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于税费时期的“老村级债务”,“新村级债务”是在取消农业税以后,国家公共财政资源以项目制为主要形式向农村输送的背景下产生的村级债务,项目制是新村级债务产生的基础。新村级债务具有普遍性、差异性、私人性、隐蔽性等特点。村庄发展导向、村干部经营项目是村级债务产生的内在原因,项目的资金配套制度和地方政府的自利逻辑是村级债务形成的外因。新村级债务对乡村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造成了村级权力固化、村庄主体性丧失、乡村关系扭曲以及村庄间分化加剧等严重后果。随着新村级债务的不断膨胀,容易造成新的债务危机,应当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民族地区乡村债务风险的分析框架,以广西、湖南两省(区)6个民族乡镇12个民族村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民族地区的乡村债务风险进行定量测评和定性研判,得出了民族地区乡村债务风险"短期内不会演化为区域性债务危机"、"乡村两级无力自行化解债务风险"、"村级债务风险化解较乡级更为迫切"等重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乡村债务风险化解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障碍,提出了壮大民族经济、深化基层体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和完善激励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债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因素,并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积极稳妥地化解乡村债务迫在眉睫.乡村债务的形成既有经济原因、体制原因,也有其他主客观原因,因此要从积极实施省以下政府分税制改革、杜绝增量债务、积极解决乡村存量债务、强化乡村财务监管等多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化解乡村债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宾 《南都学坛》2009,29(6):130-131
乡村财政困难不断,乡村债务迅速蔓延,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化解乡村债务,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国乡村债务存在长期积累、数额巨大、涉及面广、结构复杂等实际问题。对于乡镇债务,要"开源"与"节流"并举;而对于村级债务,主张以清欠为主,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级债务问题是乡村治理结构中的难题 ,村级债务能否化解 ?如何化解 ?从实证分析来看 ,村级债务问题能解决 ,但必须依靠以下几点 :村级治理结构的简化 ;创造一定的村级集体收入应付公共开支 ;妥善推行村帐乡管政策  相似文献   

6.
化解村级债务是我国乡村治理结构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实证分析来看:村级债务问题能解决,但必须做到:裁撤冗员;合理创造村级集体收入;完善农村财务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税费改革与乡村债务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债务是制约当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如何消减乡村债务,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经济学界正在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税费改革与乡村债务互动关系入手,分析了乡村债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农村现存税费制度不合理,提出乡村制度消减迫切需要税费改革,税费改革对乡村债务消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村级债务化解中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村级债务化解工作的深入,一些深层和难点问题凸显出来,依据对部分村级债务的调查,要解决当前村级债务化解中的困难和问题,应从制度、政策、措施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村级债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定远县村级债务的全面统计和重点调查入手,分析了村级债务构成情况及形成原因:村级债务大、构成复杂,主要反映在借款垫税费、农户尾欠数额大、达标升级活动多、非生产性开支过大、乡镇挤占村提留资金、超前兴办公益事业、高息支出等方面.要化解村级债务,必须正视村级债务,进一步核实债务,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集体积累;清理农户尾欠和外欠款;禁止高息借款;严格控制和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建立健全双向监控措施;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克服部门保护主义,走群众路线,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10,(9):58-58
为进一步发挥村监会的作用.真正做到村级村务的公开.浦口区江浦街道对村居召开专项会议,明确3项措施,对村级、组级的财务进行全面的汇总和审查,切实加强组级财务管理。一是成立专项小组进行材料汇总。组成了由村会计、联组会计带队的财务梳理小组.对该村组级财务进行全方位的汇总.并安排了村监会成员参加,进行全程监督;二是加强审查力度,落实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后陈村首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一项旨在应对乡村治理中的权力失控及其导致的治理危机所做的"需求—回应"型创新。其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分权制约、过程监督、制度规范、信息沟通,由此促进农村基层社会的协同共治。其实质是建构了一种以控制为主、协调为辅,控制与协调相结合的复合型权力管理结构,形成了制约、监督、沟通三位一体的权力运行机制,创造了村级治理权力调控的新模式。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原则,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再创新,进一步突出村级权力调控的农村基层社会特点,凸现村级权力调控的群众性,彰显村级治理制度创新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村级负债问题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张家界市农村为背景 ,总结了村级负债的 5个特点 ,分析了村级负债产生的原因 :功利盲目举债、公益举债、管理混乱举债等 ,阐述了村级负债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提出了提高各级领导机关和涉农部门对村级负债危害性的认识 ,建立健全村级相关制度 ,盘活农村集中资产、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等消除村级负债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乡村债务的成因与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债务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分析了乡村债务七个方面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乡村债务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14.
乡村债务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也关系到基层政权能否稳定运行。形成乡村债务的原因,主要是乡镇政企不分,权责不清,盲目兴办,企业举债,使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沉重,有的地方搞达标"讲政绩",导致举债,还有的地方机构庞杂,支出过大,被迫举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是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核销、拍卖、清息、降息、划转、争取外援、查处、强化管理、增收等手段化解已形成的不良债务;二是制止新的不良债务的继续增加;三是建立和完善化解债务的配套措施,确保农村牧区改革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张学远  韩德志 《源流》2012,(19):48-49
平远县把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向村级延伸,通过制订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标采购交易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招投标交易行为,强化人大代表、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监督等举措,全面推进村级工程项目规范化管理,提高透明度,预防"村官"腐败。目前,全县12个镇全部建立了镇级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进一步规范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行为,保障村级各项公共事业地顺  相似文献   

16.
乡村债务是制约当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如何消减乡村债务,如快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经济学界正在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乡村过度负债问题提出入手,对乡村债务形成的直接和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我国目前乡村债务消减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察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与城镇化进程之间的变化趋势,构建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城镇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只要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的使用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那么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就没有绝对的界限。地方政府作为城镇化建设早期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膨胀是城镇化建设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而且,随着民间资本逐渐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将会逐渐变小。最后,从严格控制城镇化建设各个项目支出、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地方债相关法制建设以及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罗玉生 《源流》2012,(10):48-48
平远县把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向村级延伸,通过制订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标采购交易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招投标交易行为,强化人大代表、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监督等举措,全面推进村级工程项目规范化管理,提高透明度,预防"村官"腐败。目前,全县12个镇全部建立了镇级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进一步规范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行...  相似文献   

19.
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看待乡村新增债务,是各地在化解乡村债务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此前许多人关于乡村新增债务问题的片面认识,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中不仅不能一味地要求避免乡村新增债务,反而应采取必要措施使其维持适度规模"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乡村债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沉重的乡村债务,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道路上的一个巨大的障碍,甚至有学者指出,目前,乡村债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四农"问题.分析乡村债务的现状,形成的原因,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