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向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上海科技创新治理必须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不断适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任务,不断适应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这就要求上海必须围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总体布局,遵循创新发展规律和科技治理规律,以完善党对科技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为统领,以强化政府宏观科技管理的主导作用为关键,以更好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为支撑,以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为根本,以建立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法制体系为基础,以开放合作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为方向,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治理体制,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治理的标杆城市。  相似文献   

2.
当前,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管理正在向科技创新治理加快转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保障。上海应顺应"科技创新管理"向"科技创新治理"的发展趋势,按照中央对上海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积极借鉴国外科技创新治理方式,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科技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加快形成与市场、社会接轨的科技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治理能力,以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之下,上海需从世界竞争大格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区域创新辐射等维度统筹设计和思考定位,重点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以及社会的关系、有效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改进科技创新治理机制、完善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等方面,推进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的制度基础更加成熟定型,促进创新要素的高效聚集和有效流动,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而社区的治理,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等改革任务,以形成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到社区治理一体贯通、一脉相承的治理体系。因此,创新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融入既有治理体系的进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过程,而是涉及复杂的系统制度设计与观念调整。结合当前上海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整体改革步伐,着眼于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战略目标,应构建多方参与、激励兼容的数据共享与开发模式;优化数字化生态体系,促进数据生产与数据使用的有机统一;依托自治共治,推动紧贴需求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发机制创新;构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数字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培欢  容志 《科学发展》2022,(12):65-72
以现代服务业迭代升级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城市化转型发展,必然带来社会治理体系及其模式的转变,推动传统的单纯性经济性管理体制向现代的综合性治理系统变迁和发展,使社会治理体系不断适应经济社会条件的剧烈变动。同时,新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形成良善有序的社会氛围,提升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提升社会质量,进一步实现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背景和治理框架下,参与问题责任化、参与主体多元化、参与过程制度化为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创造了可能。关注治理向度是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取向,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有效性离不开有效的过程机制的构建,且这种参与机制是与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战略密切相关的。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过程表现出了一种参与机制的有限性与创新思想的无限性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8.
创新功能型平台主要包括前沿探索类、技术研发类和创新创业服务类等,具有公益性、开放性、枢纽性等特征.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上海应把建设和培育一批创新功能型平台作为重点任务,加快建设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探索类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行业主导力的研发类平台和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型平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做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战略部署,指出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从如此高度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任务,不但是中央重新审视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社会管理领域的理念、成绩和问题的结果,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自觉追求。它将打造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基础,激发社会活力,支撑社会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主阵地,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吉林省高教强省战略部署下,要调整好地方政府、地方高校和社会的关系与职能,克服内外部压力,推进地方高校的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从而加快地方高校现代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1.
汤汇浩  高平 《科学发展》2014,(10):68-73
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应有之义,也是履行"科学发展先行者、改革开放排头兵"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已有较好基础,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和制约。上海可在完善规划、创新资源、成果转化、支撑体系、创新文化和合作网络等方面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周海源 《科学发展》2016,(12):15-20
制定《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既是搭建科技创新中心法律框架的必要,也是完善科技创新法规体系的需要.《条例》在立法目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手段上与《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有诸多不同,不会造成立法的重复.《条例》需要明确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划定科技创新的区域布局,设定平台建设、科技市场体系建设和创新环境建设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求大学生时问管理倾向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社会适应能力测试量表对重庆市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安心 《城市观察》2012,(2):129-137
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涉及到城市社区管理的方方面面,但当前的城市社区管理实践所反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社区基本理论依据、党政组织机构的地位作用、社区治理结构健全和运行机制等几个领域。主要问题是缺少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实情的客观认识,缺失从基层社区实际出发的解决问题的正确路线和缺乏对城市社区管理体系的系统、长远的考虑。本文正是从这些重要问题出发,思考、探讨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新思维、新路线,力求破解当前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困局。  相似文献   

15.
胡彬 《科学发展》2016,(12):27-37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海城市转型应扮演起开放导向的枢纽节点、功能体系的网络核心、空间组织的核心协调者等多重战略角色.围绕这些内容,建议扩大城市区域的腹地范围;建立组织有序、运行高效的空间网络与传导机制;构建全方位的战略通道;建立多层次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机制;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通位于市场最前沿,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桥梁和纽带,并引导着生产。发展现代流通以提高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功能之一,上海的贸易中心建设与发展现代流通业紧密相连。通过阐述现代流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探讨现代流通业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析上海流通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上海在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进程中应积极构建十大贸易服务平台、优化商务布局,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上海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快速城市化和大规模人口流动使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空间布局出现失衡;城市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使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多样化供给压力增大;利益格局急剧变革导致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长期存在;社会急剧分化和人口高度异质性使社会再组织化和社会体制创新的任务更加繁重。上海社区建设必须立足城市发展全局,有效回应城市人口重新分布和复杂社会结构中蕴含的多重矛盾和问题,顺应健全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要求。在承继上海社区建设传统和借鉴国内外经验基础上,从破解城郊社区建设难题、满足多样化社区需求、适应差异性社区类型等方面提升能力,寻求体制创新和活力激发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广州国际友好城市洛杉矾、温哥华和悉尼为例,探讨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管理现状,并归纳出这些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特点和经验。同时,本文分析了广州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管理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广州借鉴国际友好城市先进经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尹璿 《职业时空》2013,(10):54-55,62
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及社会日渐提高的要求和竞争力,将团队管理理念引入到营销策划实务课堂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我审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为观察残疾人保护和相关领域社会治理打开了一扇窗口。文章总结了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政府、残联和社会组织加强残疾人保护的政策创新和服务实践,反思了疫情发生后残疾人安全防护、兜底保障及应急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做好当前防控阶段残疾人防护和建立疫情灾情之下残疾人保护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文章坚持人道主义的基本立场,认为疫情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脆弱和特别保护的必要性,进一步了解在奔向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更高目标的出发点上扎牢底线、补好短板的紧迫性,进一步了解无论在危机时期还是常规阶段,残疾人工作都不能偏离国家发展的整体布局,不能背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