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辩证思维与美学研究周然毅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素朴辩证思维、近代形而上学思维、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三大阶段。素朴的辩证思维方法使人们于对对象的混饨的整体把握,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则偏于对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孤立的静止的研究,各有其局限性。黑格尔的辩证法虽...  相似文献   

2.
<正> 一、关于亨利·劳森亨利·劳森(1867—1922)是澳大利亚传统派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起步的年代恰好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澳大利亚采矿业、畜牧业和造船业的发展,不仅壮大了工人队伍,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而且推动了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以民族刊物《公报》为旗帜的民族文学深深植根于队伍,促进了工人民族独立运动的沃土,它不仅成为宣传和鼓动民主共和的战鼓,同时也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创作手法方面切入,论述小说遗憾结局的审美效应,这种遗憾的价值和意义不仅表现在作者“怎么写”和“为什么写”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读者接受遗憾的情感反应和理性思考上。为了“写缺致憾”,作者在创作时多采用蓄势、意外、巧合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初,意识流小说在西方文坛上异军突起,经久不衰,其主要特点就是侧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典型的意识流作品有法国作家爱杜华·杜夏丹的《斫却月桂树》(1887)和马赛尔·普鲁斯特的《追忆流水年华》(1928);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1922)和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罗维夫人》(1925);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嚣与狂怒》(1929)和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1932)以及当代女作家乔·卡·欧茨的《海滨姑娘》(1974)、《29条臆想》(1979)等。然而,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并非始于意识流小说。远的不提,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就不乏其例。19世纪后期的一些俄国作家更加重视人物的心理剖析,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问题在于现代派的意识流手法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大相径庭。本文试图将这两种心理描写进行对比,就其不同之处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曾以“哀”与“乐”概括生命的本质,在他看来, “喜乐”的情感显露生命当有的样式, “悲哀”的情感则昭示生命需要转化的本质。据笔者考察,在《论语》中,孔子是通过“乐”与“哀”这两种情感理解和经验生命的本质。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提出,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学问。既然中国哲学重生命,读者自然会追问其所关注的“生命”当如何理解。本文将通过追本溯源的方式,考察《论语》中孔子如何论及“哀”与“乐”,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回应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如何理解“生命”。最后,以孔子可能有的立场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是大公无私,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自私自利,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丑恶行为却依然存在。于是,有人就产生了怀疑:“真的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的人”吗? 当然,这种怀疑显然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无数英雄模范,他们的行为就证明了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公无私的人。但是,仅仅用举例的方法还不足以说服人,因为,持错误观点的同志也可以举出相反的例子。我们认为,要阐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理,可以从美学入手。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不仅是理学建构的终极目的,是理学范畴体系的完成,也是理学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要达成的最佳境界,而这一境界主要是通过“乐”来体现的。理学家对“乐”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他们一方面继承儒学前辈忧乐天下的精神,以大悲襟怀关注现实人生;另一方面又对“孔颜乐处”从本体论层次上加以阐释,从而为士大夫的理想审美人格找到了形上之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分析了增透膜技术的原理以及薄膜工艺的发展,重点分析了反射光干涉在增透膜中主要的推导过程,薄膜技术在光影器械中的分类及光影器械的保养。  相似文献   

9.
陈望衡的新著《当代美学原理》提出情象本体、境界本体新说 ,明确审美本体与哲学本体、艺术本体的区分 ,并以此为核心 ,深入反思和阐发当代美学原理建设的诸多问题 ,深化了中国当代美学原理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0.
书法在艺术门类中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书法是由文字、书写工具和思想文化而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中和与气韵使书法因简而得天下之理,体现着人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中和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艺术以气韵生动为第一。  相似文献   

11.
0.本文所讨论的大学音乐,是指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个部份。 在非音乐学院的大专院校开设音乐选修课历时还不太久,尚未寻出普遍规律。本文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试图从下列两个问题入手探讨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大学音乐教育的美学原理是什么?音乐课堂中教授和训练科目是什么及其依据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王朝闻是新中国著名的造型艺术家、艺术批评家和美学家.这三重身份,既标志着他的人生历程,也形成了他的美学个性.作为有成就的造型艺术家,他深谙艺术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作为杰出的艺术评论家,深知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同时.他又富于辨证观念.能灵活运用辩证法于审美现象研究.这些因素的有机统一.形成了王朝闻独特的美学个性.  相似文献   

13.
“恶之花”本系法国早期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波德奈尔(1821--1867)诗集的题名,它是一部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罪行和世纪病态的作品,“花”的含义不用说,是指艺术的花朵而言,这里用“恶之花”只是借来比喻人物形象的美与恶的。“花”,同“华”,可喻女子之美丽,人中之豪杰,把王熙凤、吕蓓卡比作花,并不过  相似文献   

14.
<正> 当前我国正在深化体制改革,从哲学上认真研究、掌握和运用辩证否定原理,对于全面实现新旧体制的更替,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辩证否定原理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的辩证否定机制,二是事物的辩证否定过程。“矛盾精髓”学说就是深刻理解事物辩证否定机制和辩证否定过程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读者成为文学活动中的动力系统,作品通过读者影响世界。在消费文化视野下,这就为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以读者的维度,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以图给作家创作以积极的启示。一是读者是"文本世界"意义的最终生成者;二是在阅读和接受过程中,读者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主体意识;三是在消费时代,读者的文学接受效果已成为文学创作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在这些名篇中,不论是小说、散文、诗歌,还是论说文,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学因素。这些美学因素构成了语文教材的丰富多彩,脍炙人口,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作用。语文教学就是要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从而利用这些美的因素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美好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去追求美、创造美,为四化建设,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对于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浅谈美学与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也不断发生着变化。美学从哲学脱离之后,在人类生活、工作等多方面都产生不同的作用及影响,而美学的发展也同样受到社会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反作用。美学从产生就一直不断影响着人这一个体。而且,美学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多个分支,并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影响人类对于美、对于世界、对于自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体育对增进人体美,增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重要意义,人们通过体育运动充分领略艺术美。美学对体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辩证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具体表现为大量矛盾概念的并存共生.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韵文诗与散文""想象力与规则"到艺术表现内容上的"纨绔主义与英雄主义""感官与精神""美与恶""现代与古代""绝对永恒与特殊短暂",这些独具特色的波氏"矛盾对子"昭示美的二重性,同时也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暴露...  相似文献   

20.
康德一生的伟大事业,是进入"批判"期之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三大批判巨著(1781年完成第一批判,1788年完成第二批判,1790年完成第三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