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词中的方音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曲子词从题材内容到艺术特征,都有许多和唐宋文人词不同的地方,因此可以称它为敦煌词,在从前的一些研究者中,有人也正是这样称呼的。敦煌词主要是民间词。民间词就必然有一般民间文学的特征,如内容题材上的地方色彩,语言的通俗易懂和方音、方言的运用等等,一般的民间文学有这些特征,敦煌词自然也不能例外。我们在研究敦煌词或其他敦煌民间文学作品时,假如忽视了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的创建和研究,必须解决如何“述史”的基本问题.文学史哲学对文学史研究进行审视,归纳出以“自律论”、“他律论”为代表的两种最基本的述史模式和一些突破“自律”“他律”思维定势而提出的述史模式,这些述史模式在民间文学批评史研究的述史过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操作空间和一定的局限性.“综合性的话语分析”,是一种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的可能性述史模式,它具有较明显的理论生成和实践运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民间词散见于宋以来词的选集和宋人笔记中。清代朱彝尊编《词综》,始将一些民间词收在卷二十四和卷二十五中,胡云翼先生的《宋词选》则选入了一些较优秀的。宋代的民间词应该是很多的,而于现存的宋词中却极为稀少了。宋词现存约二万首,民间词约只占百分之一点五(据1965年版《全宋词》共收词19,900首,近年笔者辑出民间词二百余首,估计约有三百首。本文凡引用者俱见《全宋词》,不再注明出处。)民间词的大量散佚,是由于文人认为它们粗俗和不谐音律,予以简单地否定;又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憎恨它们鲜明的倾向性和强烈的现实性而亟于销毁;亦如鲁迅先生所说:“因为没有记录作品的东西,又很容易消灭,流布的范围也不能很广大,知道的人们也就很少了”(《门外文谈》,见《且介亭杂文》1953年版第95页)。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论述到民间词,可是“只提到敦煌发现的一部分,而于温庭筠以下的花间词人和南唐二主,南北宋诸大家,均不说起”(《中国俗文学史》上册,第19  相似文献   

4.
王锺陵 《学术研究》2002,6(12):109-114
“文学民间源头论”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一个理论,它的一条直接的形成路径来自于京剧的雅化及新文化人士对京剧雅化的批判。瞿秋白将阶级剥削理论运用到中国戏曲史的分析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史观;鲁迅对雅俗关系的阐述则相对深刻和全面,他反对的是文艺的士大夫化。然而在阶级观念日益膨胀的时代,简单的占有论被当成了文艺雅俗关系的全面理解,最终在文艺大众化、民族化思潮的推动下,形成了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正统和主流的文学史观。“民间文学源头论”不仅将文学形式的产生问题简单化了,而且还对雅俗两类文学的关系作了线性的、狭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王晓骊 《学术研究》2002,(2):111-114
今天的研究者对词体性的认识,一般都以宋代文人词为文本基础,但文人词并不能代表宋词的全部。当文人词日益脱离音乐成为诗歌的别体时,宋代民间词却一直沿着音乐文学的道路发展,并在城市市民文化的孕育下遵循着市民阶层自己的文化要求和市民文艺的发展规律演变着,由此,宋代民间词的发展便具有了曲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在文化体征上,宋代民间词具有市民文艺特征;在表演形式上,具有表演化和伎艺化倾向;在文体形式上则具有句法自由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宋代著名词人中,柳永是一个争论较大的作家。自有宋一代始,世人对他的评价就毁誉不一,有的称颂他为“名宦”,有的却斥骂他为“无行”文人;有的说他“傲睨王侯”,“厌薄宦情”,有的却说他“薄于操行”……这种争论历经千年,一直延续至今。建国以后,随着理论界政治气候的变化,对他的毁誉也是时起时落,或上或下,这种起落上下大大影响了对柳永研究的深入,也影响到对他的词作出正确的评价。评论一个作家,首先必须了解他的时代和他的思想,否则,我们就很难对他的作品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长期以来,对柳永的评价褒贬不一,对柳永词的研究很少开拓,我们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他的时代特征,对他的思想缺乏正确的理解。为了正确评价柳永和他的词,本文想结合宋代的社会风尚,对柳永思想评价中的两个流行的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并对柳永的思想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文学民间源头论”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一个理论,它的一条直接的形成路径来自于京剧的雅化及新文化人士对京剧雅化的批判。瞿秋白将阶级剥削理论运用到中国戏曲史的分析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史观;鲁迅对雅俗关系的阐述则相对深刻和全面,他反对的是文艺的士大夫化。然而在阶级观念日益膨胀的时代,简单的占有论被当成了文艺雅俗关系的全面理解,最终在文艺大众化、民族化思潮的推动下,形成了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正统和主流的文学史观。“民间文学源头论”不仅将文学形式的产生问题简单化了,而且还对雅俗两类文学的关系作了线性的、狭隘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宋代边塞词是古代文学史中较为独特的一种文学题材,其鲜明的地理印记,不仅深受中国古代中原农业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深远影响,也有当时宋代文人对边塞地理和边塞问题认知的直接反映,并借助多种地理书写方式来进行边塞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关于调的起源问题,自宋代以来一直在进行探讨。有从时代或作者立论的,以为词起源于梁武帝的《江南弄》或降损帝的《望江南词》;有从体式上探源的,把词追溯到诗经和楚辞;有从音乐上探索的,认为词源于汉魏乐府。到了近代。有人提出了词“源于民间”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这种说法一直兴盛不衰,成为词学界在词的起源研究上取得一致的看法。如:建国后所编著的几种较为通用的文学史教科书,都主张词“源于民间”。另外,本世纪初敦煌藏经洞的被发现,以及随着敦煌曲子词的整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词“源于民间”的说法也起到了极大的影…  相似文献   

10.
宋代二百年间,词由被斥之为“词多郑卫”“无复正声”①的民间词和作为艳科、多为代言体的花间尊前的宴乐文学,逐渐变为充满士大夫文人风雅情志的精致的阳春白雪绝妙好词。这种由俗而雅的演变,是宋词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探讨。宋初词坛,就文人创作而言,主要沿袭花间、南唐词风,或深婉,或明丽,多小令之作。至于民间创作的情况,由于史料的缺乏,使我们不能详知。但是,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的一百多个大至可容千人的勾栏瓦舍,“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民间文学史”是依据“民间文学”的观念对民间文学的历史形态及发展逻辑所作的描述与建构。自从新文化运动引进了西方的“民间文学”学术观念以来,经过长时间的尝试与积累,如今,中国民间文学史已从中国文学史的特定组成部分逐渐生成为一种独立的学术样式。在引进西...  相似文献   

12.
中唐文人词的作品数量与初盛唐相比 ,已有所增长 ,表明文人词的作用正在摆脱那种偶尔染指、零章单篇的偶发状态 ,逐步走向自觉与熟练。“依调填词”已经成为中唐文人的一种较自觉的创作实践。表明这个时期文人在音乐文学形式及创作方式等理论观念上已趋向明确和成熟。在内容题材方面 ,中唐文人词的创作正逐步突破宫廷娱乐的狭小范围 ,有所扩展。在艺术风貌方面 ,中唐文人词既表现出受近体诗和民间词双重影响痕迹 ,又体现出文人词特有的艺术风采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时代问题,几十年来在文学史研究中有一种观点已成定论.本文对这种观点的依据重新考察辩析,提出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应在东汉初年.当代研究者多引钟嵘《诗品序》中一段话为主论依据.其实钟嵘并没有文人五言诗到班固时代而不成熟的看法,他说班固《咏史诗》“质木无文”是他对班固诗风的批评,并不涉及五言诗是否成熟的问题.班固的《咏史诗》从用的、内容表现、体裁方面看实际已很熟练.其写的“质本无文”,与他的文学观念有关.本文认为.要探讨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问题关键在于弄清西汉文人五言诗的创作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说的主流实际上是由宋元话本发展起来的章回小说。宋代产生的白话话本小说,实质上就是中国小说的起源。然而唐传奇也给后代小说的发展以影响,但由于文言文体,使其仍局限于“文人学士”的圈子里,隶属贵族文学,并没有形成多大的社会影响。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它们大多产生于民间,在民间发展后才被文人重视,接受并加以发展、改造。宋话本小说就产生于宋代“市井细民”之中,并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摆脱了“文人、贵族”文学的种种束缚,以“市民文学”的面貌展现了崭新的文学形式。宋话本小说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5.
樊宗有 《兰州学刊》2004,(3):256-256
词是我国诗歌园地中的奇葩。它与《诗经》、《楚辞》、《汉乐府》一样,都来自于民间,与音乐有密切的联系,都走过了由“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地位转变过程。词兴起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词发展到宋代,出现了百花争妍、万紫千红的空前盛况,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魅力,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与汉乐府、唐诗、元曲相映成辉。仅收录在《全宋词》中的词人共一千三百三十多家,词作品共一万九千九百余首。大批的作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促成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又一巅峰。自然,宋词的兴盛也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一、词与曲结合,使词…  相似文献   

16.
竹枝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诗体.所谓竹枝词,又称柳枝词、竹枝歌,原是四川东部夔州一带的民歌.这种民歌,曲调宛转,节奏轻快,可与舞蹈、音乐相结合.歌者歌竹枝词时,往往手执竹枝,边唱边踏步,有时则伴以舞蹈动作,故名“竹枝”或“柳枝”.竹枝词源远流长,大约起源于战国时期,正如当时两湖地区民间流传的“九歌”一样,在东川一带的民间极为流行.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有一段时间辗转于巴山楚水一带任地方官.由于比较接近民间,刘禹锡很注意向民歌学习,因而写过一些竹枝词,开文人写作竹枝词的先河.鲁迅曾经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指出:“唐朝的竹枝词和柳枝词之类,都是无名氏的作品,经文人的采录和润色之后留存下来的.”“偶有一点为文人所见,往往倒吃惊,吸入自己的作品中作为新养料.”刘禹锡是一个善于向民歌学习、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的诗人,他写的十一首竹枝词可谓首首佳妙,字字珠玑.和刘禹锡同时代的诗人,例如他的好友白居易也写过一些竹枝词.此外,李涉、皇甫松等亦有竹枝词问世.宋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她的《词论》是宋代第一篇系统的词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有关词的理论的批评文字.在《词论》中,她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毫不隐讳地批评了词坛上不少的名家.为此,引起过众多的评论,褒贬不一.当然,其中不乏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但是我认为,要全面地、公正地对待《词论》,必须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三、民俗文化学的兴起《续)丙、通俗文学登上文坛唐、来以来,那种产生和流传在城市的通俗文学逐渐兴盛起来。到了明、清时代就更加发达了。现在所谓文学史上的“四大小说”,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从作品的种类看,除了一般较大型的小说、戏曲外,还有小型的小调、俗曲等。当中占重要地位的是小说。前期它的产生过程及演变,据一般推测,大略如下。先有一些民间流传的故事,城市间的民间艺人把它收编起来(中间可能还有“书会先生”的参加)给以讲说和不断修改。后来,某些文人学上看上了它,又把它修订、编纂(或大力再创作),印行出来…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20世纪文学的思考仍然是学界所关注的焦点。尤其引起我深 思的是中国20世纪后半叶,即建国以来这段文学历史的命运走向,即在目前所流行的史学研 究框架中,当代文学史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当代文学史讨论翻来覆去乏善可陈的原 因何在?坦率地说,我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现状,特别是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格局感到非常悲观 。现在很走红的一批研究者只是把西方后现代理论一知半解地移植过来,简单地作为中国后 现代派研究方法介入到文学史写作中。而在我看来,这种自80年代以后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 论来梳理中国八九十年代文学的治史方式,与老化了的治史思维实际是一脉相承的。我深感 在这种貌似很新的“操作”手段背后,隐藏的是低水平的学术重复。面对纷纭复杂的文学现象,我们究竟该采取怎样的心态与方法来梳理文学史?改变思想方 式的根本,我想是应该先审视一下当前文学史研究的三种格局:一是对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 重新排列座次。这种研究方式一度在学界非常流行,而在我看来这种学术风气对研究生的培 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二是以“空白论”来回避历史。比如对待“文革”文学,不少研究 者就采用把该段历史淘汰出局,抹掉它在文学史上任何痕迹的粗暴态度。三是把过去在文学 史上因政治等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试论梦窗词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文英的梦窗词在南宋后期的词坛上最具艺术独创性,闪烁着奇光异彩。吴文英总结宋代婉约词创作经验的“论词四标准”所强调的协律、典雅、含蓄、柔婉,都体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梦窗词不仅有婉约词的这些一般的特点,重要的是它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使南宋婉约词继姜夔之后又实现了一次重大的艺术革新。梦窗词在当时和后世都发生过重大的影响,近年来它还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浓厚兴味;这“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的艺术奥秘的确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地去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