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味”诠释樊宝英,邓新华中国诗学是一门范畴诗学,许多范畴具有较强的诗意性。诗理的呈示不是重论辩逻辑,通过形而上的实证分析来求得,而是重领悟直观,通过形而下的象示会实现。在其表述形式上,往往通过清同简要、点到即止的冥会方式去激发读者,妙悟诗理。中国诗...  相似文献   

2.
张娅 《今日南国》2008,(13):12-13
杨敏德1952年出生于纺织世家。外祖父1933年在上海创立的美亚织绸厂曾经让中国丝织品夺回了被日本绸缎挤出的南洋市场,在香港有“纺织大王”之称的父亲杨元龙1977年一手创办了现在的溢达集团。杨敏德先后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并于1976年到纽约市的第一波士顿公司(First Boston)工作。1978年由于父亲患病,她回港参与家业管理,1995年正式接下集团主席的权力棒。她还是迪生集团主席、香港“珠宝大王”潘迪生的第一任妻子,女儿潘楚颖同样毕业于哈佛大学。  相似文献   

3.
王枫  田萍 《华人时刊》2008,(2):48-51
当人们还在为风行天下的“中国制造”摆脱不了出口量大、利润率低、商品档次差、产业难升级、企业没有定价权的困局痛心时,“中国指数”犹如一声惊雷,在商界炸响。先是“义乌小商品指数”诞生,接着“塑料价格指数”亮相,一年后“纺织指数”公布。这些指数的发布,是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企业快步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魏晶 《华人时刊》2010,(1):32-33
在风光旖旎的中国丝绸纺织重镇——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只要一提起在这里经商的闽南人,许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在这里创业的吴江市闽南商会永远名誉会长、福华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清岛。他被盛泽人亲切地称为“闽南儒商”。多年来,他用勤劳和聪慧在他乡默默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发轫于汉代的《诗经》学,并不是把《诗经》作为文学作品来研究,而是把它作为经学来研究,由此奠定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诗经》研究的基础,后来的研究都逃不出它划定的大框框。传统《诗经》学的致命弊端,就是完全脱离《诗经》的文学性,因此而导致明显的“误读”。这是由中国经学的性质所决定的,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某些特点。我们既要立足于遗产的清理,同时,也要在“诗本义”的解读和破译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诗界革命”新论马卫中,张修龄清代,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一系列摹古与变古、学唐与学宋的理论纠缠和创作实践,进入同、光以后,随着原有生活秩序的打乱,变法维新运动的崛起,一些具有改良革新的政治愿望和文学思想的知识分子,打出了“诗界革命”的旗号,形成了争写“...  相似文献   

7.
里尔克这位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通过“邻居”这个关键而又复杂多义的意象,抒写着诗人对超越性的、丰盈的存在的切近。同时,他又在仅有的儿首表现“邻居”意象的诗中.确认人类能够切近的能力和骄傲,从而获得现世救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纺织服饰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服饰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决定的,社会心理就是纺织服饰发展过程中关系非常密切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为了更好地阐述中国纺织服饰的发展与特征,本文立足社会心理,分析了其对中国纺织服饰的三方面影响和作用,即对纺织服饰发展的导向作用、对纺织服饰时代特征的映射作用以及对纺织服饰价值的选择作用。论述社会心理对中国纺织服饰的作用,目的是为了正确认识和运用当前的社会心理,从而引导中国纺织服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中,潜藏着一股“世界主义”思潮,既有打破“国家中心论”的较低层次的世界主义,有打破“区域中心论”的较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也有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最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的各种形态,齐备于中国哲学家的头脑中,这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值得认真发掘。从原有的哲学格局看,西方哲学的视野主体上还是“地球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的,基本上还是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为主。但中国哲学的“世界主义”视野提供给人类一种伟大的智慧:要解决人类的问题,就不能以人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类之外;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就不能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与人的关系之外;要解决地球的问题,就必须突破“地球中心论”,必须置身地球之外。换言之,不突破“地球中心论”,不突破“人类中心论”,恐怕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不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不解决物与物的关系问题,恐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中的“世界主义”视野,是打破各种“中心论”的一把利剑;它使中国哲学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痛苦中心论”、“生命中心论”,更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10.
“诗禅相通”说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近年不少学者作了研究。作者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现代视野与框架对这个命题作了较全面深入的探讨。本文探讨了诗审美态度与禅的态度各自的内在意义,以及两者的同异,指出在西方美学没有引进中国之前冲国诗论家以禅沟通诗,以禅的态度沟通诗审美态度,是一种有理论价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王梦 《山西老年》2014,(9):50-50
黎锦,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黎锦制作精美,色彩鲜艳,花纹图案多样,黎锦的服饰主要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等,黎锦筒裙绚丽多彩,黎族妇女还要在上面镶嵌珠宝、云母片、贝壳片等装饰,堪称绝美。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工艺分为四大类:纺——主要工具有手捻纺轮和脚踏纺车。手捻纺纱是人类最古老的纺纱工艺,这种工艺使用的工具为纺轮。黎族聚居区有极为丰富的木棉、野麻等纺织原料。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诗学贵意象.早于六朝时期,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的《神思》篇中,就率先揭橥了意象的概念,说“寻声律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并认为“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他用《庄子·天道》中轮扁斫轮的典故,说明作家创作时务必依据自己头脑里的形象挥笔写作,正象轮扁斫轮时总是依凭脑中车轮的形象操作一样.“窥意象而运斤”,作家的构思、创作离不开意象;所以有人提出,诗歌的创作过程是“意象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在“公德正义”层面解读“恶”,加之他主张人类恶性的普适存在,使他成为西方政治传统最初源头的开拓者。商鞅等中国古代思想家在“私德正义”层面解读“恶”,并强调人类恶性的非普适性,从而成为君主专制主义和法律工具主义的鼓吹者。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诗味说”浅识杨从荣毛泽东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五十余首诗词珍品,这些诗雄奇、豪放、华美、瑰丽,具有惊天地、撼世人的艺术魅力,作为中国诗词之瑰宝,将永远载入中国的诗歌史册。毛泽东诗词创作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他半个多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离不开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加入WTO以后,将对南通纺织服装行业产生的影响和提供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为提高竞争能力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审美特征之一就是“诗中有乐”,本文主要就诗歌自身的音韵结构规律、诗歌与音乐之相互借鉴融通关系以及审美情趣的殊途同归方面进行了讨论,这将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蕴含别样艺术的艺术审美特质,彰显艺术的多元审美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系列文章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比较文学的有关问题。何云波的文章着重探讨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对建构总体知识学的意义与启示;焦静芳的文章揭示货币与文学的关系;左芬、林文兴、杨芳则分别以诗人彭燕郊的三首表现绘画、音乐、舞蹈的诗为例,探讨诗人如何用诗的语言去表达绘画、音乐、舞蹈的意境;谭琰的文章比较中国传统诗、画中空白的审美意义;姜攀、刘海花则分别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与园林、插花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的长河中,社会的发展始终是由人类来推动的。人类的生活变迁往往成为时代变化的载体。古代的中国,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婚姻形式的变化,以及其在各个时代的不同表现,皆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生存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意境与生存境况密切相关,诗中境界是对生存境界的摹写。和谐的静境是赏心悦目的画图,田园生活是诗歌意境的范本,桃花源是幻境中的安居之所,"邓林"是对美好生存境况最初的描绘,诗人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古典诗歌意境的愿型。《诗·斯干》是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安居图,是远古时代人们居住环境的形象写照,原始人的山水居室就是一个充满着诗意的世界,是中国古典诗歌意境之源。  相似文献   

20.
说“诗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提起“诗眼”、“词眼”就会使人想起那些几经锤炼,在诗、词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字眼。这是不错的。但如果我们进一步作些考察,就会发现这样的理解还是不够全面的。“诗眼”、“词眼”这些概念的出现,并不太早。一般只能追溯到宋、元。如有人曾指出:“‘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诗眼’:‘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范温的诗话更以‘诗眼’为名,题为《潜溪诗眼》。‘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词旨》分八部分,其六专论‘词眼’。虽然‘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