为一种被利用的民间艺术,在国家意志和民众意愿之间如何调整并发挥其功用,揭示影响民间艺术发展的几个重要元素即国家意志、民众"惯习"、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民间年画发展的影响,以此分析结构与能动性之间呈现出的博弈或互动关系。在资料的使用上,文章在利用文献史料、相关研究的同时,兼用田野访谈材料,以便对研究对象作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年画功能的流变及其艺术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一个种类。年画的创作寄托了劳动人民祈福纳祥、避祸消灾和吉利祥瑞等意愿,具有功利价值和审美价值双重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年画也由世俗的审美功能向社会文化功能流变。  相似文献   

15.
梁平木版年画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俗性公共文化,既具有文化遗产具体可视的物质属性,又包含民间信俗、制作技艺等非物质的文化属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梁平木版年画传统保守的生产模式很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导致其创作生产萎缩、日渐衰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文化,文章从活态性、地域性、系统性角度,论述了对梁平木版年画的完整性、关联性、综合性保护,以保持其公共文化遗产的本真性、独特性、可识别性,激发其创作、生产活力,增强群众参与度,体现其公共文化价值,从而实现对梁平木版年画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木版年画的地域特色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木版年画兴盛于北宋繁华的城镇市井生活,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到新中国的千年社会与文化变迁,依靠各地民间艺人积年累代的父传子承,创作了一批又一批富有浓郁民族风情和独特韵味的木版年画.同时,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它们独具风采,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7.
杨志滨:我通过一段时间对于"岩彩"进行研究,感觉收获是比较大的。传统的"岩彩画"当中也非常重视线条的运用,同时还有平面化的处理方式,画面的意境。在我看来,"年画"同"岩彩"之间的气场上是相通的,如果非要用语言表述出来是很困难的事情,虽然"年画"被国家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则重点放在了如何刻板,印刷上,对于“年画”的创作方面并不是非常重视。我个人认为作为新一代的年画传承人应该将创作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这也是我们这一代年画传承人的责任。所以我萌生了拓展“年画”创作的想法,包括在材料上,技法上,题材上的拓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年画兴衰微探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自宋代普遍流行开始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国传统年画的经历了一个曾经年底的家家“总把新桃换就符”到现如今气息奄奄,频临危机的过程。相关的文化及产业界加大了对于年画的关注,探究我国传统年画的兴盛及衰落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挽救的对策,对于我国传统年画这一文化遗产.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年画作为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民间在新年时家中用以驱赶鬼怪、祈求幸福的张贴用品。作为地方民俗文化的一种象征,朱仙镇木版年画图像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戏曲故事为创作主题,通过可见的形象来映射年画的文化形态,呈现了原生态的文化品质和生命活力。其中蕴含的原始思维特征,从空间完整性思维、时间完整性思维以及形象完整性思维方面凸显了朱仙镇木版年画图像的独特个性,体现着当地民众的审美情趣和民俗心理,表达了鲜明的创作目的与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0.
绛州木版年画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木版年画研制所吴百锁及妻子李华数十年致力于绛州木版年画的抢救保护工作,专业从事绛州木版年画的收集、保护、传承、研究、创作。至今,共收藏古版600余块、老画、老画稿千余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