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嘉纪、钱澄之身历明清鼎革之乱,目睹了兵荒马乱之时清军的暴行、败兵的狼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感受着百姓的苦痛和悲哀,体验着沧桑变幻之感,用诗歌记录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二人的切入视角不同,吴嘉纪多侧重于从平民角度看待世事,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钱澄之多写战事,从大环境着眼,注重历史事件始末。咏史诗创作上吴嘉纪重在怀古,抒发昔盛今衰之感;钱澄之咏史诗因事兴感,重在借鉴历史意义。在诗歌艺术手法方面均用白描而侧重点不同,风格上吴嘉纪岩冷危苦,凄急幽奥;钱澄之英风豪气,悲愤激昂。  相似文献   

2.
在明清易代之际,陶渊明形象中的遗民色彩被刻意凸显,无论其归隐、力田,还是其诗文的风格,都成为明遗民效仿的典范,钱澄之即为其中的代表之一。通过钱氏的《田园杂诗》可知,在明清易代及遗民心态的影响之下,钱澄之在继承陶诗田园世界与真淳风格的基础上,又更多地彰显出了自我的遗民情感。由于钱澄之与陶渊明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经历与个性气质,所以钱氏之作颇能袭得陶诗内在之精髓。  相似文献   

3.
钱澄之否定了前人对于屈原“狂狷景行”的评价,肯定了屈原的怨刺精神。钱澄之同时也指出,屈原的怨刺是在忠君的前提下对温柔敦厚风气的突破,而非以“露才扬己”为目的。在此基础上,钱澄之又借对屈原“自矜”问题的阐释,批评了明末君子小人之辨的讨论,认为屈原的“自矜”仅体现在对自身品质的保持,与后世的意气之争有本质区别。钱澄之与屈原相似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对于屈原形象的接受区别于常规意义上的文本解读。因此,钱澄之在《屈诂·离骚经》中对于屈原形象的解读,可视作他个人遗民情愫的投射。  相似文献   

4.
清代诗人黄仲则,生平屡遭不幸,科举考试接连败北,诗作时有凄凉之音,以致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黄是一个落魄失意、孤苦伶仃的诗人。本文试图考察出,其交游颇为广泛,且有众多知己。其交游诗因对象身份不同,或侧重于才,或倾注于情,与其所处的文学环境、社会交游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明遗民钱澄之的晚年著述入手,分析钱澄之如何微妙地游移于诗歌、文、尺牍、墓志铭、史书等不同文体之间,有差别、分层次地展现或掩盖其晚年的遗民心境。在不同的文体中,钱澄之刻意表露其不同的面貌。诗歌、尺牍、墓志铭以及不能刊行的史书《所知录》,在表达遗民心境的强度上是递增的。在他所有的著述中,越是私密性的文体,表露其遗民心境越多,力度越强;而越是具备交际性的公开的文体,就越不能展现其遗民心境。  相似文献   

6.
钱澄之作为明末清初的杰出学者、诗人和思想家,其诗文尤负重名,被誉为“诗歌古文满天下”。但因本人参加抗清斗争,诗文中又多当局忌讳之语,乾隆年间曾被禁毁,因此其诗文成就世人知之甚少。文章对钱澄之的文学主张、诗歌、散文的创作分期、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作梳理和探究,对其文学史地位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7.
李颀是唐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位重要诗人.由于两<唐书>无传,其生平履历很是模糊.李颀笃于友谊,广事交游,其现存128首诗,有近百首都是交游之作,李颀的行年事迹多依其作品及交游.张垍乃丞相张说之子、玄宗之婿,亦能文之士.考证二人的交游,既丰富了李颀早年在两京之活动,又填补了史无张垍为兵曹记载之空白.  相似文献   

8.
明代遗民钱澄之对楚辞的接受与研究以1651年终归家隐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的楚辞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屈原忧国忧民、感时伤事的济世精神的接受和继承,将屈原强烈的经世致用精神融入反映时代巨变的诗篇中。归隐田园以后,钱澄之主要借注疏屈原作品来寻找精神慰藉,寄托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屈诂》是其后期楚辞研究之结晶,该书耗费钱氏多年心血,凝聚着其浓重的遗民情结,是一部颇有价值的楚辞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9.
汉末以来交游之风兴盛不衰。南朝齐梁时期以竟陵八友文人集团为代表的士人交游,呈现出广泛性、开放性与复杂性等诸多特性。并且其交游大多为势交,这与当时浮竞的士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和石扬休之交游,可以看出两人实为情款好密的同年之好,契心忘颜的忘年之交。也可以从两人交游的种种细节体会出石扬休的经历对青年司马光所产生的影响。司马光与石扬休的交游代表了与一类人如庞之道、李公素等人的交往。  相似文献   

11.
范国禄一生以诗为业,性喜交游。其《十山楼稿》60卷,大部分是赠答酬唱和纪游抒怀之作,也是其雅集酬唱、文酒交游的实录。在其诗酒唱和的雅集圈子里,不乏文坛领袖、诗家宗主,如钱谦益、王士禛、陈维崧、孔尚任等。范国禄峻洁之品格、横溢之才华,在交游唱和中得到了好友的一致赞许,纷纷著诗称颂。其中王士禛的“翩翩浊世佳公子,只属扬州范十山”,更是海内相传。研究和考察范氏卷稿以及交游纪录,以探析范国禄的个性品格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元稹交游考     
《元氏长庆集》,为之作笺释者殊为少见,近人陈寅恪先生始有部分笺证(见《元白诗笺证稿》)。年来,笔者拟全面整理元稹诗歌。其首要工作则为考证元氏之交游动向。元稹一生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宗六朝,位至宰相,当时重要的政治斗争和文学运动都与之有牵连,有名的政治、文学人物都与之有交往。为此,先写其交游考。这里选择五人,或与时人考证有所异同。  相似文献   

13.
范国禄一生以诗为业,性喜交游。其《十山楼稿》60卷,大部分是赠答酬唱和纪游抒怀之作,也是其雅集酬唱、文酒交游的实录。在其诗酒唱和的雅集圈子里,不乏文坛领袖、诗家宗主,如钱谦益、王士禛、陈维崧、孔尚任等。范国禄峻洁之品格、横溢之才华,在交游唱和中得到了好友的一致赞许,纷纷著诗称颂。其中王士禛的“翩翩浊世佳公子,只属扬州范十山”,更是海内相传。研究和考察范氏卷稿以及交游纪录,以探析范国禄的个性品格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宋元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十分盛行,如前所述,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在至和至治平年间居京为官十四年,以其为中心相与交游者一般为道德、文学之士,他们雅集交游、诗酒唱和,既有文学层面的交流,亦有政治时事、人物品评、经典诠释、儒释道关系等的议论,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交游圈。欧阳修及其交游圈中士大夫们的道德、文章为宋学第二阶段道德性命之理的张扬奠定了基础,他对士人仕途上的提携、帮助,更是有助于宋学第二阶段的学人在政治上崭露头角,实践儒学的经世致用功能以及宣扬他们的宋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江春交游考     
大盐商江春热衷交游,堪称一位交游达人.江春通过广建园林别墅、举行诗文之会、邀人观戏等方式,不仅结识了一大批各界名流,而且通过交游活动还促进了扬州文学、戏剧、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丰富和繁荣了扬州的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7.
陈子龙是明末清初云间派的领军人物,他交游广泛,文友遍及大江南北。在他的交游网络中,诸多桐城文人是不容忽视的。考察这些桐城文人与陈子龙的交游关系,不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陈子龙,还能管窥明末清初松江与桐城两地的文化交流与文学互动之景况。  相似文献   

18.
贺知章为初盛唐之交一位重要诗人,与当时众多一流诗人多有交往,在当时诗坛亦颇有高誉。胡可先教授《贺知章交游考》一文首考出与其交游者54人,而由于史料繁多,加上近年一些墓志的出土,贺知章的交游尚需再作考索。贺知章交游广泛,与其往来者既有朝臣文士,也不乏方外道友。贺知章与江南士人的唱和活动促成了以“吴中四士”为中坚的吴越诗人群的形成,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作了必要的准备。而从贺知章与方外士人的交游,亦可看出当时佛教、道教传播之盛及其对士人与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坊七巷历来就是众多鸿学硕儒的聚居之地,更是福州标志性的文化名片,其中国光体闽派陈衍、郑孝胥、何振岱等代表人物或出生居住于此,或慕名搬迁至此,或讲学、交游于此,均受其文化氛围影响乃至相互浸染,进而化作共同推动福建发展的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与元稹是知交好友,二人在政治上虽有一致之处,但也有分歧,通过梳理他们的交游可反映出二者之异同.从元、白与刘禹锡的交游可以看出二人对永贞革新持同情态度;从他们与牛僧孺、李德裕的交游可以看出元稹更接近李党,而白居易则超然于党争之外;从他们与裴度的交游可以看出白居易反对宦官专权,行事洁身自爱,而元稹后来则对宦官有所倚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