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要以21世纪中叶为规划节点,适度超前谋划,探索跨越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模式,避免大规模造城和大面积建设产业园区,着力体现世界级标准和水平,走出一条体现国际视野、国家战略、上海使命和崇明特色的发展道路.要围绕世界级生态岛的功能定位,坚持“生态+”发展战略,兼顾居民就业需求,加快构建以生态、高端、智慧、低碳为特征的“2+3+3”绿色产业体系,提升崇明发展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上海对崇明岛的总体规划及崇明岛的发展定位,按照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和建设世界级、现代化的生态岛标准,首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崇明岛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工程,规范崇明生态岛的建设行为。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已于2010年初正式出台,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科学化咨询方法在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及其制定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3.
姜澎 《公关世界》2008,(4):52-53
从今年开始,崇明岛每年一千多吨的芦笋废弃物,将成为抗肿瘤功能食品的生产原料——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瞿伟菁刚刚完成的科研课题,崇明芦笋的利用率一下子从原先的40%提高到100%,仅此一项,每年给崇明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超过千万元。记者获悉,“芦笋课题”只是华东师范大学参与生态崇明整体开发的一个缩影。从为崇明岛制订第一个生态建设发展规划起,华东师范大学就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人才优势,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学科优势,集全校之力,为崇明岛建成现代化综合性生态岛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和智力支持,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太湖生态岛是太湖健康生态系统维护的关键节点和生态屏障,也是长三角核心区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支撑地。《太湖生态岛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将太湖生态岛建设成为低碳、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示范岛。其中,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是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和必由之路。该研究以国内外生态岛规划建设先进经验为借鉴,从入岛通道供需分析、公交走廊建构、配套交通网络设施建设和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情景研判、公交引领、多点转换、需求管控”策略建议,为生态岛打造绿色交通发展新范式“苏州样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陆一 《科学发展》2010,(5):44-51
随着长江隧桥工程的竣工通车,上海市崇明县陈家镇的开发建设已经进入全面铺开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上海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目标的早日实现,更好地实施崇明生态岛发展战略定位,有必要总结以往陈家镇生态城镇的规划建设经验,重新分析梳理生态城镇的内涵,阐述陈家镇生态城镇规划建设的理念、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具体任务等,以期对生态城镇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处我国黄金海岸线中部和长江出海口的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沿海经济带与沿江经济带聚汇点,是长江经济新支撑带以及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经济龙头,肩负着我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的重任.近年来,上海土地资源瓶颈约束持续加大,上海进一步发展需要扩大经济腹地.随着“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以及坚持市场手段调节和加强国际合作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地处东部沿海黄金海岸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但是,近年来发展比较缓慢。试将崇明与一江之隔的江苏省海门市作一比较:八十年代,崇明在经济总量上一直是海门的老大哥。1990年,祟明的GDP为13亿元,  相似文献   

8.
朱江涛 《城市》2016,(4):13-15
陕西地处我国版图中心,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自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以来,陕西确定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定位和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目标,陕西在国家发展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笔者结合陕西实际和国家相关规划,分析了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优势和思路,并提出了陕西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一、研究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2020年的历次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上,多次强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1-3]。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驻足江边,眺望三江六岸考察长江生态保护,为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再绘川蜀蓝图[4]。因此,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推进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修复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具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肖林 《科学发展》2016,(1):70-77
上海要充分发挥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始终立足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上海“四个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辐射带动效应,着力推进产业协作和优化布局、着力推进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着力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推进对外开发开放一体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领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与江浙周边地区对跨界环境灾害突发事件的联防联控,不仅事关上海城市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计,还涉及长三角区域环境生态的共同治理保护、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生态重大问题的解决。上海应建立跨界环境灾害联防联控的相应组织机构与协调机制,提升针对跨界环境灾害的应对能力,牵头开展长三角环境灾害共同治理的重点专题研究,主动参与源头地区环境灾害的共同治理和共同防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并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转变。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针对区域一体化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与瓶颈,文章提出推进新一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十点建议,重点提出要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和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努力构建起分工合理、功能完备的长三角城镇体系,全面加快长三角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使长三角城市群尽早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3.
余文凯 《科学发展》2016,(11):102-112
上海应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建设世界级全球城市为目标导向,打造 “智能发达、创新活跃、生态宜居、和谐包容”的智慧城市:实施“网络空间强国战略”,持续提升形成全球网络与信息枢纽;深化“四个中心”建设,提升上海全球资源战略配置能力;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提升上海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与领导力;加速“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激发上海产业与市场活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规划、治理、服务能级;凝练城市文化,抢占“中国文化”输出战略高地;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全球门户.  相似文献   

14.
胡彬 《科学发展》2016,(12):27-37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海城市转型应扮演起开放导向的枢纽节点、功能体系的网络核心、空间组织的核心协调者等多重战略角色.围绕这些内容,建议扩大城市区域的腹地范围;建立组织有序、运行高效的空间网络与传导机制;构建全方位的战略通道;建立多层次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机制;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特征与生态治理保护的一体化推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区域位于我国沿海与沿江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结合部,扼长江出海口,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河湖水网相连,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是中国和世界著名河口三角洲之一。依托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淡水资源,长江三角洲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向其加速转移的有利机遇,加快区域联动开发、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和社会综合发展的核心区域。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资源迅速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剧。在不少地方,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已成了十分短缺的生产要素,对经济社会的约束日益突出,生态安全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并提出长三角区域生态文明的特征、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后,长三角两省一市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的位次出现下降。即使国务院于2008年出台关于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发展指导意见后,这一局面并未有较大改善的迹象。当前亟需中央政府采取减税,以及优化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等政策,以让长三角“下更多的金蛋”。  相似文献   

17.
真虹 《科学发展》2010,(3):73-79
本文认为,建立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机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必然要求,符合长三角港口发展的内在规律,也符合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在长三角港口群建立协调机制有利于统筹规划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区域港口岸线资源,有利于科学配置区域港口集疏运体系和沟通内河通道,有利于规范港口市场和构建区域港口群的协调发展机制,有利于整合信息渠道和建立区域港口信息数据传输共享平台,有利于构建区域港口综合体系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本文设计了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机制的四种可供选择的模式:市场主导型、中央主导型、地方联合型和中央地方联合型,并进行了特点比较,提出了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机制的推进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盛久元 《科学发展》2011,(11):31-35
台湾高新技术产业以其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上海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重要载体和桥梁,促进了上海产业调整、结构升级,在上海城市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上海在长三角地区、海西地区和成渝经济区吸引台商竞争中既占有独特优势,也面临不可回避的挑战。上海应采取优化两岸金融合作政策和人才政策、完善项目扶持制度和服务台商的工作机制、设立专项引导基金和加强对台交流的机制性平台等措施来优化台商投资环境、把握对台经贸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