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汉方言中由"V+他"形成的祈使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方言有一类由“V+他”形成的句子,用以表示指令或意志。“他”发生语法化,成为表将然的标记。文章从考察由“V+他”形成的祈使句入手,探讨这种句式的句式义如何形成以覆“他”发生语法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由不及物动词“死”因经常带有宾语而渐形成“为死”义项出发,说明此用法不仅用于表目的,也可以用于表原因;同时还针对“死+名”这种多义结构进行了辨析,探讨了有关介词“于”的省略等情况,概括出较为有效的区分标准。  相似文献   

3.
从大学生群体和大学阶段的特殊性出发,重点阐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中的“层次错位”现象。在分析以往对这一现象理解的偏差基础上,指出了解决“错位”问题的关键,论证了“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对已形成的科学价值取向的正确性和可实现性形成坚定的信念”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那里,“道”既是世界的本原,也是万物的本体,还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法则或规律,而“德”,则是世界万事万物当然包括人的合“道”而行的自然品性。在老子看来,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就是“反”,由此,形成了老子与众不同的首先以“失”致“德”、然后以“德”致“得”、最后实现以“失”致“得”的伦理设计,这种基于对自然规律体认和社会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具有和谐人际、秩序社会的深刻意蕴,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魅力独具,价值永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兴”在“意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力求正确地、历史地把握“意境”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厚诗学内涵。“兴”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景交融、不尽之意、形象思维的特征以及佛教中“境”的介入,最终导致“意境”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江泽民同志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深入探究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产党执政正反历史经验的总结,顺应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内在的客观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提出的“走资派”理论是“文化大革命”发动的逻辑前提。这一理论的形成脉络可以分为主线和副线:主线是在社会发展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辅线是毛泽东对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的警惕、对官僚主义者的批判。从形成脉络可以看出,“走资派”理论虽然是错误的,在实践中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政治后果,但其出发点中也包含有一些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基层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考察,注意到成功的计划生育“三结合”活动具有6 种特征。这些特征的归纳总结有助于形成对“三结合”活动的理性认识,有助于推动“三结合”实践深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张炎在《词源》中提出“清空”与“质实”之说,“清空”与“质实”分别被看成是姜夔与吴文英词的主导风格。从意象、结构方式和炼字造句的不同等方面,可以发现“清空”与“质实”风格有不同的表现,而人品与个性、创作主张、师法渊源等方面的不同,是这两种不同词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强行推行臭名昭著的“皇民化”运动,妄图使广大台湾同胞“日本化”,使台湾成为支撑其侵略战争的殖民地。台湾同胞强烈地抵制和唾弃“皇民化”运动,努力维护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是,“皇民化”运动也造就了一批殖民地“顺民”和“御用绅士”,这些人形成一种依附于日本的“皇民化”心态。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个别抱有“皇民化”心态的民族败类在美国和日本的支持下搞起“台独”来。时至今日。岛内极少数顽固“台独”分子的“皇民情结”仍然挥之不去,其“亲日媚日”行径的根源乃出自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