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出台的《物权法》在第二篇所有权中规定了我国的征收征用制度,这意味着本是公法中的核心概念的"公共利益"已引入到了作为私法的《物权法》之中。然而,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下,在缺乏中央立法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做硬性规定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对"公共利益需要"的滥用,在出现征收、征用权与私有财产权的冲突时,亦即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时无明确的法律可依。因此,应从学理上对行政征收征用做涵义上的解读,强调厘清"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内涵,并对"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公共利益设置的程序保障等问题进行诠释和探讨,以解决我国征收征用制度中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4年我国通过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添了征收征用条款,对征收征用在宪法中做出了规定.该条款的表述体现出了征收征用中应当依据的三个基本要件--公共利益、正当法律程序、给予补偿.本文通过对三要件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需要通过宪法解释和立法等手段对以上三要件进行完善,才能使进入宪法的征收征用条款在本质上符合宪法的宗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3.
吴雅洁 《天府新论》2007,(Z1):134-135
公共利益是一个广泛涉及判断政府征收征用私人财产过程中的正当性问题,通常由宪法或者立法者规定一个概括条款。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判断公共利益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公共利益的边界、主体、方式进行有效界定。  相似文献   

4.
浅议征收和征用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通过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添了征收征用条款,对征收征用在宪法中做出了规定。该条款的表述体现出了征收征用中应当依据的三个基本要件——公共利益、正当法律程序、给予补偿。本文通过对三要件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需要通过宪法解释和立法等手段对以上三要件进行完善,才能使进入宪法的征收征用条款在本质上符合宪法的宗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5.
李容 《理论界》2009,(4):101-102
世界各国都用宪法明确规定财产权不受非法剥夺,对行政征收进行了法律上的规制,主要表现在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和征收程序三个方面,征收目的正是做出行政征收这一行政行为的核心所在。近年来,行政征收制度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比较突出。笔者以行政征收为视角探讨“公共利益”如何界定的问题,望能引发读者在这方面的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视野下的公共利益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正平  冯洁 《兰州学刊》2010,(3):148-150
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是政府征收或者征用私人财产的一项前提条件。目前我国行政法律法规对公共利益缺乏明确的界定,导致公共利益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十分混乱。文章提出应从行政法视野下重新认识和界定公共利益的具体内容,井从法律制定、程序设置和司法保障三个方面对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间的关系予以调节。  相似文献   

7.
行政控权视野下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法乃是近代宪法政治和法治下的产物,其理念基础在于制约和控制行政权力.而作为行政权力主要对象之一的公共利益,因为我国对其范围的界定模糊,使得政府机关和法院在立法、执法以及司法活动时往往滥用自由裁量权,给我国的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造成极大的损害.文章从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入手,结合行政控权与公共利益界定的辩证关系,对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学术》2007,(3)
公共利益是政府行使土地征用权的根本依据,而我国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缺乏对公共利益的明确规定,造成了征用土地与公共利益目标的相悖。如何界定公共利益,通过程序正义来达到公共利益的被认可,从而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是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福利国家的出现 ,财产权的绝对性式微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征收或征用制度在世界各国诞生。我国征收征用的理论和制度与国外相比都不够完善 ,表现在理论上概念使用混乱 ,制度上不能协调统一。现行宪法修正案第 2 0条和第 2 2条为我国完善征收和征用的理论与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明添 《东南学术》2004,(4):114-119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私有财产征收征用条款写入宪法,显示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治国的信念,有利于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其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本文主要针对新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征收征用问题的规定进行宏观分析.提出征收征用的性质上的定位,进而分析征收征用的对象前提条件以及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宪法修正案与我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改与完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是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征地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未因为宪法的修订而解决,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客观地存在下来。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征用法律制度,实现征地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首先必须在宪法层面再次修订土地征收征用条款,解决宪法框架内征地制度设计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2.
公共利益的确认——以征收征用制度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语言局限性和公共利益广泛性的影响,物权法没有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的界定,但是,为了维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私人财产所有权,防止政府在征收征用中对公共利益的滥用,需设置单独的公共利益确认程序,在征收决定作出前对征收的原因是否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的确认。本文分析了征收征用制度中对公共利益确认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对公共利益确认的方式与程序作了论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众的福祉,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共同福利的追求.财产权在公民享有的所有权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实现生命权、自由权等权利的物质基础.我们既要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也要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平衡两者的关系,2004年宪法修正案作了原则性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还有待法律进一步作出具体详尽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私法语境中的公共利益条款赋予政府征收、征用集体土地、拆迁城市房屋的权限,但由于该条款高度抽象而易生歧义.结合我国实际,立法机构应当出台有关公共利益的专门立法,采用概括、列举、反面排除等方法来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讨论2005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作出最终裁决的新伦敦市征收案出发,阐述了美国宪法规定的征收权行使的“公共使用”限制以及有关司法实践,比较分析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征收权行使的“公共利益”限制,以及近年来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中存在的“公共利益”滥用问题。笔者认为“公共利益”界定的重点不是孤立地对“公共利益”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或划一个清晰的框框,而在于针对具体的征收行为如何衡量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并为此研究了几条界线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任何国家都存在为满足公共利益而必需的土地征用制度,都有必要建立与其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土地征用法律制度.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经济社会的过渡,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土地征用是无法避免的,但在我国十地征用过程中,却产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形成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原因为何?文章从土地征用基础出发,结合我国国情,重点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和土地征用制度执行方面的种种不法行为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公共利益法律化及其在土地征收制度中的践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权社会化的核心是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以及公共利益的法律化问题.为此,学界提出了公共利益实体化和公共利益程序化两种分析路径.前者以不确定性分析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一般意义上公共利益之涵摄,后者虽然没有深究"公共利益"之实体内涵,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共利益法律化的实施路径.在土地征收实践中,正当的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前提.公共利益在征收制度中的法律化,其重点并非界定公共利益之范围,而是合理解决"谁来界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如何体现"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维护公共利益,政府可以对公民私有财产进行征用,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紧急征用是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措施,可对公民财产权实施必要的限制,但紧急征用也必须遵守补偿的原则。我国相关法律对此规定十分欠缺,为落实宪法的要求,应尽快对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程先艳 《理论界》2008,(12):96-97
行政征收、征用权是超越私权的一种公权利,国家制定有关行政征收的法律法规的意义在于对行政征收、征用权进行约束,以防止行政征用征收对私人财产权的剥夺与限制。世界各国因此在以宪法中对征收征用加以确认的同时,多制定系统的征收征用法。新颁布的物权法对征收征用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缺乏系统的操作性及适用的规范,应加紧制定与物权法相配套系统的征收征用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第四修正案颁布实施以来,学界对征收和征用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展开农村土地征收和征用的研究无疑具有很大启迪作用,但或是由于受到各自法域讨论的限制,或是由于忽略我国土地的特殊性等,这些研究都未能完全揭示农村土地征收和征用的特点和实质,从而影响了我们在实践中对相关法律精神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权益的有效保护.从这个角度来看,展开对农村土地征收征用的研究就具有非常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