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旻 《决策探索》2007,(10):32-33
一、传统诚信与当代诚信 诚信是道德观念,它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含义不同,互训互释. "诚",主要指人真实无欺的品行和做人原则.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诚",在传统道德中的含义就是:诚实无妄,人己不欺.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听一位老师讲余秋雨的《信客》,引发深思。该堂课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合作探究,课堂主体是围绕“尽职、诚信、宽容、厚道”进行研讨:信客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信客形象有何现实意义?学生写下自己或身边尽职、诚信、宽容的经历、感受的故事;老师随机阅读学生“小作文”,并根据其内容与同学们“对话”交流;最后大量引用责任、诚信、善良的名句和故事,全课在愉快的交流中结束。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诚信?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诚信。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  相似文献   

4.
诚实守信般也叫做诚信,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道、齐家之要、治国之宝,也是中华民旅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素质是人最基本的素质,诚信道德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从荀子的"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到苏轼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无不说明诚信是多么重要.离开了诚实,人就会言而无信;而言而无信,往往会践踏道德,漠视文明.  相似文献   

5.
<正>“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这是两千多年前孟老夫子对诚信的呼唤。他大概没有想到,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诚信危机依然在困扰我们整个社会。对于一名企业的政工干部而言,当他每天面对诚信缺失的现象时,心中的困惑与迷茫自会油然而生。但正因为如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做, 而且还要加强。一是以诚做人。打铁先要本身硬,身正不怕影子  相似文献   

6.
在漫漫地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诚实无欺的道德传统。孔子日:“信则人任焉”“民以诚而立”。但当今社会,“诚信危机”愈演愈烈,甚至在一些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看就行”,成为某些学生的课桌文学。、  相似文献   

7.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自古以来,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就是诚信。在当今社会,检验检疫部门如何创建质量诚信品牌尤为重要。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框架下,出入境检验检疫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应紧紧围绕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管理的需要,从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升依法、科学监管的有效性,以及提升自身基础保障水平等方面来建立健全检验检疫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中华民族向来褒扬的美德之一。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建设物资文明、精神文明还是政治文明, 诚信都是不可或缺的。诚信是什么?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 “诚,信也”, “信,诚也”。诚,是指真诚不伪,真实不欺。信,是指诚实无欺,严守信用,兑现诺言,  相似文献   

9.
陈军  张翠容 《科学咨询》2007,(18):27-27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诚信”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伦理规范,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指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指取信于人,信任他人。诚信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对青少年的诚信教育中,教师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不可取代的责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诚信则是创建一个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集体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0.
郭乃撰具保折,并怀三百金往觅潘。既相见,郭卒然指潘而问曰:“伯寅,何久不宴我于莲芬家也?”潘曰:“近者所入甚窘,何暇及此!”郭强嬲之,偕赴莲芬家。既至,郭又问曰:“今者具奏保举人,肯为之乎?”潘询保何人,郭曰:“始勿问,折已代撰,且缮就,第能具奏者,当以三百金为寿。”言次,即出三百金置潘前,连问曰:“如何如何?”潘既夙信郭,又见多金,足以应急,不能无动,即取金纳怀中。(《清稗类钞·荐举类》,中华书局2010年1月第1版第1405页)  相似文献   

11.
《孙子.计篇》中讲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此为孙子的将帅“五德”之说,也是孙子对“将”应具备的素质的高度概括。此“五德”之说受到历代兵家的推崇。《十一家注孙子.王皙》指出:“五者相须,阙一不可。”汉代名相曹操赞道:“将宜五德备也。”《十一家注孙子.张预》说:“五德皆备,然后可以为在将。”也就是说,必须基本具备这五方面素质的人,才能担当将帅之大任。 孙武尚智,他把“智”列于五德之首。《十一家注孙子.王皙》解释说:“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孙子.谋攻篇》中指出:“上兵伐谋,其次…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和原则。《中庸》里说,"诚,天之道也","天之道"的说法不过是强调它的应然性和必然性。孟子则明明白白地说清楚了"诚"的意思和意义:"思诚者人之道  相似文献   

13.
一、作为目的的"诚信"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管理学中人性的复归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不少学者和企业都竞相探索管理中的信任机制问题,我国也有企业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管理的人本主义的诚信思想进行升华.但是多数对于诚信领导理论的探索,均将诚信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一手段来实现企业自身的目的.如此暴露出的问题是,一方面,我们看重诚信的价值与实践;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诚信问题与诚信危机在我们身边发生. 诚信,在《说文解字》中有:"诚,信也."又说:"信,诚也."二者的内涵一致.真正把"诚"作为核心概念来论证的首推《中庸》,《中庸》从二十章到二十六章集中论"诚"."诚"在《中庸》中是一个统贯天人的概念,体现了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     
孙子日: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酸投卵者.虚实是也。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由“诚”与“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在社会生活中,诚实是一种首先原则,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信用也指守信、坚守信用,是指人们之间客观的交往关系。在经济活动中,我们使用信用制度,确立交易双方的权力与义务,这是一个行为的范畴。道德对行为有影响力,但没有制约力,只有信用才制约行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信用”这个词造得真好。信和用联系在一起。有信就有用。信是美的,用是善的,二者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尽善矣。尽美矣。200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考题。论的就是信用。说是一个青年人带了六个包袱:美貌、才智、机敏、财富、健康和诚信去过渡。船到中流 稍公说。不行.六个包袱太重。得丢掉一个,不然.船就沉了,大家一起喂鱼。青年考虑了一下。就把诚信.也就是信用丢下水了。 全国上百万考生在这一点上普遍享有共识,众口一词地批判这个青年。有些文章相当精彩。有一篇说.青年把诚信(信用)丢下水去以后。稍公就拿出刀来要…  相似文献   

1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相当重的位置,孔子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和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贯彻《行政许可法》,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既是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的需要,也是民主与法治相互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诚信,是由“诚”与“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在社会生活中,诚实是一种首先原则,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信用也指守信、坚守信用,是指人们之间客观的交往关系。在经济活动中,我们使用信用制度,确立交易双方的权力与义务,这是一个行为的范畴。道德对行为有影响力,但没有制约力,只有信用才制约行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诚信,为政之枢要,政治文明之标志,和谐社会之基石。诚信这一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底线一旦崩溃,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民主意识的逐步普及和不断增强.民不可欺、无信不征的规则更加真切地成为执政之基、为官之本。因此,坚持诚信执政,加强领导下部的诚信建设,巳成为提岛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是诗歌古国,也是诗歌大国。许多古代诗歌表达的官德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为官之道、从政之思,寓意深刻、发人深思。结合时代精神对其加以继承和发展,对官德文化建设具有启发借鉴价值,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引领教育意义。一、忠诚为国的强音"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忠,敬也,从心;诚,信也,从言。忠诚是一种理念、归属感和责任感。我们中华民族始终坚持把做人讲真诚、办事讲诚信、从政讲忠诚摆在道德建设的突出位置,正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