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藏传佛教主要是格鲁派黄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达赖、班禅两大活佛世系的形成以及蒙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九世班禅与十三世达赖失和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同领藏传佛教格鲁派。清中叶以前的历辈达赖、班禅均能彼此相安,和好相处,各执领地。然而到了清朝末年,在多方因素的制约下,双方产生矛盾并不断升级,最终九世班禅与十三世达赖关系破裂。其矛盾演变结果,对近代西藏地方的发展和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格鲁派达赖与班禅两大活佛自互为师徒、分管领地、共同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之关系形成之后,两大活佛之间平稳协调、和谐发展、共治西藏地方政教事务.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西藏之后,尤其是英帝国主义的强烈干涉,不断诱骗、挑唆,一手制造了两大活佛之间的矛盾,使之关系剧趋紧张,直至民国初期,两大活佛矛盾爆发.  相似文献   

4.
活佛转世是西藏社会进入封建农奴制以后,佛教僧侣集团依据佛教关于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之说及轮回转世的理论,为解决自身的宗教首领的传承继嗣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制度。十三世纪噶玛噶举派开创了高僧转世的先例。十五世纪格鲁派兴起后,使这个制度更加完善。到了清代,藏传佛教各教派普遍形成活佛转世系统。由于活佛,特别是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西藏的政治、宗教、经济等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这两大活佛转世世系的管理自然成为中央管理西藏地方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文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是喀尔喀蒙古格鲁派黄教最大的活佛兼封建主,与达赖、班禅、章嘉合称清代四大活佛系统。一世与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均在土谢图汗家中转生,在当时一系列动荡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宗教权威和政治影响力。清政府因而采取了各种优遇和怀柔政策,以利用其威望便于清廷的统治。从三世开始,呼图克图均从西藏人中转生,这是清政府为防止呼图克图权势过重而采取的政策。以后,随着国运衰败,清政府的政策又随之发生变化,最终使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走上反抗清廷的道路,喀尔喀也宣布独立。通过历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相似文献   

6.
四至九世班禅大师以及他们的灵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四世班禅大师法名罗桑却吉坚赞,藏历第十饶迥铁马年(1570年)四月生于日喀则西面的兰伦热布谿卡的竹加白哇村。他十三岁时被送到温萨寺(日喀则北面雅鲁藏布江边)出家学经,次年被公认为上一世温萨活佛罗桑顿珠的转世,就任温萨寺的赤巴(即住持,亦称法台),后来在札什伦市寺、甘丹寺学经,以学识渊博及辩才著名。1601年他应札什伦布寺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藏传佛教达赖活佛系统之第三、四、五、七、十三、十四世短暂驻锡塔尔寺的历史及与塔尔寺的关系等,探讨了塔尔寺从建塔到初具寺院规模,不断扩建、规范,终成蛮声国内外格鲁派大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中国藏族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始建于藏历第十二个甲子的已丑年,即公元一七○九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当时,清统一了中国,而位于西北的蒙古各部则互争权势,争战频繁。其中信奉佛教格鲁派的厄鲁特蒙古素与西藏有着密切联系。继而厄鲁特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统治了西藏之后,广泛地与周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统治阶级相结合,扩展其势力。当时,清政府为了稳定广大藏族地区的社会秩序和牵制散居在新疆、青海一带地区的厄鲁特蒙古诸部,积极采取“兴黄教以安蒙古”,“以教固政”的政策,扶植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分封了五世达赖和固始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四至十一月五日,中央民族学院王辅仁付教授应邀来我院为历史系八○、八一级举办《西藏佛教史概编》专题讲座。这次讲座的内容共分八个部分;①学习西藏佛教史的意义②佛教在藏族社会的早期发展③西藏佛教的形成④西藏佛教各教派的形成⑤格鲁派的兴起和发展⑥达赖、班禅活佛转世系统的建立⑦黄教寺院组织与学经制度⑧关于政策界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上承译注(五)。在本次译文中主要记载噶玛巴什死后转世为让迥多吉的情况,并叙述在大成就者乌坚巴的扶持下,让迥多吉幼年成长及学经的经过 噶玛巴什以黑帽派二世身份转世为第三世让迥多吉,其过程颇多神话虚构之词,无可取之处,但这件转世本身在藏传佛教制度上却有重要意义,即首次开创了活佛转世制度,以后流传下来并影响了黄教(黄帽派——格鲁派)亦采取此种转世  相似文献   

11.
<正>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区别于其他区域性佛教流派的重要特征,它以其特有的神学理论和组织形式而自成体系。这一制度始于公元十三世纪初,迄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公元1193年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去世,1204年噶玛巴希降生,由于噶玛巴希幼年出家,刻苦研习佛法,精通噶举派教义,造诣颇深,深得信徒们的推崇和信赖,于是,他被推举为都松钦巴的转世继承人,成为噶玛噶举黑帽系的第二世活佛。从此,藏传佛教各派纷纷效仿,形成了活佛转世制度。这一制度的产生是与西藏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分不开的,也是与  相似文献   

12.
近代甘肃、青海社会环境相对和平,民国地方政府开始实施近代化管理,设立新式教育,着力佛学研究,甘青藏传佛教有了较稳的社会基础;并得到了明显的发展:首先是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新增不少寺院,九世班禅也曾长期在此弘法,喜饶嘉措创办现代性僧伽学校,这一时期该地区还先后出现了达赖、班禅两位最重要活佛的转世灵童。其次,甘青藏学界两次进入西藏学习、交流,成为内地与西藏关系的纽带。最后,这一时期汉藏佛教交流进一步深入,在藏密东传的背景下产生了融合汉藏佛法的"法幢宗"。近代甘青藏传佛教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与汉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藏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公元十一世纪初,西藏佛教传入云南西北部地区。藏传佛教把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藏族固有的原始宗教本教(俗称“黑教”)融合,形成了突出的特点;云南藏传佛教除此之外,还与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原始宗教相结合,从而具有不同于西藏佛教的民族特色。在迪庆地区,藏族佛教实行与西藏相同的“活佛转世制”;在永宁地区,纳西族的藏传佛教实行独特的“活佛借用制”,即在寺庙举行盛大法典时,临时去西藏或康区聘请著名活佛来当地寺庙作长期或短期的讲经说教,或是在寺庙中设一种名为“喇擦”(意为“活佛替身”)的宗教职务。  相似文献   

14.
元代西藏统一到中央王朝的行政管理之下,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藏传佛教的传记文学作品陆续出现。觉囊派的《笃布巴本生传》是可以确定的传主和作者都是生活在元代的成书于元代的作品。书中吸收了印度的佛本生故事的文学形式,又加进了许多重要的西藏的文学故事,着重强调觉囊派祖师笃布巴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的内容,这比格鲁派尊奉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为观世音菩萨化身要早将近一百年。该书是元代西藏的传记文学的精品之一。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河湟洮岷地区家族性藏传佛教寺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湟洮岷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包括今青海省东北部和甘肃省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明清时期,这一地区出现了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就其组织形态而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活佛转世的特殊法缘关系为核心,另一类则以世俗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即我们所谓的家族性藏传佛教寺院。在后一类型的寺院中,宗教权力是由世俗家族来掌握的,并按其血缘关系世代相承。从明代开始,这种类型的寺院在河湟洮岷地区各藏族部落社会中普遍兴起。它们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单纯的宗教社团而存在,同时也构成为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单元;不仅发挥着神职功能,而且直…  相似文献   

16.
译文提要: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噶玛噶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1496-1505年期间的事迹.在此期间,他多次调解纠纷和战争,并建寺弘扬藏传佛教.此外,还记载:“因为其悲心之大,诸王也未有破坏昔日优良的传统,故全部接受了其之命令,从而使色拉寺与哲蚌寺免遭损害,而且使各个庄园依然存在免遭损害.后在拉萨进行供奉,而且为布达拉宫的新佛堂开光.在桑普寺、贡塘寺、噶觉绥三寺、哲蚌寺、色拉寺等处的讲经院的诸位讲经者和郭雅等处禅院的所有上师前来觐见其,并各自祈请佛法以如其所愿.”与上述内容相反的是有的藏族史书记载,红帽系四世活佛却扎益西主使仁蚌巴禁止哲蚌、色拉二寺的僧人参加拉萨一年一度的大祈愿法会,规定凡是格鲁派的僧人必须向他们所遇到的任何噶玛派僧人致敬,并采取多种措施限制和削弱哲蚌、色拉二寺的实力.故此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本章也记载了却扎益西与王顿月多杰建立了福田与施主的关系,王顿月多杰为红帽系四世活佛却扎益西供奉有大量财物修建寺院以及进行佛事活动.此时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地方势力的首领和一个宗教首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关系,噶玛派与仁蚌巴形成了利益与共的一个实力集团.  相似文献   

17.
报刊文摘     
噶玛巴是藏传佛教的一个重要支系,在元代西藏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对其历史的研究曾引起中外不少学者的兴趣。沈卫荣就元代噶玛巴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在《中国藏学》1989年第4期上撰文作了论证:一、认为活佛转世制的起源、成因,必须从宗教和政治背景等几个方面去探讨。活佛转世制,其目的是解决宗教领袖的继承问题,它的出现是宗教发展的原因,它的理论根据是佛教的化身和轮回学说。在噶玛巴中首先出现活佛转世制,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此教派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8.
试论金瓶掣签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金瓶掣签亦称金本(奔)巴掣签(藏语称瓶为本巴),是清朝乾隆年间对西藏施政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清中后期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活佛传承产生了影响,形成百年不衰的定制。为了研究清和西藏的关系,本文试就金瓶掣签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章译文主要概述第三世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的圆寂及其一生的弟子、第四世噶玛巴活佛若必多吉的转世及修习佛法和受戒的过程。第三世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于公元1339年因病圆寂于大都。本文记载让迥多吉临终前的遗言及伯颜太师等人前往探视等史实。让迥多吉圆寂后,以伯颜太师和大元国师衮却仁钦为首的大臣们为他发丧。将遗体用檀香和黑沉香火化。皇帝妥欢贴睦尔等人对其舍利进行大供养,并下令为其修建有两座称为“古札达协玛”的影堂。让迥多吉一生的弟子众多,本文详细地记载其弟子多萨仁巴、多丹泽卧、多丹札森瓦等人的事迹,尤其是对多丹札森瓦(即红帽系第一世活佛)的生平事迹做了翔实的介绍。但是对他的圆寂年记载有明显的错误,如将他的圆寂年错记为八十二岁的藏历木蛇年(1365年),实际应为六十七岁的藏历土牛年(1349年)。关于红帽系第一世活佛的圆寂年在其下文中也有记述,如“若必多吉十岁(即1349年)时,预知多丹札森瓦(红帽系第一世活佛)之逝世。”如此前后文在记载红帽系第一世活佛的圆寂年存在明显不一致的地方。第四世噶玛巴活佛若必多吉于1340年出生在西藏昌都阿拉荣地方的古觉家族。本文记载他自幼就对父母和周围的人说自己是第三世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的转世,并能陈述前世活佛在各地的许多事迹。1348年,担任蔡巴万户长的蔡巴·贡噶多吉听到他的事迹后即献上礼品及邀请信,邀请他到拉萨去。1350年他被迎请至楚布寺。1352年受到了推翻萨迦政权建立帕竹政权刚四年的大司徒·绛曲坚赞之接待和信任。此外,我们也看到,在元朝末年西藏混乱的政局,第四世噶玛巴活佛若必爹吉和萨迦、蔡巴、帕竹等教派和地方势力都保持了较好的关系,他曾多次调解地方之间的纠纷,因此,他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已经有了很高的威望。 另,为了方便读者和研究人员的需求,在译注时根据其内容增设了小标题(原文中未有此标题),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20.
拉卜楞寺始建于公元1709年,在历辈寺主嘉木样大师和诸多高僧活佛的苦心经营下,逐步发展成为除西藏之外最大的格鲁派寺院和西北地区藏传佛教最高学府,文化教育园地。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在此观光旅游。本文所谈酥油花艺术作为本寺的主要艺术品种之一,它以优美的造型艺术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博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赏。酥油花的起源酥油是牛奶、羊奶反复搅拌后提纯出的营养极为丰富的油脂食物,藏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几乎离不开它。酥油不仅可以点灯供佛,而且可以入药化疗,治病救人。其特点是柔软细腻,色泽柔和,可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