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措施。高校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以"三项教育"为主要内容;其次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方法上有的放矢;再次在教育渠道上多元交融。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措施。高校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以“三项教育”为主要内容;其次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方法上有的放矢;再次在教育渠道上多元交融。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均有不同的体现;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在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发挥着导向、熏陶、实践、整合规范等功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当前,要通过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并与公民道德教育、文明修身教育、“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课题组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基本良好,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亟待加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关键在教育,学校要构建合理的目标体系,把民族精神的教育贯穿到各种内容体系中,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大学生塑造民族精神.在教育过程中,注意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民族文化教育与外来文化教育相结合,培育富有时代感的新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应对各种挑战的需要;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资源、大力促进民族精神创新发展和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帮助学生确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养教育,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得以存续的精神血脉。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地域优秀文化孕育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有着战略意义,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描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高校当前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要举措应该是: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发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着力营造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互联网在推动全球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当代青年的民族认同感、自信心、责任感。网络的普及使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日趋复杂化,民族精神培育的机制、内容、途径及方法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从网络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困境入手,阐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它在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3.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起源".本文将首先说明黑格尔为什么要以"感性确定性"作为<现象学>的开端;其次,我们将阐明黑格尔本人对"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分析过程;最后,我们将指出黑格尔在此处用语言瓦解感性确定性时所犯的错误,并就此提出我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背景凸显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新的理念和新的目标定位,创新方式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找准着力点是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期货期权是期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目前虽没推出期货期权,由于它对深化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其产生、发展和壮大是必然的。期货期权的主要作用是为期货提供避险工具,但同时它本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风险。借鉴国外期货期权风险管理的经验,探讨我国期货期权风险的管理,对日后推出期货期权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现代美学的主体间性而言,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是前主体性的主体间性,即主客体尚未充分分化、主体未获得完全独立状态的主体间性。中国美学的意象概念就是这种古典主体间性的体现。意象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意与象的合成过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意象通过审美感兴而产生,突破物我、人我的屏障,达到了主体间性的审美境域。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的价值定位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进程中具有根本性前导功能的首要问题;法治价值在价值载体、价值指向和价值形式及价值重心诸方面都具有与法律价值不同的独特属性;从价值形态上讲,它是一个由法治的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构成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