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可从新供给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经济持续高效增长的内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将有效挖掘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塑造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支撑点,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持续高效增长.  相似文献   

2.
肖林 《科学发展》2016,(5):7-10
《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持续增长》构建了中国新供给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和逻辑分析方法,并据此理论和方法提出破解中国经济发展困境的战略路径.这是对中国新供给经济学提出并形成系统化理论框架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3.
肖林  王沛 《科学发展》2016,(8):5-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有效协同.通过有效的需求侧管理,实现经济增长的适度扩张,确保经济运行、就业环境的总体稳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宽松的经济环境.同时,通过完善消费环境,加快消费市场、消费体制改革,促进消费升级,使得新消费需求得以有效释放,从而拉动供给创新,使得新需求与新供给有效匹配.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升投资效率,补齐社会短板,进而刺激和营造较大的产品或服务供给空间.通过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新供给产品的生产和投资.  相似文献   

4.
《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持续增长》以实现持续增长为主线,从理论视角到实证分析,从全球视角到中国实践,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思想方法.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思想包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个纬度的内涵,构成了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对中国改革实践的理论综合性集成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宪 《科学发展》2016,(6):9-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中长期增长动力和创新驱动的问题.供给侧动力的“三驾马车”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新供给经济学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逻辑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系统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的绝大部分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不仅仅是全球化周期、固定投资周期的叠加产物,更多是长期以来计划体制和粗放式发展所积累和形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眼中长期的结构调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的调整和完善,为中长期持续健康经济增长开拓空间.  相似文献   

7.
肖林 《科学发展》2016,(4):5-17
美、日、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的所有经济政策,对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管理进行了反思与调整,重新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资本与劳动、整体与结构等五大关系.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世界主要经济体扭转了经济发展缓慢的颓势,重塑了经济结构优势,为其保持全球经济的领先地位提供了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西方供给学派提出的改革,而是基于当代中国发展阶段对中国改革实践的理论综合性集成创新,植根于中国经济特定的制度因素,紧密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调整实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新供给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肖林  王沛 《科学发展》2016,(7):13-18
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盘活过剩产能沉淀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让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率领域,从已经过剩的产业转移到有市场需求的产业,进而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权衡 《科学发展》2016,(5):11-1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丰富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经济思想史演变表明,不同时期强调需求侧或供给侧,背后具有不同的价值和理论基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体现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深刻内涵,更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要求,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上海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须继续坚持先行先试,加快简政放权,推进科创中心和四个中心建设,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上海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重点聚焦要素新供给、制度新供给、结构新供给和政策新供给,显著提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供给体系的内生活力和竞争力,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形成有利于供给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制度体系,促进经济高效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肖林 《科学发展》2016,(3):5-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供给侧改革,它更具体系性、综合性和全局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基于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理论综合性集成创新,构建了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架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实践,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新时期的一次探索性改革和调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林 《科学发展》2016,(5):18-22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国资源要素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将明显上升,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制度创新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活力,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将转化为实际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趋势进行预测,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长周期经济增长将逐步趋缓,并向世界平均经济增速收敛,到2050年可能回归至3%~4%的增速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站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起点上,中央作出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主动之举。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部署,正确贯彻中央精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当前国内供给结构已不适应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这些结构性问题,仅靠刺激需求无法解决,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当前的主攻方向,着力扩大有效供给、创造新供给.  相似文献   

16.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首先要加强需求侧管理,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扩张性政策,在稳定和扩大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中长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上海等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而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好“三去一降一补”的顺序,应该从补短板开始,再降成本,然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经验总结,实际上也为“新供给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这是新供给经济学区别于旧供给经济学的关键理念和思维方式,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看点.  相似文献   

18.
肖林  王丹 《科学发展》2016,(4):30-37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源的劳动、资本、技术以及相关产业结构、制度环境等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不断被论证.资源要素供给质量提升、效率改善、结构优化以及制度创新将对经济增长潜力产生较大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仅反映在提高资源要素的有效供给,而且反映在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以及结构优化等方面.因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将有效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9.
肖林 《科学发展》2016,(6):11-17
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放理论,以主动开放战略融入全球化,又要体现上海“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路径特色.上海在新一轮开放发展中,要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系统指引,以自贸试验区为抓手,形成以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创中心以及文化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率先取得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成为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继新常态之后体现新一届党中央领导层执政思路的又一核心理念。本文在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