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学良 《科学发展》2016,(11):43-45
纽约、伦敦和东京在非核心功能疏解过程中不断整合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国际经验看,三级圈层结构应当成为上海城市功能疏解的基本模式.因此,应当基于上海各区及周边地区的基本条件,确定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的方向,匹配上海疏解的非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是探索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先手棋。要锚定“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的总体定位,坚持市场主导的规律性、设施联动的先导性和政策供给的有效性,积极挖掘沪浙特色优势和共性需求,从增强长三角区域连接性、经济集聚度和政策协同性角度出发,坚持全方位合作,沪浙共建形态上多中心、功能上一体化、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全球城市功能区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以"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导向为契机,通过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并实现城市发展的内生转型,将贯穿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目标的关键过程,并使得上海的城市功能面临扩展的现实需求。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开放方式与开放界面变化的前提下,识别它给上海构建全球城市带来的主要机遇,提出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扩展城市功能的内涵与路径,包括:依托要素流动的战略通道,推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城市功能升级;通过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分工通道,加快上海科创中心的功能建设;凭借全球治理模式变革的制度通道,充实和扩展上海城市发展的文化与外交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长 《城市》2016,(8):26-33
自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学术界的焦点话题,也产生了诸多分歧与争论,溯其根源,就是“非首都功能”这一概念的科学性值得深思,同时需要对其提法以及概念内涵进行重新界定。笔者认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必须要以“首都功能”实现和城市正常运转作为前提条件,应将疏解的重点区域定义在实体地域空间,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所涉及的四种需要疏解的产业类型对于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并不具备主导能力,因而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非首都功能”,为了表述更加准确,应缩小疏解范围使疏解范围更加集中,即将提法改称为疏解北京部分“非首都功能”。同时,必须意识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逆市场调节”行为,因而不能过度依赖行政手段,而应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此外,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结合,实现高水平协同,而非低水平趋同,下大力气增强周边区域的承载力和竞争力,搭建城市群内部产业支撑平台,缩小与北京之间的社会、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上海要贯彻交通强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战略,强化"四大功能",加快构筑新时代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章围绕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人民城市"的目标,分析未来五年上海交通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提出"十四五"上海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功能特别是核心功能,是服务城市、辐射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核心能力,集中体现城市的活力、能级、竞争力和影响力.现代城市是不同产业、部门、行业和设施及其形成的城市功能的聚集体,功能间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若单一功能突出或功能之间不够协调,往往导致"效率有余、支撑不足、后劲乏力",因此功能融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彭劲松 《城市》2011,(12):21-25
在城市规模扩大、功能拓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性质和终极目标来完善城市职能、优化城市结构。2010年,重庆提出以主城为核心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城市人口的国家级特大城市,重庆都市圈不断朝着巨型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卫星城市,有利于分担重庆都市圈内城职能,疏解主城压力,有利于完善重庆都市圈城镇体系,促进重庆大都市圈健康发展,有利于强化城乡经济联系,促进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邬晓霞  时晨  高见 《城市》2019,(2):28-36
国际经验表明,世界级城市群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使城市群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工格局。京津冀地区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也要发挥好北京作为核心的辐射带动作用,高质量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化文化中心地位,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升政务保障能力,优化国际交往环境,增强要素调控功能,优化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经济功能,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广泛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9.
中国户籍的"管仲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今天,秉承"利出一孔"思想的户籍制度,将中国农民深深地陷入"管仲陷阱".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城市人和农村人的权利"分水岭":它仿佛一道"高墙",把农民隔在了社会权利之外;它仿佛一台"抽水机",使得农村财富源源不断地流进城市;它仿佛一道"闸门",永远地把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中国农民永远挡在外面.  相似文献   

10.
李红玉 《城市》2017,(9):18-26
笔者分析了我国超大和特大城市功能特征和功能疏解面临的问题、治理模式及未来趋势,在梳理了美国、日本等国家超(特)大城市功能疏解的模式和思路之后,认为我国超(特)大城市功能疏解应以去功能化、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模式,去功能化和空间结构优化要与人口治理紧密结合.由此提出适合我国超(特)大城市功能疏解的原则和思路,为我国解决这一难题提供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1.
余文凯 《科学发展》2016,(11):102-112
上海应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建设世界级全球城市为目标导向,打造 “智能发达、创新活跃、生态宜居、和谐包容”的智慧城市:实施“网络空间强国战略”,持续提升形成全球网络与信息枢纽;深化“四个中心”建设,提升上海全球资源战略配置能力;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提升上海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与领导力;加速“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激发上海产业与市场活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规划、治理、服务能级;凝练城市文化,抢占“中国文化”输出战略高地;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全球门户.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上海创新治理中存在的"部门分割、条块分离、要素分散"等问题,进一步推进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以系统思维统领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基于创新链、服务链、要素链,明晰政府管理部门的定位和界面,找准政府部门参与创新治理的抓手和载体,积极进行管理、服务要素的组合创新,以实现创新效率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3.
白杨 《科学发展》2016,(11):94-101
针对城市发展出现的4个重大变因,即人口持续增加、污染排放增加、资源短缺加剧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优化和改善上海的城市生态、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应从调结构、控规模、谋布局三大战略思路出发,实现城市大数据全覆盖,提供城市安全保障;分散城市核心功能,降低城市生活成本;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相似文献   

14.
胡琪 《科学发展》2012,(8):56-64
从基本生存状态、对城市的文化和心理认同、定居意愿等方面来考察,在沪外来劳动力在上海定居的态势可以确认。融合外来劳动力,是上海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国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需要。应综合考量外来人口的融入意愿、融入能力,以及城市发展的接纳动机、接纳条件,按照"小幅度、持续化、结构性"的原则,实行部分优先性融合和全面基础性融合相结合,逐步解决新二元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上海外来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在流入地长期居住的特征日益明显,要求融入上海的诉求也比以往更为强烈。同时,上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充足、稳定的普通劳动力供给。相对于高学历、高资产、高收入的"外来人才",目前上海在人口融入制度设计中,对"外来普通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关注度不够,存在公平性的瑕疵。通过调查研究与对政策梳理分析,提出完善融入机制、公平对待长期在沪定居外来普通劳动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上海现有的城市功能区分布体系,探讨创新型、文化型、设施型和市场型四类新兴功能区未来10年的定位和布局问题。跳出传统强调经济、产业功能的商务区或产业园区,着重体现创新、文化、社会、信息和流量控制功能的新兴功能区将是未来10年上海城市功能的重点培育方向和考量因素。通过新兴功能与传统功能的耦合,实现城市“轴线型”和“多点型”空间扩展模式的有机统一,对推动上海城市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全球城市的必然选择。结合对新兴功能区形成机制以及现状问题的分析,综合“十二五”规划,提出上海城市新兴功能区定位与布局优化调整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周国平 《科学发展》2011,(10):12-16
当前上海肩负着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任务。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必须适当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上海经济转型发展主要表现为城市功能高度化、经济结构合理化、运行质量集约化和发展环境优质化,并呈现出运行阶段的一些主要特征。对上海来说,处理好转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实现“四个率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世博会文化遗产,是指上海通过举办2010年世博会所积累和获得的,具有巨大产业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作为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从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积累了现代建筑、新媒体、演艺、会展等八大文化资源。世博文化资源涵盖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推进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据此,提出推进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志欣 《科学发展》2011,(12):79-97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突破口和关键。进一步调整和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和模式,使之适应上海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上海建立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上海行政执法体制和模式的调查分析,并借鉴国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启示,提出创新上海行政执法体制和模式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