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列宁曾把马克思主义比喻为一块完整的钢板。黑格尔说:“哲学若没有系统,绝不能成为科学。”他又说:“真理是全体。但全体只是通过自身发展而达于完满的那种本质。”但是,时下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完全没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和各部分的合理关系,甚至随意安排教学次序,使这块“钢板”支离破碎。这是造成不少当代青年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一门科学看待的原因之一。(主要原因自然是十年动乱中“以假乱真”的后遗症。)时下教科书遗漏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容纳了一些并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还是黑格尔说得好:“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今天,让我们把“熟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对象,进行一次再探讨吧。  相似文献   

2.
凡是读过黑格尔逻辑学与哲学的人,都熟知黑格尔提出过具体共相.黑格尔说得很妙:“一般说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0页)可见,熟知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知的东西.这个道理,在对黑格尔具体共相的理解上表现出来了.人们经常谈论黑格尔的具体共相,黑格尔的具体共相,对人们来说,是一个很熟知的东西,但人们对黑格尔具体共相的阐述,恰恰是误解了,没有真正理解黑格尔的具体共相.本文想就黑格尔本人对具体共相的理解与人们对它的误解,作一个仔细的分辨,以纠正误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它仍被视作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一个流派加以评介。实际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西方哲学流派有着明显的根本性的区别,这不仅是因为它有“马克思主义”的标签,更因为它在事实上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我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长河中  相似文献   

4.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第二次全围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四人帮’长期控制舆论阵地,大量散布修正主义谬论,任意践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篡改和歪曲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横行。许多正确的东西被他们说成错误的,许多错误的东西被他们说成正确的,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确实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必须在斗争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依靠群众自己来分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修正主义,什么是正确路线,什么是错误路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危险,就是被“四人帮”搞乱了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我们必须分清是非,肃清其流毒。  相似文献   

5.
本质这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列宁认为,本质和规律是同一类概念,是同等程度的概念,都是在现象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都是人认识事物所得到的同一认识。所以,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中首先从认识论方面提出“本质”这个范畴,因为,他认为每一个事物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面,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认识事物,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们怎样才算认识了这个“存在”呢?亚里  相似文献   

6.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惟一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早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为人熟知,而本文则对这一“常识”性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思考。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惟一来源。理论和理论的关系,只能是继承和被继承的关系,而不能是来源和被来源的关系。历史上任何科学理论都只是人类认识长河中的“流”,而不是“源”。马克思主义只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的科学创造,而不是对前人优秀成果的简单编辑。把实践和前人理论并列为马克思主义的来源是“多源论”。作者认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书应译为《马克思主义的三种史料和三个组成部分》。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对于解决理论脱离实际、落后于实践的倾向,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新实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真理,通常被人们定义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①,或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②。这似乎已成无可非议的定论,但仔细一分析便可发现,这种定义是不科学的,起码是不严密的。因为,这两种关于真理的定义是一致的,即都是把真理局限于主砚的范围之内,同视为“意识中……的内容”。然而,“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  相似文献   

8.
鲁迅后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这个结论已为人们所公认。作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鲁迅不仅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常识,而且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贡献了新的东西。鲁迅提倡“拿来主义”,他最敢于、也最善于吸收古今中外思想家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思想营养;但他绝不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庸碌  相似文献   

9.
人类认识究竟能否达到顶峰?多年以来,林彪、“四人帮”一伙在这个问题上大作文章,拼命兜售一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顶峰论。他们摆出一付最忠于毛主席、毛泽东思想的架式,起劲地高喊什么“毛泽东思想在世界上是站在最高峰,站在现时代的思想顶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顶峰,是最高最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其流毒之广,危害之大,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正因为如此,在今天,这个问题从来没有这样尖锐地提出来,从来也没有这样被人们所重视。人类认识究竟能否达到顶峰?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们的认识同样是无限的,所以不能幻想人的认识在某一天会达到绝对真理的顶峰,从而使人们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06,(16):20-20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是指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又是指它同马克思主义既有的东西不完全相同。应分析“化”的过程中,哪些是根据中国的情况和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东西,哪些是不符合中国情况.又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中国革命和建设招致损失的“异端”。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要研究批判问题呢?批判的精神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本质的东西。因为辩证法在对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就包含着否定的理解。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内在的包含着批判的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强大动力之一。但是,由于过去“左”倾错误,特别是“十年动乱”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严重地曲解了、践踏了,批判的精神变成了打击好人、摧残干部、实行“专政”的工具,使很多人深受其苦,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2.
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实现其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长期以来,利用他们控制的舆论阵地,散布了大量的修正主义谬论,任意践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全面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他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许多正确的东西被说成错误的,许多错误的东西被说成正确的,确实把理论和人们的思想搞乱了。最近,本刊编辑部遵照华主席关于必须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上对“四人帮”进  相似文献   

13.
翟秋白(1899.1—1935.6)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但是,通常人们仅仅从这一意义上来理解瞿秋白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即他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杰出的宣传者、普及者、解释者,似乎瞿秋白本人并没有过什么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这是不符合瞿秋白文艺思想实际的。在崔秋白的文艺思想中,固然多半是经过他翻译并由他融合、理解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而且在某些地方还有“左”的东西);然而也还有一些文艺思想却是瞿秋白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的观念中 ,“普遍性”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价值观念的东西 ,越普遍的东西就被认为越好。本文认为 ,追求普遍性固然是科学知识发展的动力 ,但是 ,在人们生活的其他领域也常因为追求普遍性至于极端而造成困惑。本文追溯了普遍性观念在西方哲学史中的源起 ,分析了对普遍性的刻意追求必导致绝对普遍观念 ,以致于脱离生活实际。本文还认为 ,中国传统哲学没有追求普遍性的自觉意识 ,这是导致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形态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思想灌输原则(或“灌输论”)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个老问题。长时期来,在同机会主义“自发论”的斗争中,由于马克思主义者的反复论述,此原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似乎已经不成其为问题。近年来,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有人提出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观点,并由此否定思想灌输原则,公然散布“不能向人们灌输马克思主义”的谬论。另外,还有一些人在原则上并不否认向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商,但又认为,搞阶级斗争时期,强调“灌输”还可以,现在搞经济建设,搞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6.
一要解决历史规律是什么,首先应该作出回答的倒不是什么是规律而是什么是历史。我们的工具书和一些教科书,把人类历史定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这并没有比“历史是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这个大前提给出更多的东西,因为前者作为结论已预先包含在前提中了(引文见《辞海》第146页)。这个定义,至多指出了历史的外延,而未能揭示其内涵。特别是当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这一观念已广为人们熟知和接受时,这样一个定义就更显得不够了。许多旨在讲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教科书,竟没有对历史这个经常提到的、也是这类教科书中最主要的概念作出应有的解释,似不应该。  相似文献   

17.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是胡适提出的“十字真言”。在二、三十年代它被我国的许多学者奉为圭皋。五十年代批判胡适的资产阶级反动政治思想时,它又被作为资产阶级的东西全盘否定了。今天,我们有必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这个方法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早年读鲁迅书,对一篇题为《拿破仑与隋那》的短文留下深刻印象。有感于人们熟知并崇拜拿破仑、成吉思汗一类战功显赫者,却冷淡甚至无视牛痘接种发明人隋那(今译琴纳,公元1749—1823年,英国医学家),鲁迅愤然指出:“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这看法倘不改变,我想,世界是还要毁坏,人们也还要吃苦的。”这番激烈的谠议,自然不能视作评价拿破仑、成吉思汗的科学论断,因为在这些军事奇才“杀人”、“毁坏”背后,自有推动历史前进的功勋在。鲁迅夫子这篇短文别有一些警世意义:它犀利地针砭了一种不公正的现象——那些大有益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往往被人们享用却不为人们纪念,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以至昔之历史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古以来,在诗歌创作上,都很注意和讲究诗句的推敲、遣词和炼字。 唐朝著名诗人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推敲后改成“僧敲月下门”的典故,早被人们所熟知。然而,正因为他在遣词、炼字方面下了功夫,所以他写的诗“常有佳句,耐人回味”以至在他死后,苏绛在给他写的墓志铭中作了“孤绝之句,记在人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的东西来源于物质的东西,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物质,而是物质决定意识。这一观点并没有错。然而,无条件地固守这一观点,必然导致唯物主义的衰败。因为在这一论点下,体现主体意识的思想理论系统处于机械的、被动的反映状态,不能发挥它的能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