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原作品考     
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第一位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种新诗体——楚辞。其楚辞作品当时没有编辑成册,只是到了西汉刘向搜集整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卷,定名为《楚辞》。但刘向所编《楚辞》早已散佚,那么究竟屈原的作品有多少亦不可得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屈原的作品有二十五篇,但未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在《楚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他自己的《九思》一卷,合为十七卷,为之作注,改名《楚辞章句》。其篇目为:一、《离骚》,二、《九歌》,三、《天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为在汉代本有可能《楚辞章句》为十六卷本,但是绝无十七卷本存在;六朝时期流传的王逸《楚辞章句》为十一卷本,《七谏章句》等五卷为东汉无名氏托名伪作;初唐始见《楚辞章句》十六卷本;五代、北宋初期始有《楚辞章句》十七卷本。  相似文献   

3.
今天能够见到的较早《楚辞》传本有东汉王选的《楚辞章句》。王书包含在(宋)洪兴祖撰《楚辞补注》内。后人研究《楚辞》,无不以王选传本为圭臬。王选书共十七卷。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前十卷为先秦楚人(主要是屈原)作品;自《惜誓》而下的后七卷为汉人(主要是西汉)仿作,或悼念屈原,或以“促言体”写出设想的屈原的自怨自伤。研究者多半全神贯注于前十卷,对后七卷大都漠然视之。其实,后七卷往往蕴含着研究屈原不可或缺的材料,特别是对屈原身世的探索。《楚辞章句》卷十三《七谏》系西汉武帝时人东方朔的作品。东方朔和…  相似文献   

4.
西村时彦对楚辞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村时彦(1865-1924),日本明治大正间汉学家,尤精于楚辞.他对楚辞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采集收藏《楚辞》类典籍一百余种,其中有善本(明刻本、清初刻本)二十余部,日本刻印本十二种,西村手抄本二十七种,多为中国学者所未见;(2)西村藏书多有批校、考证,并完成研究性著作四种:《楚辞王注考异》一卷、《楚辞纂说》四卷、《屈原赋说》二卷、《楚辞集释》不分卷.  相似文献   

5.
《楚辞释文》一书早已亡佚,究竟系何时何人所作,晚清以前概莫能知。后经专家研讨,有了一定线索,或认为王勉所作,或以为陆善经所撰,为《楚辞释文》(以下简称《释文》)的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此书目录并见宋邵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和洪兴祖《楚辞补注》(以下简称《洪补》)目录附录,其部分释语唯赖《洪补》援引得以  相似文献   

6.
《楚辞释文》不是古本《楚辞》的本来面貌。刘向《楚辞》十六卷按照以传释经的体例编篡,屈原的作品为经,祖述屈原的作品为传。从刘向《楚辞》的篇次和编篡体例,可以知道《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屈原赋二十五篇。  相似文献   

7.
刘勰《辨骚》的学术基础是两汉的《楚辞》学。汉人对屈原及《楚辞》的评价虽然有褒贬两端,而皆以儒家经义之旨为准绳,往往失之于偏颇。刘勰始从经学中挣脱出来,多着眼于文学加以评骘,是其进步之处。《辨骚》列举十一篇《楚辞》作品之名,对于考辨六时期《楚辞章句》十一卷本,极有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楚辞学史的学术背景下,对清代《楚辞》文本传播大致情况进行了简要描述。从文人接受的角度,以五家《楚辞》文本为重点考察对象,具体分析清代文人在屈原人格精神、楚辞音义主旨及楚辞艺术美学等方面的接受情况,从而体现出清代文人在楚辞接受史上的突出贡献,总结出清代文人楚辞接受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三方面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逸《楚辞章句序》说:刘向典校经书,分楚辞为十六卷,而王逸“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逸文自为一卷,名曰《九思》,合为十七卷,流传至今。十七卷中,前七卷是屈原的作品:《离骚经》第一,《九歌》第二,《天问》第三,《九章》第四,《远游》第五,《卜居》第六,《渔父》第七。《大招》一篇,逸曰:“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招魂》一篇,王逸以为宋玉所作,招屈原之魂;近  相似文献   

10.
论钱钟书的楚辞研究方法梅琼林钱钟书先生的楚辞研究主要集中于《管锥编》卷二的《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语言精粹,阐述洗练,抓住难题,重点突破,篇幅约五万余言。在这部论述中国古代文史哲典籍的煌煌巨著《管锥编》中,《补注十八则》占据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并...  相似文献   

11.
从南朝梁人刘勰到近人梁启超、刘师培等都曾注意到楚地域环境与楚辞文学的关系问题。但诸多述说大抵属于直觉感悟或直接经验总结,未能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本文认为,楚地域环境乃是楚辞文学产生和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宋人黄伯思曰:“盖屋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入”((新校(楚辞)序》,见《宋文鉴》卷九十二)余始不论,仅就“纪楚地”“名楚物”而言,则楚辞文学不唯记述楚地风物,亦不唯于其诗作中表现楚地域特色而已,实际上,楚地域环境乃是楚辞文学产生和构成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楚辞·九歌》产生的时代,王逸《楚辞章句》云: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缝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朱子《集注》亦有类似说法。但是,近代和现代学者,对王注多持否定态度。在入正题以前,我们不妨对此作一简单回顾。胡适在《读楚辞》中断言:“《九歌》和屈原的传说绝无关系,细看内容,这九篇大概是最古之作,是当时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见《胡适文存》卷二)游国恩、陆侃  相似文献   

13.
有些研究《楚辞》的,好打边鼓。边鼓是可以打的;但打鼓还是以打在点子为。《楚辞》是文学名著,我们对《楚辞》进行探索,以《楚辞》还《楚辞》,应从分析艺术形象入手。  相似文献   

14.
以屈原创作为主体的《楚辞》备受汉魏六朝文人的关注与推崇,大文选家萧统也不例外。萧统的《文选》以文代评,以"选"文的方式表明对楚辞的批评态度。在"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文学思想指导下,他把楚辞归为文学之列,并自觉地将骚、赋独立标目,确立楚骚文体,推崇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人之文",而且重视楚辞的辞采、内容,还深入触及《楚辞》的情志等问题,对骚体文学的特征有了新认识,这在楚辞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我们从中亦可窥见齐梁人文学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云中君》是楚辞《九歌》中的一篇祭神辞。那么云中君到底是什么神?很多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著名的注家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说云中君“谓云神也”。他这一看法为后来各朝楚辞注家赞同。但细细从本篇文字来分析,把云中君定为云神似乎有点不妥。同朱熹的观点有微妙分歧的有宋朝的洪兴祖,他在《楚辞补注》中说:“云神,丰隆也,一曰屏医”。他这一观点并不见新,其实早在东汉,王逸就在他的《楚辞章句》中注曰:“云神,丰隆也,或曰屏医。”王、洪二氏仅一字之差。可惜的是王、洪二氏都未深究下去,如  相似文献   

16.
《楚辞》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造成这种地方色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楚辞》作者采撷了大量的“楚地词语”。自屈原所处的时代至今日,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楚辞》中的一些词语,仍然活跃在屈原的故乡——荆沙地区的群众口语和民间文学作品中。现仅就“沓”等六个词语做一些粗略探讨。沓[ta~(‘42)]或[ta~(42)]《楚辞·天问》:“天何所沓?”“沓”,本字即“遝”。“沓”即“复合,交接”义。金开诚把“天何所沓”解释为“天空的边沿是在哪里和地面接合的。”这无疑是正确的。《方言·卷三》:“……逮,遝,及也。东齐曰逮,关之东西曰遝,或曰及。”郭璞注:“今荆楚人皆云遝。”  相似文献   

17.
范晔《后汉书·文苑传》较早提出王逸撰《楚辞章句》的说法,此后学者撰述引用而无疑.但《隋志》等目录并未见"王逸《楚辞章句》"之所载;而汉魏晋南北朝时人称引《楚辞》时也无一例外皆不见称引王逸《楚辞章句》.而据李善《文选注》以及其同时代人著作来看,其所称引皆谓"王逸《楚辞注》"而已.且据《文选注》称引其它《章句》如薛君《韩诗章句》、蔡邕《月令章句》等著,以及其言《章句》与"王逸《楚辞注》"等并列而皆不言《楚辞章句》等作法来看,李善等所见王逸《楚辞》著作之书名实为《楚辞注》而非《楚辞章句》.且其著述始为人知当大致在范晔之世,而其初步与广泛流传则当裴骃与顾野王之时,至于唐初方取得权威之地位.  相似文献   

18.
《离骚》是《楚辞》中最瑰丽、最重要的一篇抒情长诗,被誉为《楚辞》之祖。而汉后诸籍,也常将《楚辞》径直称为“离骚”。历代研究者认为,此种现象为艺术上之假借。但笔者通过对《楚辞》的成书过程的考查和对有关历史资料的重新爬梳,认为“离骚”一词,不完全是用借代的手法以篇名来代指集名,而可能是一部真实存在之集名。且《楚辞》的形成,亦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之过程,并在汉代逐步完成了由个人别集向地域流派总集的转变。极其可能的是,在汉初刘安时已经存在一部名日《离骚》的诗人别集,并一直沿用《离骚》之名,直至《楚辞》最后成形即刘向编辑《楚辞》。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第三卷于1894年出版以来,马克思的价值转形问题,就不断地受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抨击。有的说,《资本论》第三卷的生产价格论与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存在矛盾”;有的说马克思的转形程序有“错误”;有的说总价值与总生产价格相等、总剩余价值与总利润相等是“无法同时实现的”。近90年来掀起了好几场大论战,  相似文献   

20.
《楚辞》的结集和《楚辞章句》的著述之功,论者多所彰明。然二书纂述中的些许细节则为人所流略,或未及深究,兹将呈陋见,乞教专家。《楚辞》为何人编辑尚有争议,一般人从东汉王选说。其《离骚后叙》称“这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沿袭至清,《四库全书提要》评定说:“衷屈来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初,向衰集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人《卜居》、《渔父》,宋玉《九辩》、《招魂》,景差《大招》,而以贵谊个措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