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奖赏与惩罚,是治军、治国、用人的重要手段。从心理学来看,赏与罚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起着激励的作用,激励人们建功立业或纠正错误,即使是处以极刑,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赏罚也是现代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谋略,创办一件事业,办好一个厂子,必须奖勤罚懒,赏罚分明,以激励更多的人在生产、科研、管理上作出贡献。有远见的决策者,还应不断选拔、重用有真才实学之士,淘汰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徒,给有突出贡献的重奖,杜绝“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三国演义》中的领袖们,都十分重视赏罚谋略,但因环境条件、个人气质的差异,在赏罚动机和方法上各有不同。擅长“以权术驭人”的曹操,他的赏罚有较多的权术和仪变性,比如他挨了弥衡一顿臭骂,却采取“借刀杀人”之术,让黄祖杀了他,避免了杀害“名士”之嫌。诸葛亮“赏罚必准,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但关羽在华容道私放曹操,对这一既成事实,他采取了权变、变通的态度,没有按“军令状”治罪,这是因为他考虑列关羽的其他条件和作用,以及他和刘备的关系,权衡利弊作出的决定,这是一种权变,不能简单地说他赏罚不公,不讲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徐州琅邪国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诸葛亮品德高尚,恪守诺言,扶弱抑强,忠于职守,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智慧、勤劳、勇敢的品格,赢得了世世代代人们的敬仰,成方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忠诚与曹操之奸诈,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人是一对一正一反互相衬映的历史人物。尽管历史的本来面目,诸葛亮并不如是之好,曹操也不如是之坏,但历史的大节却是曹操要谋纂汉室,诸葛亮要兴复汉朝,这一奸一忠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本文在结语中将两人作一些比较,应当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品“三国”之风日盛,三国的人物成为人们评议的焦点。品评中人们似乎多着墨于曹操、诸葛亮、关羽这些名望颇高的枭雄、谋师和骁将。说刘备似乎成了一种捎带或陪衬,尽管文学及史学都把他界定为“正面人物”,是一世泱泱蜀汉帝王。这其中固然有其自身的缘由.但也不排除中国人的传统思路:在历史中留名的应是那些大善大恶、胆略超绝之人,恩泽百姓,  相似文献   

4.
田丰的“乡土情结”与人生悲剧──兼评袁绍拒迎汉献帝及其南进战略的失误王永平东汉末年,政局动荡,群雄纷争,开中国历史之一大变局。其问,不仅各类英雄豪杰层出不穷,而且也出现了无以计数的智谋之士,其中如荷或、郭嘉、诸葛亮、鲁肃等,因所献之计分别为曹操、刘各...  相似文献   

5.
从北伐谈诸葛亮将略之失张华松就一代伟人诸葛亮将略上的短长,以下四人的评说最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1)诸葛亮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若提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①(2)司马懿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躬耕地向来有南阳、襄阳两说。持襄阳说者的主要理由是:历代文献均记载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诸葛亮躬耕于襄阳城西20里之隆中,属邓县,邓县归南阳郡管辖,宛县为曹操势力范围,如果诸葛亮隐居于此,刘备不可能前往曹操占领区自投网罗。历史文献证明,三国时隆中不归南阳管辖,而诸葛亮躬耕之地亦非曹操占领区。且刘备屯兵博望,要短期内三顾草庐,路程必然不远,这只能是南阳而非襄阳。  相似文献   

7.
曹冲称象     
三国的时候,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生在南方,北方人只是听过而从没有见过,所以,曹操很高兴,就带领儿子和大臣们一同观赏。称赞之余,曹操问道:“你们谁能称出这只大象有多重?”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在隆中决策时对刘备说:“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占人和”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诸葛亮把它放到“欲成霸业”的根本大计的高度,可见对以人为本思想的极度重视。刘备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比较浓厚的。《三国演义》第四十...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择主与拜相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子彦 《东岳论丛》2004,25(5):133-137
对诸葛亮“择主”的标准 ,传统观念认为是“兴汉续统”云云 ,从历史事实看 ,实非如此。诸葛亮出山 ,投奔刘备 ,看中的是刘备在军事实力和人力资源上的“一穷二白” ;而不是为了拥刘反曹 ,“兴复汉室”。由于关羽的骄横跋扈 ,成了诸葛亮攫取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故诸葛亮不惜假吴人之手置关羽于死地。诸葛亮又运用巧妙的权术 ,分割了法正的部分权力。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 ,诸葛亮才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之位  相似文献   

10.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人物,向为广大读者所熟知。不过很多人只知道小說或戏剧中的經过艺术加工的曹操,而根据历史記載,曹操究竟是何等样人——对此并不怎么了然。应該承認,这两者之間是有区別的。在文学艺术領域里,曹操是奸訐的典型、是个十足的坏人。从史学的角度来研究曹操,却不能完全否定他。用馬列主义观点,正确地估价曹操的功过和他的历史作用,曾成为一种客观需要。王仲犖先生就钻了这个“客观需要”的空子,于五六年十一月出版了“曹操”一書。虽然他也为自己提出給曹操以“恰如其分的适当的評价”(見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东汉末世的奢侈颓风,曹操励行改革,倡导“雅性节俭”,并身体励行,其生活 俭朴之状在古代统治者中非常突出、不仅如此.他对后廷嫔妃及子女也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和制约, 惩处十分严厉。更重要的是,曹操在官吏选拔和考核中。严格贯彻“选用以节俭为先.“务以俭率人” 的政策,直接造成了吏治的清廉和世风的简约.这是曹操不断发展壮大.终于战胜群雄的重要因 素。曹操之倡俭,究其原因,不仅与时代环境有关,与其特殊的家世背景和文化修养也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由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和成都市文化局主办、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承办的“全国第十二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9月17—19日在成都武侯祠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00多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讨论。大会共收到论文60多篇。代表们就三国史及诸葛亮展开了研讨,并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诸葛亮与三国史研究对于夷陵之战败北,诸葛亮是否应当部分承担直接或间接的责任,历代史家众说不一。王子今《诸葛亮与夷陵之败》认为:诸葛亮在夷陵之战中的作用是难以明朗的。但此后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使得蜀汉政权能够维持生存并有所进取,确实证明…  相似文献   

13.
对于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问题不自今日始。鲁迅早在1927年就对曹操作了适当的评价,他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脸的奸巨,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袁良义在1958年11月《光明日报》发表了“曹操论”。此后,王仲犖著有《曹操》一书,陈显远创作了《孟德献刀》。他们都一致把曹操肯定为正面人物。郭沫若在今年1月25日《光明日报》上发表“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中文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诸葛亮,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三国时期的思想家.诸葛亮在越南、日本等国也被称为古代名人,据说,日本民间曾把“诸葛亮”这个名词作为“智慧”的同义词,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思想的魅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国际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国学术界对诸葛亮的研究重于政治、军事.本文就诸葛亮的哲学思想作以探讨.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一个关健人物,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潜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集中地表现在诸葛亮《文集》中.概括地说来,可以说是以“本末”为基点的唯物论,以相辅相成为主线的朴素辩证法,以“才须学也,非学无  相似文献   

15.
钟峰在《诗品》中说;“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党爽,而吟咏靡闻。……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谁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陷及建安,曹公父子,驾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帧王浆,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在汉代文坛沉寂数百年之后,产生了建安文学,它以崭新的风貌崛起,带来了我国文人诗歌的第一次大丰收,并以其特有的“建安风骨”彪炳诗史。这都是与曹操的创作密不可分的。建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不平凡的年代。时势把曹操这样的人物推上了历史舞台。他“以雄武之…  相似文献   

16.
东汉末年 ,刘璋割据足以偏安一隅的益州。诸葛亮为了谋取、治理益州 ,极力贬低刘璋 ,遂使刘璋在历史上成为有名的“昏庸”之主。其实 ,刘璋保守益州诚然拙于“人谋” ,导致益州被刘备夺取 ,但他治理益州有一定的“人本”思想 ,有较好的政绩 ,益州军民对刘璋总体上是支持的。诸葛亮等人对刘璋的评价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期,由于儒家反动思想政治路线占了统治地位,导致了政治上的腐朽,经济上的衰败,使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倒退到了军阀割据的混乱落后局面。然而,儒法之争也象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一样,是波浪式前进的,就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以曹操、诸葛亮为代表的法家人物。作为曹操的主要谋画人物之一的郭嘉,就是很著名的一位法家人物。郭嘉在曹魏政权中担任司空军祭酒的职务(也就是中央  相似文献   

18.
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过程中,曹操、孙权、刘备原是三支弱小的力量,但后来为什么会成为强者、大者,终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呢?应当说,知人善任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就人才学上的某些问题谈谈曹操、孙权、诸葛亮的不同得失,以便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如何看历史上的曹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耀东 《学术论坛》2006,(12):158-161
在中国历史上,能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曹操是空前绝后的一人。可是提起曹操,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数落他的种种不是。其实,撇开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纯客观的历史视角审视曾经近两千年前彪炳神州大地的曹操,我们会发现这位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封建阶级的政治家中,诸葛亮有许多优点,以至身后两千多年,一直为人称道。但他也有严重的缺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重视、不善于培养接班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的教训,我们今天仍有必要借鉴。通览《三国志》,刘备能够“白手起家”,终于与吴、魏三分天下,极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重视和善于收揽天下之英才。诸葛亮隐居南阳,论地位是个“布衣”,论年龄才二十几岁,但刘备以“帝室之胄”,屈节求贤,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授任军师;他把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罗致麾下,付以重任;他有知人之明,临终还告诫诸葛亮“马(?)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在识人、用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