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俄国的世界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东方。其战略目标是独占中国东北并与日本争夺朝鲜 ,称霸远东。其战略方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给西方以和平 ,给东方以战争。由于沙俄政府无视日本的扩张要求 ,一意孤行地推行其东方战略 ,最终导致日俄战争爆发 ,俄国在战争中惨败。迫使俄政府对其东方战略作了重大调整。出现了由与日本争夺朝鲜、独占中国东北 ,转变为承认日本独占朝鲜、与日本瓜分中国东北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剖析美日围绕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而产生的利益对立,探索美日冲突的源流。 一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帝国主义权益,是于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沙皇俄国而承袭的。日俄战争前的数十年间,俄国通过1896年中俄两国签订的《御敌互助条约》而获得在“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的权利;1889年3月,俄国又通过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及同年5月中俄间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获得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的租与权,租期25年。上述条约并规定在租借地之北,设立中立区。后来这一中立地区几乎包括了除租地之外的整个辽东半岛。俄国在条约中另获得修建南满铁路的权利,中国清朝政府并允诺在该路经过的地区,不将铁路利益让与别国,从而使东北南部成为沙俄独占的投资范围。  相似文献   

3.
俄国在修筑西伯利亚铁路过程中,中国一直关注其进展情况。该路动工后,清廷抓紧修建关东铁路,以加强东北防务,防止俄国扩张。俄国提议将西伯利亚铁路穿越中国东北时,驻俄公使许景澄与之进行合理交涉,后俄国又通过赴俄特使李鸿章获得了在中国东北筑路的特权。部分驻外使臣、早期维新派、官员看到了俄修西伯利亚铁路对中国的潜在威胁,建议清廷尽快修筑铁路。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报刊在甲午战争之前曾关注俄修铁路的侵略目的,但在甲午战后随着清廷政策变为“联俄”而主要报道该路的修建运营及商业功能,在铁路竣工之际又评论该路与中国的利害关系。虽然部分民众在义和团运动时期曾冲击中东铁路,但不少华工参与该路的修建,为西伯利亚铁路的建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美国为扩张远东势力,支持日本对俄战争,以打开俄国的"满洲""门户关闭"政策,乘机将其势力伸人中国东北.日、俄谈判期间,美国仍支持日本,以赢得日本的"好感",换取日本在"满洲"的利益.当<朴茨茅斯条约>尚未签订之际,美国便迫不及待地插手日本的"满洲"利益,实施购买南满铁路计划.当此计划遭到日本的阻挠后,美国转而在中国东北实施投资修筑锦瑷铁路、策划"满洲铁路中立化"等计划.为此,日、美双方在"满洲"利益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与冲突,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从而也充分暴露了美国称霸世界和日本独霸"满洲"的野心.  相似文献   

5.
日俄战争时期,西奥多·罗斯福在日本与俄国之间推行"均势"政策,以期打破俄国对中国东北利权的垄断,让美国"利益均沾".为把日本势力引进中国东北制衡俄国,罗斯福没有咨商清政府就私自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一切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主动抛弃了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两项原则之一的"中国完整"原则.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前,中国东北铁路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事变后,关东军和满铁勾结,合谋东北路权。他们以各种手段霸占了既成铁路和拟建铁路的所有权,又想方设法夺取铁路经营权。日本在掠夺式经营和修建新铁路的过程中,榨取东北人民的血汗,搜刮东北丰富的资源,并最终形成了覆盖中国东北的铁路网。日本夺取东北铁路权,给当地社会的自然发展过程造成极大冲击,加速了畸形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试点”移民及其失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继承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所有利权.为了防御俄国的报复,巩固和扩大在华势力,日本从1905年开始,到1931年为止,策划并实施了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试点”的侵略活动.尽管日本殖民主义者煞费苦心地推行其移民侵略计划,但由于日本资金匮乏无力投入,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差悬殊,经营管理不善以及中国人民和东北当局的抵制、反对等原因,致使日本的“试点”移民侵略计划遭到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 ,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最终 ,俄国以中国的利益为代价 ,暂时满足了日本的扩张野心 ,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一切权益 ,未经中国政府同意 ,私下转让给日本。战后 ,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满铁在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 ,并在其“附属地”内推行“除队兵”移民侵略计划 ,以期达到壮大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实力 ,抵御俄国的战略目的。但事与愿违 ,由于满铁决策者们的盲目求成 ,移民者的经营不善和厌恶农耕 ,使得满铁“附属地”的“除队兵”移民仅仅推行了 4年时间就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与八道壕煤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取代了俄国,获得了辽东半岛的特权,并霸占了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还强行在中国修建了安奉铁路和其它铁路支线。共霸占铁路线总长度为120o公里。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日本帝国主义名义上是经营铁路,实际上是以铁路矿山为中心,对中国的林产、农产、土特产和其它矿藏进行掠夺。更主要的是对中国东北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侵略。同时满铁还与关东军勾结在一起,设立了关东军统治部(即特务部)派出大批特务,刺探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情报。1914年,日本特务土居秀男窜到阜新刺探情…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朝鲜,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殖民战争。日本经过长期的扩军准备,并得到英美两国的支持,战胜了沙皇俄国,成为“新起的帝国主义强国”。停战条约规定,中国东北由战前的俄国独占,变为俄据其北、日霸其南的瓜分状态。日本从俄国手中夺回了在十年前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失去的“战果”。战后初期,日本外交战略的既定方针是继续保持同英国的同盟关系和日美间的联合,以防止俄国“复仇”,  相似文献   

11.
日俄战争后,日本以经营铁路作为侵略中国东北之重要手段,为此而在东北展开大规模攫取铁路权益的活动。为了抗衡日本,清政府拟引进英资修筑“新法铁路”,遭到日本激烈反对。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策略失误,新法铁路计划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为插足中国东北,在日俄战争前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试图均沾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在日俄战争期间帮助日本、在战争后期积极调停斡旋,促成日俄和谈。在日俄战争后,又企图染指东北铁路。然而随着一系列铁路计划的失败,标志着美国对日本实行的消极保守的姑患路线的破产。  相似文献   

13.
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日本具有强烈的侵略性,俄国南下与其争夺朝鲜半岛的利益加速了日本在东北亚扩张的步伐,也导致了日本与清政府之间矛盾的激化。清政府借由"壬午军变"、"甲申政变"、"巨文岛事件"的解决,进一步宣示了其对朝鲜的宗主权,加强了中朝关系的紧密性。日本丧失其在朝鲜半岛的主动与"先手"地位,不得不通过战争实现其侵略野心,中日战争遂不可避免。一般认为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线,但日本大陆政策与俄国远东政策的天然对立以及在朝鲜半岛的角逐更是其深层原因。在挑战中朝宗藩关系上与日本有同样利益的俄国,在默认朝鲜"独立"之余,坚决反对日本势力涉足中国东北。甲午战争结束后,就辽东半岛的割让与返还,原本以朝鲜作为争夺焦点的日本与俄国,又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东北。  相似文献   

14.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国内生产力取得了相对适应的生产关系,并且获得长足的发展机会.大机器工业得到发展、交通运输得到改善、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建立起来了,俄国的全部经济生活得到改观.1861年俄国有铁路1488俄里,1865年为3819公里,到1890年猛增至29063公里,在25年里增加6倍多.到1913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为7.17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铁路建筑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俄国工业、农业、商业和种植业的发展.促进了全俄统一市场的形成,所以铁路建设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显薄弱.为此,本文拟就1860—1913年俄国铁路建设的总进程、政策及影响作一论述,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5.
奉张统治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经济的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张统治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经济侵略 ,包括铁路、农业、工矿、金融、商贸等各个方面。其侵略特点具有超经济侵略和殖民侵略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的核心地带,紧邻日本海,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清王朝建立之后,作为王朝发祥圣地,被统治者禁止开发而保护了起来。到了近代,清王朝被西方侵略者以鸦片叩开国门,领土和主权开始部分丧失。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的俄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利用多个不平等条约先后侵占了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实施蓄谋已久的大陆政策。因为紧邻日本并且资源丰富,所以日本以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作为其实施大陆政策的第一步,即“满蒙政策”。日俄对中国东北的争夺不仅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对日后国际格局的走向产生深远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00年,俄国利用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全面入侵东北,激化了与日本的矛盾,从而引发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为了维护东北主权,清政府利用日俄矛盾,进行中俄交涉,使俄国承诺撤军。在日俄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鉴于未来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采取了中立的外交政策。随着战争的发展,当出现日俄两国分割东北势力范围的倾向时,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未能做出及时调整。战争结束后的日俄和谈中,中国作为战争的最大受害国,却被排斥于和谈之外,最终无奈地接受日俄重新划分东北势力范围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的铁路建设不仅实现了该地区铁路建设史上零的突破,而且构筑起东北铁路的主要框架,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铁路网络。这一时期东北铁路具有所有制类型多、铁路轨距不统一、运输系统各自为政等特点。东北铁路建设既方便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掠夺,也促进了东北边疆的开发,促进了东北工矿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步伐,推动了新兴城镇的崛起,加快了该地区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1910年10月,满洲里最先发现鼠疫患者,其后鼠疫传至哈尔滨傅家甸,并且迅速恶化,不久在东北全境乃至关外地区扩散,直至清政府控制傅家甸疫情,各地疫情逐渐缓解。到1911年4月疫情完全被扑灭,前后历时6个月,累计死亡达五六万人。此次鼠疫不仅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还影响到日本、俄国等列强在东北的商业利益。面对突如其来、凶猛异常的瘟疫,中、日、俄等国都采取了一定的防疫行动,并且围绕防疫事权展开了激烈博弈,其中日本表现尤为"积极"。日本不仅详细调查东北鼠疫疫情,还按天、按周、按月详细报告东北疫情,并在其领事馆周边地区、"南满铁路"沿线地区、中朝边境,乃至本土采取应对措施。日本采取的防疫措施主要有:紧急撤离日本侨民,成立统一的防疫管理机构,实行紧急隔离措施,加强水陆交通检疫、消毒,奖励捕鼠、灭鼠,极力推动"中日联合防疫"。日本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防疫,其动机和原因在于:一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严防鼠疫蔓延至日本本土,进而威胁到日本民众安全;二是"缓和"东北民众的排日情绪,不仅要巩固在东北的既得利益,还要趁机攫取更大权益;三是尽早扑灭鼠疫,恢复中日交通和通商,以便抢夺东北的商业利益;四是部分医务人员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支援东北防疫。客观而论,日本的防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鼠疫蔓延,遏制了疫情在朝鲜、日本的扩散,为最后扑灭此次大瘟疫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日本借口防疫强行干预东北防疫事务、践踏中国领土主权、歧视中国民众等粗暴行径不容忽视,对日本借防疫实现在东北的政治、外交和经济野心企图更要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上半期, 中苏外交关系的建立,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是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性质改变和北京政府迫于国内社会舆论压力的结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俄国国内情况的好转以及西方列强的干扰,又使其好事多磨,成为一个长期和非常曲折的发展过程;并使中国失去了解决外蒙问题、完全收回中东铁路等与苏俄交涉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