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全球化进程中伊斯兰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西方的挑战和侵蚀.20世纪70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迅速发展,中东反美、反西方的情绪高涨.海湾战争后,伊斯兰与美国的冲突有所加剧,一些极端势力乘机迅速膨胀,恐怖活动不断升级,直至发生9·11事件.尽管这一事件本身不能算作"文明的冲突",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伊斯兰世界对此的后续反应有可能导致西方与伊斯兰的对抗,引发文明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王鹤璇  林晶 《现代交际》2024,(2):10-18+121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主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表征,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统一以及世界文明普遍意蕴与中华文明个性特征的统一。作为人类文明谱系中的新型文明样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并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参考。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事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根据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重要战略地位,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成果上的一个新发展,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新进展。在生态文明视阈下解读中国梦,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波德莱尔曾说:“人心易变,却远不如城市面貌变化之速。”尽管这句话描述的是19世纪的巴黎,可是运用到21世纪正在为夏季奥运会做筹备的雅典,似乎也不为过。雅典,这个为复兴奥林匹克而大兴土木的文明古城,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步伐。2004年8月的夏季奥运会将在这座城市举行。希腊是奥林匹克的发源地,但短短几周的运动会就能真正将古奥林匹克精神复兴吗?筹备奥运的过程似乎并未使雅典重拾古奥林匹克之辉煌,却促成了一个国  相似文献   

5.
在夏商周之前还存在着一个虞代。虞代在先秦典籍之中都有明确记载,而且近代考古学的兴起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虞代的世系也可以据相关文献得到考到,这些都证明了虞代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才是中国文明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衰败过程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重点对中国19世纪末不可逆转的政治衰败的过程及其前因后果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剖析。作者认为,清王朝政权结构的脆弱性构成了政治衰败的内部动因,而西方文明的挑战则构成了政治衰败的外部动因。辛亥革命虽然顺理成章地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并没能扼止政治衰败的过程;相反,由于革命后权威危机的出现及其应对措施的失败,这一衰败过程进一步加深,几达于政治分裂和社会解体的程度。20世纪初叶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因之而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7.
作为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的一个重要参与,“文化民族主义”并非一个陌生的名词。对中国而言,它是一部分国人因国家的生存困境而在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层面上所产生的文化焦虑。具体说,尊重和卫护中华文化,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审慎吸收现代西方先进文化,以重建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期望由民族文化的复兴而至民族国家的复兴,是20世纪尤其五四后中国文化民族主义思潮的主流。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演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在此无意对这一复杂的进程作全面考察,而仅对现代新儒家在其重建儒家精神背后所具有的民族国家关怀作一…  相似文献   

8.
张顺军 《现代妇女》2014,(12):107-107
文明校园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环节。德育层面上,文明校园建设定住服务于培育具有现代文明行为的合格大学生,而文明校园建设需每一个大学生通过规范自身的文明行为来实现。高校文明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文明行为培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根据这种关系进行科学性的创建,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可以达到二者相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影响世界的中国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政治软实力的核心是理念。中国过去30多年的迅速崛起引来了世界的关注,但中国崛起背后的理念似乎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少人甚至认为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并没有产生大的理念,更有人认为中国还处在过渡阶段,最终还是要全盘接受西方理念,融入西方文明。笔者认为,正是中国自己独特的理念才使中国避免了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的厄运,才带来了今天整个国家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
谁能诉说远去的历史 地球从诞生之日到现在大约已有46亿年,而人类的历史不过300万年左右。达尔文对此有过形象的比喻:“如果用现在的1年代表5000万年,地球已经相当于92岁。最早的植物和动物是在地球84岁时才出现的,人类的出现不过是8小时之前的事情。而人类却在不到2小时前便开始了农业活动,如此推算,工业革命经历的时间还不到5分钟。”但仅仅在这5分钟里,人类的文明进程却大大改变了地球本来的面貌,当然也改变了地球气候系统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生态问题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如环境破坏和气候变暖。自十七大开始,我国加快创建新型工业化的步伐,着眼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我们应该自觉地尊重自然,主动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球化潮流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伊斯兰世界对全球化的反映及全球化形势下的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矛盾进行了分析、阐述后认为:全球化是现代化运动的继续和深化,是冷战后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市场的发展.伊斯兰世界兴起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及其复兴运动是对这种源自西方现代化过程的否定、批判和抵制,是对当前全球化运动所做出的一种强硬回应.各种文明间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冲突,但绝不是一些人预见意义上的冲突.把伊斯兰教等同于威胁西方的原教旨主义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相似文献   

13.
学校改进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成为一个较为清晰的领域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在21世纪后才开始在真正意义上对学校改进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改进的概念、学校改进中的合作关系及其改进路径与策略等方面,但是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改进系统的全方位立体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青年的崛起与近代国家的形成有惊人的一致性,而在后现代化社会中,青年的创造性与新文明形成之间的也存在着重要关联。每一个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都将遇到青年的崛起与新文明形成的课题。20世纪青年运动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以及对新文明、新文化的构筑与向往,直至21世纪初青年运动的再一次兴起都是一脉相承的。要关注世界史中的青年,更要关注青年的崛起与新文明形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社会形态。广义上,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狭义上,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理念,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和提供丰富的生态滋养,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蓝图一步步化为现实,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邱捷 《炎黄世界》2011,(7):15-17
广东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不到一个月,全国许多省份宣布脱离清廷独立,而广东却在一个月后才宣布独立,落在许多省份之后,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和随后西方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对中东和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阿拉伯世界在政治层面做出反应的同时,在思想文化层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矛盾将如何解决?是按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任其发展下去,使西方、东方都受害,还是以文明对话的方式来解决,使双方都受益.对此目前虽有分歧,但放弃冲突,走文明对话之路已成主流,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繁荣,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这集中体现在“全球问题”的加剧。生态文明是工业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文明形态,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作为根本目标,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倏忽而去,21世纪进入了第二个10年。100年前的此时,中国正在经受巨大的转折。按照朱学勤的说法,是改革和革命在赛跑。最后,革命战胜了改革,武昌起义这个小事件逐级放大,直到清帝退位。而且,退位的不仅仅是一个皇帝,一个王朝,还有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与此同时,整个世界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资本成为这个地球最大的主宰,推动着现代化的全球化和全球化的现代化。人类多样化的文明形态,被工业文明所格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