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肖林 《科学发展》2016,(2):5-11
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是全球城市理论在城市演变中的必然体现,同时上海加快建设全球城市的实践也将深化发展全球城市理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全球城市建设样本,将促进全球城市相关研究.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拓展了全球城市理论研究的动态视角,将有效回答“一个城市是怎样成为全球城市”的问题.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将进一步充实全球城市体系理论研究.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在突出城市经济、文化、创新等功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城市发展共享、协调等理念,不断强调宜居、生态、包容、治理等城市功能,这将使全球城市功能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2.
胡彬  王媛媛  仲崇阳 《城市观察》2021,74(4):145-156
江南地区的城市发展构成了江南文化兴起、演进与繁荣的历史动力,并且后者的影响力因长三角城市体系的形成而不断扩大.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以文化品质彰显城市个性的总体导向下,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在应对竞争中需注重大都市战略空间迭代中的文化作用,在"地方空间"的层面依托根植性的文化创新助推内生增长,以此增强在"流动空间"运行体系中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这意味着,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将面临文化发展与区域路径的深度融合趋势.江南文化的创新价值最终体现为"城市—区域—国家"的多层次品牌塑造能力,特别是从文化创造力到文化凝聚力的提升过程,涉及长三角城市群协同治理的深层次推进问题.因此,以江南文化为基底的文化品牌建设,应被视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文化发展与创新、区域软实力基础设施建构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3.
上海迫切需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并率先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基于此,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有三大战略思路:一是“创新驱动→创新引领→引领创新”.二是“转型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三是“区域崛起→融入国际→全球示范”.  相似文献   

4.
白杨 《科学发展》2016,(11):94-101
针对城市发展出现的4个重大变因,即人口持续增加、污染排放增加、资源短缺加剧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优化和改善上海的城市生态、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应从调结构、控规模、谋布局三大战略思路出发,实现城市大数据全覆盖,提供城市安全保障;分散城市核心功能,降低城市生活成本;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相似文献   

5.
未来30年全球发展大势和中国崛起前景,将为上海深度融入全球城市网络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为上海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功能提供更强大的动力.上海作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将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综合性全球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发挥枢纽功能的核心节点城市,彰显中华文化特质和引领现代文明的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6.
7.
未来30年上海发展的国际环境与上海全球城市功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顺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要求相一致的是,中国对外开放将出现一次历史性的方向性转型,以资本流入与商品流出为特征的开放格局将发生转变.新的开放格局将呈现3个重要特点:一是资本流出快速增长,与资本流入平行发展,对外投资形成开放型经济的新增长极.二是商品贸易进出口平行发展,进口成为贸易发展的新增长极.三是服务业开放不断扩展,服务贸易成为贸易发展的新增长极.上海在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也将出现水平更高、影响更深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9.
应用全球城市标准化数据,城市之间就能进行比较、交流、相互学习;有了标准化数据,就能通过分析数据来管理城市,提出发展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建立全球通用数据比较分析模型,可帮助不同国家的同类城市进行横向比较.ISO 37120能够帮助上海预测城市未来的需求,从而制定一个明智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在建设全球城市过程中,需向世人呈现一个多元化和立体化的国际形象.为此,应建立强力而高效的城市形象推广机构,协同开展城市营销;加强城市国际交流能力建设;遴选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度挖掘核心吸引力,激发城市创意活力;推进多元文化建设,提升社区精神品级与融合能力;吸引国际机构落户上海,聚合高端要素;拓展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城市亲和力和感受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创造绿色健康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首先从人口总量、人口分布以及城镇化格局变动三个方面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现状。其次剖析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区域中心城市培育问题,浅度城市化问题,以及城市社区管理转型问题。最后就城市群整体实力提升、城市间协作分工以及城市社区管理提升等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生高质量发展作为"六个高质量"的一个方面,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通过对民生高质量发展各指标进行计算加总,最终得出长三角26个城市的民生高质量发展指数及排名.杭州是长三角城市群中民生高质量发展的首位城市,南京紧随其后.苏州、无锡、宁波、常州、绍兴、嘉兴和金华的民生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湖州、台州、舟山、镇江、上海的城市民生高质量发展水平位于平均水平之上.  相似文献   

13.
世博会是全人类科技、文化、文明盛会的“重大事件”,在世博会结束后的特定时段内对举办城市、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广泛、深刻、持久的影响与作用,尤其对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意义深远。从后世博区域联动效应的空间影响层面看,主要表现为长三角区域的同城化效应,基于区域共同利益的驱动,各相邻城市之间将通过后世博区域联动的扩散效应、放大效应、辐射效应、溢出效应等各种作用的持续影响,不断加强、加速和深化区域一体化在空间上所呈现出的“同质”或“同城”局面。因此,长三角区域应以后世博效应为契机,逐步推动同城化效应在更广更深的领域扩散。  相似文献   

14.
区域文化作为区域一体化制度建设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区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三角区域文化的认同、整合与创新发展,已成为创新长三角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区域一体化深度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凝聚主题、创新发展是长三角区域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向。区域文化发展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作用表现为:区域文化认同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凝聚力;区域文化事业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持续动力;区域文化产业构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抓手。地域文化冲突对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探讨区域文化发展的路径应从区域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郁鸿胜 《城市观察》2011,12(2):122-127
以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出台为背景,回顾了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进程,对长三角区域合作的主要方面进行了总结,进而对“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世博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人口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博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总量、素质和结构及空间分布等将有重要变化。新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人口总量将出现快速增长期;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将出现“一核九带”的人口增长格局;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心将转到郊区,人口郊区化加速;老年人口异地养老将有实质性推进;人口素质提升和开放共赢理念形成。同时,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人口管理制度创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代标志,是确立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国际战略地位。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将会出现功能提升和空间扩展两大发展趋向。在功能提升方面,上海应迈向高端国际化,长三角城市群应迈向更有深度的区域一体化;在空间扩展方面,长三角城市群应向长江下游城市延伸,江淮城市群应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两种趋向下,长三角城市群将会形成"一核、两群、四圈"的空间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分析苏浙沪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与新古典区域、Perroux区域的比较,着重探索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多元均衡极化"模式的形成过程,并从多样性、互动性、对偶性和双重性等四个层面揭示了其内在机理,提出了其市场导向的原发性和政府导向的后发性等两条基本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及其对上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振 《科学发展》2010,(4):101-109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必将对上海的很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对此必须客观把握,顺应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放大同城效应,大力促进结构调整,为加快建成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