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每临槐花盛开,我便不由自主地忆起乡村那槐香笼罩的校园和浅蓝色的校门,还有一本书带来的故事……我童年时,妈妈是一名老师。我凭借这优势,总是在校园里玩啊闹啊的。  相似文献   

2.
给心留门     
翟杰 《山西老年》2009,(9):45-45
楼上的皮鞋声、敲打声再次响起。在寂静的夜里,那声音格外响亮,阵阵敲打在我的心头,如蚁般啃噬着我的每一根听觉神经。我真的忍无可忍了,打开房门,径直向楼上走去。对方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表示丝毫的歉意,而是说我神经过敏。就这样,你一言我一句,争论终于演变成了一场一发而不可收拾的争吵。在以后的许多天里,在楼道里相遇的我们形同路人。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一个朋友要去云南旅行,临去前一群朋友在小酒馆里替他送行,哥们儿喝多了,忽然豪迈地拿出双肩包说:"别担心我,我全都准备好了。"说完拉开拉链,拽出一大把杜蕾斯:"看,不用完我就不回来。"当时他刚刚失恋,而旅行地点上任何一个坐标都有着艳遇之都的美誉,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盛传那边大街上全都是荷尔蒙的气息,城市里拘谨的男女白领,跑到那全都成了豪放派、野兽派,连大街上扎着脏辫赤着脚的流浪歌手都不肯放过。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6,(1)
走在耶路撒冷的大街小巷,仿佛不经意间,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便会扑面而来,甚至会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西方不少学者在对耶路撒冷做过实地考察后,无不惊叹地说:“这里是哲人、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追思过去,寻觅和汲取灵感的最佳去处。”的确,有幸在这座古老的世界文化、宗教名城漫步,我仿佛感到,这里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建筑,乃至每一块石头,都在向人们如怨如泣地倾诉着一段段各不相同的动人故事。好,就让我们一道走进这座城市,来共同领略一下它那迷人的风采吧。  相似文献   

5.
也许有人觉得,把曹禺和契诃夫两个名字联在一起,并不十分相宜。然而,第一个这样做的,正是曹禺自己。在《怎样写<日出>》一文中,他说:写完《雷雨》,渐渐生出一种对于《雷雨》的厌倦。我很讨厌它的结构,我觉得有些‘太象戏’了。技巧上,我用的过分仿佛我只顾贪婪地使用着那简陋的‘招数’,不想胃里有点装不下,过后我每读一遍《雷雨》便有点要作呕的感觉。我很  相似文献   

6.
从学校毕业后,我进入一家银行工作,成了一名最基层的柜员。网点指定一位师傅带教我,负责我柜面业务、规章制度的学习。一开始,我对什么都充满好奇,虚心求教,认真记着笔记。但几天过后,我便很难专注地坐在师傅身边认真观察他操作的每一笔业务,总觉得那不过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我已经掌握了所有关键点,于是网点里出现了一个四处闲晃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或許是早巳把我的一半身心全溶進了神奇而美妙的香格里拉,作為一個回民的阿平對藏族傳說葆有的那一份親和、那一份尊重、那一份欽羡,没有帶給我絲毫的驚訝和質疑。因為香格里拉的衆多民族本是一個融洽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8.
郁东 《社区》2006,(12)
每天早晨跑步,经过公园,我常常遇到一个悠闲自在、自得其乐的老人。那老人身材瘦小,身着墨蓝色的衣裤,背着一个草绿色的帆布包。奇怪的是,他一不耍剑,二不跑步,三不踢腿甩手。而是顺着公园里的小路,一边走着,一边高声地唱着、叫着,好像这世界上就只有他一个人,公园里所有的风景——哪怕是初放的花朵、新生的小草都是为他而美丽的。“呀啦哩嗦,走进雪山;呀啦哩嗦,走进西藏……”;“一朵美丽的水仙花,就像那哈达……”;“我可爱的香格里拉……”老人悠闲地走着、唱着,他的声音清脆而明亮,听起来是那样的年轻。早晨,安静的公园就在这歌唱声中醒…  相似文献   

9.
不是妄想     
<正>我本是想当个画家的。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常对我说:"乖,画张画儿送给伯伯(或叔叔、姑姑……)吧!"我便铺开一张纸,用彩色铅笔认认真真地绘制起来,献上那画儿,那气概,那心情,怕跟毕加索赠画也相差无几。但有一次我就从窗里看见,一位客人走到街上以后,漫不经心地将我的馈赠团成了一团,轻轻地一丢,那作品便滚落到阴沟边了。这使我小小的  相似文献   

10.
老师,您好!我的课本上记录着您忙碌的背影;我的书包里装满了您操劳的身心;我的内心留下了您那亲切的笑容;我的成长路上到处都是您修葺的足痕。老师您,好!您就是那大海,在您的渊博里,我贪婪地寻找着那把打开真理之门的钥匙。您就是那蓝天,在您的广阔里,我急切地张开翅膀自由地飞  相似文献   

11.
五星级父亲     
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是轮船售票处。冬天里的某一天我加夜班到凌晨两点,打开单位大门的时候,发现售票处外面的花坛边有一个人蜷缩着身子,起初我以为是父亲来接我了。我家离单位有好长一段路,遇到加夜班,父亲便早早地开着那破旧的拖拉机来接我。父亲总是怕我在单位不好意思,偷偷地把  相似文献   

12.
印象中,似乎在香格里拉碰到的每一個人都是笑着的:孩子無邪的大笑,姑娘羞澀的頷笑,漢子憨直的傻笑,老人深情的微笑;臉上寫的飛的,嘴角咧的挂的,唇邊綻的印的,還有任何一個主人盛情邀請你去做客時眉宇間不停閃耀着的,每一個笑都那樣真實,那樣真切,那樣令人感動。  相似文献   

13.
二十多年没去朔门老街了,朔门老街在我的心中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奶奶牵着我的手,我们俩慢悠悠地走在青石板的路面上,她津津有味地给我讲着蓑衣井和风火墙的故事。我却被那斑驳古老、高高低低的格扇门窗吸引住了,不时地回头望着、望着……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斜照在屋顶上,那层层叠叠的瓦片沫上了一层迷人的金色。我突然闻到了猪油糕那醉人的香气,便甩开奶奶的手,飞快地向那家小吃店跑去……  相似文献   

14.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很热。我住处的前面有一群孩子正在起劲捕捉那些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使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往事。那时候我住在南卡罗来纳州,12岁的我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关到笼子里玩,乐此不疲。我家住在树林边上,每到黄昏,很多画眉鸟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声悦耳动听,没有一件人间的什么乐器能奏出这么优美的乐曲。我当机立断,决心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个人唱歌。果然我成功了。那鸟先是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后来就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我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声,兴高…  相似文献   

15.
陈程 《社区》2011,(24):48
父母做了一辈子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一直住在乡下老屋。土墙瓦顶的老屋,阴暗而潮湿。晴天还好,遇上下雨的日子,常常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锅碗瓢盆全派上了用场,雨滴在这些家什里,叮叮咚咚一片响。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叮叮咚咚的声音,犹如如怨如诉的哭泣,牵痛我的每一根神经。而父母偏偏都是要强的人,长年居守着老屋,并不向往城里楼房的好。偶  相似文献   

16.
落日     
小时候,常随父亲一起去看落日。和父亲看落日是在一个小小的水塘边。即将落山的太阳光把我们父女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就像院子里父亲亲手种下的两株一高一矮的白杨。也许由于我那时候还太小,实在看不出那即将落下去的太阳里蕴藏着什么奥秘。惟一能够引起我兴趣的倒是父亲的故事。我紧贴着父亲强健的身躯,搂着他,坐在岸上被太阳照耀了一天的土地上。每当这时我便感到一种温暖、一种依靠。父亲总爱给我讲故事,对父亲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我都喜爱,尤其是夸父,那个为了子孙后代的光明竟然去追赶太阳的人。只有在看日落的时候,父亲才肯摘下他那副…  相似文献   

17.
笛月路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多少人呼唤古典的美丽与诗意。我愿意披荆斩棘,开创我的笛月人生。——题记在偏僻、破旧的山村寂寞地走过漫长的雨季,把我年少时的目光从晦暗的日子中打捞出来的,是那一轮孤明的月亮和月光下流动的夜空里婉转的笛音,那一夜又一夜月明似的笛声,一次又一次地擦亮我的双眼,洗净我的耳朵,也清洁了我的灵魂。春花秋月、夏云冬雪,几乎整一年我都在仰望天空。月如灯,  相似文献   

18.
漫步在这繁花似锦的街头,望着潮水般涌动的人流,忽然涌出一股疲惫与感伤。我突然觉得,自己是那千年后的子贡,站立在喧哗的街角,双手合十:“愿有所息。”想起千年前那古埃及的挑夫,每走一段路便会驻足一会儿,他们说倘若赶路赶得太急,我们的灵魂便会跟不上脚步,迷失在黄尘滚滚的茫茫大漠之中。那么,今夜,我便是那走得太急的游子,静静地坐下,等候我拉下的灵魂。不是吗?在这日复一日,单调循环的生活中,我们沉溺其中,我们浑浑噩噩。这灯红酒绿的日子,充满了机遇也写满了挑战;充斥着诱惑也布满了陷阱;涂满了名利也贴满了失落。我们如狂热的信徒,高…  相似文献   

19.
虽然从时间的延续性看来,我学习散文创作也有二十多年了,但这中间如果减去“文化大革命”被禁锢的十年,再减去受左的思潮影响所浪费掉的一些无法计算的时间,掐头去尾,我还应当属于一个初学写作者。可惜年龄不饶人,额上的皱纹和头上渐多的白发都顽固地否认着这种假设,于是便形成了今天这种局面:人已到了中年,创作上却还成效甚微。所以如果让我也冒作家之名,大谈什么创作经验,那就显得十分可笑了。但仔细想想,没有经验,还总有点带着苦涩味的“体验”,如能作到“苦尽甜来”,岂不也是一桩美事?因此终于应约一试了。每一个作者在最初尝试着采用哪种文学形式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大概总受到时代、文风、修养和个人气质方面的制约,至于更具体的原因,则几乎说不清。我就说不清。小时候,生活在鸭绿江边的一座小县城里,我曾述醉于书馆里每天演唱的那么几段大鼓和评书,当然是放学之后跑去听“蹭”,人家一收钱就赶忙溜边儿了;后来,我又曾迷  相似文献   

20.
早春二月,在花城出版社谈罢我那本长篇小说《三八线上归来者》出版事宜之后,正赶上朝鲜人民艺术团来广州演出,我的一位志愿军老战友邀我同往观看。嘿!这岂不是乐坏了我这当年战斗在三千里江山的志愿军老战士。帷幕缓缓地从灯光辉煌的舞台上拉开了,接着传来的是那一曲曲熟悉而优美的音乐,飘起了那美丽洁白如纱如羽的长裙和那婀娜动人的舞姿。这时一位妩媚俊俏的朝鲜姑娘,在如诗如画梦幻一般的残存着积雪银光的山溪潺潺的幕景下,以那情意绵绵起伏婉转的女高音,唱起了那首朝鲜民歌《在泉边》。她那歌声和舞姿,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