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旧中国有没有发生过产业革命?过去曾有人认为:中国的产业革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机器工业的出现,特别是洋务派官僚兴办军用工业时,就已经开始了,不过尚未完成产业革命;又说中国的产业革命是由于受外力的压迫,从世界渗入国内,因此中国的产业革命是被动的;甚至还有人认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是从重工业开始的。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对于研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旧中国不曾发生过产业革命,因为产业革命是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革命;旧中国虽然出现了近代机器工业,但并没有具备产业革命的各项前提条件,无由进行产业革命。现在把我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2.
李湘同志在《学术月刊》1961年第7期,发表了“关于‘中国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一文,牵涉到许多问题,我对他的看法是不同意的。下面提出我的意见,与李湘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3.
从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一系列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相继发生了产业革命,由此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但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并没有发生产业革命。原因何在呢?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接新的技术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发展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了正确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必要深刻领会邓小平的科技思想。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从技术革命导致产业革命的史实,阐述过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性质。从1750年到1850年发生的产业革命,使得煤成为新能源,蒸汽机、纺织机、有线通讯等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①“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邓小平同志认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③研究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回顾一下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小平同志倡导的开放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执行这种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孔经纬、李湘、陈诗启三位同志先后发表了讨论中国民族市场形成问题的文章,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并展开了争辩。从孔、李、陈三位同志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问题之所以得出不同的论断,主要是对民族市场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什么是民族市场?我认为《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提法比较全面,即:“商品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在英国发生。第二次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十九世纪末以来自然科学的飞跃发展,特别是物理学的革命,为第三次产业革命开辟了道路,而原子能的利用则揭开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序幕。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以及它广泛应用,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是这次产业革命最杰出的成就。近年来,人们纷纷谈论第四次产业革命即将来临的问题,预测一场以微电子、生物工程和新型材料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将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蓬勃兴起。面临新产业革命的到来,为了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新潮流,许多省、市、自治区已经闻风  相似文献   

8.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中,朱德同志为党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朱德选集》就是他一生中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和理论著述的重要纪录。朱德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军事方面。他作为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党的建设问题也十分关注。朱德同志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述,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 朱德同志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时期,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他从自己和中国革命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中深切感到,无论是推翻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还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断然不能获得成功的。 朱德同志早年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战争,强烈地寻求过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斗争的结果使他感到,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任何别的阶级,都不能使革命达到胜利。他在《辛亥革命回忆》一文中写道:“辛亥革命的最后失败,完全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近代化运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旧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亦即旧中国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走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端。当时,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已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庞大社会生产力,正挟其廉价商品,加上近代化的军事实力,迫使一切后进国家都在灭  相似文献   

10.
任继愈同志几年来发表了一系列论述和批判儒教的文章,主要是针对"封建社会的圣人"、"具有高度尊严的教主"、"高贵的素王"的孔子及其学说.作者认为:儒家是宗教;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直接继承了殷周奴隶制时期的天命神学和宗教思想.并曾多次指出,朱熹"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集大成的人物."又说:"朱熹的思想属于宗教,他的哲学思想是为他的宗教体系服务的."他认为,由于中国长期停留在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西方那样的产业革命,所以"哲学没有条件从宗教中分离出来,……这就造成中国封建时代  相似文献   

11.
<正> 钱学森同志把商品生产看作是第二次产业革命,我很同意这种看法,并认为是对商品生产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因此,我在一篇题为《商品生产也是一次产业革命》的文章中(载《广东社会科学》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作了一些发挥.近来我在重新研究钱学森同志的观点:“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叫产业革命.”按照经典作家的观点,商品生产起源于社会分工,而商品生产恰恰是“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因此,不如把社会分工作为产业革命.把商品生产作为生产体系来理解更加合适一些.这也符合列宁的观点.列宁认为“商品生产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因此,我把社会分工作为产业革命来理解;所谓产业革命,也就是生产力的革命,它和社会革命的含义是不同的.而社会分工恰恰也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按照马克思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4,(5):124-129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奇迹在近代电业发展领域早有先例。传统的观点认为动荡的政治经济环境制约了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但实际数据表明,近代中国电业发展技术趋同世界水平。这是发展中国家具有的各种比较优势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技术和制度因素的联合作用。但也还有近代中国特殊的比较优势,如没有对旧能源工业的过分依赖从而减少了发展的阻力,以及民族企业迅速跟进中展示出来的产业革命精神和企业家的能动因素等。这些特殊因素或许正是创造当年电业发展奇迹乃至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真正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一资本原始积累的特征,是区别有无资本原始积累的标准,不能加以忽视关于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资本原始积累的问题,朱伯康先生主张中国有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他说:“就中国论中国,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来观察资本原始积累问题,那么,中国就有自己色彩和特点的原始积累过程。”在各个曾经发生过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不同国家,有着自己不同色彩的资本原始积累,这是完全正确的。但问题是:这种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要是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所谓具有“自己色彩和特点的原始积累过程”,那么,它的“特点”应当是表现在发生时间的先后、规模的大小和在具体形式上有某些不同,不应当不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特征,不应当不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基本性质。资  相似文献   

14.
周振鹤 《中国学术》2003,4(3):262-268
社会的发展会使语言不断产生新词语,或者将旧词赋以新意义,在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候或不同文化接触交流的时候,这种现象就更加显著。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新词语(包括旧词新义)快速出现的时期,但都未能使中国基本话语系统受到根本性影响,或者说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近代科学技术与民族棉纺织业私人资本结合是东方型产业革命兴起的直接导因。日本明治维新完成了这一结合,由此实现了产业革命。洋务运动使近代中国拥有了第一批科学技术的人才群体,也促成了中国近代民族棉纺织业及其民族私人资本的诞生,近代中国由此具备了产业革命兴起的可能性。但由于晚清政府不能代表当时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造成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技术与资本相分离的道路,致使近代中国产业革命被窒息。  相似文献   

16.
深化改革,发展经济与廉政建设是怎样的关系,如何才能把这三者结合好?本文结合学习《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有关论述,就此作些探讨。一、深化改革是发展经济和廉政建设的必要前提我们是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发展经济伽强廉政建设的,因而改革在加快经济发展、进行廉政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必须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他一再告诫我们:“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①并强调说:“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③首先,加快经济发展有赖于改革…  相似文献   

17.
第四次产业革命将给中国社会生产范式和社会转型带来深刻影响。全文详细梳理了前三次产业革命对人类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机制,并基于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特点,从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第四次产业革命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认为城市化进程本质上是工业化推动下的社会转型过程,其中的矛盾问题有着必然性、历史性和长期性特点。新型生产技术通过对传统产业价值链的解构和再造,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联动方式和产业分工体系,进而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上三次产业革命,中国错过了前两次,本文立足史实,主要从市场化制度、专业化分工、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以及技术进步激励制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现今中国正积极参与第三次产业革命,中国应抓住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的起飞,争取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充当引领者。  相似文献   

19.
冯若松 《南方论刊》2005,(11):26-28
人类历史上三次产业革命,中国错过了前两次,本文立足史实,主要从市场化制度、专业化分工、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以及技术进步激励制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现今中国正积极参与第三次产业革命,中国应抓住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的起飞,争取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充当引领者.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经验,对实践的含义和内容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和科学规定。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客观的活动”;列宁把实践称为“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认为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环节”和“交错点”。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把实践的含义科学地表述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指出实践就是“做或行动”,是“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