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6,(10):139-143
电影带有先天的工业化基因,视听觉震撼的影像叙事昭示着制作成本的高昂,观众选择观看源于根据包装精美程度选择商品的适配补偿心理。个性化的影像叙事离不开工业技术的支持,但过于强调工业化技术的"炫技"会破坏电影叙事的整体美感。类型化经典叙述模式的形成,是电影制作者针对观众的美学需求逐渐形成的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特征的工业动态系统,溢出标准化常规的叙事结构,可能会引起观众观影的不适,探索影像叙事的工业性与艺术性,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何嵩昱 《社科纵横》2008,23(5):109-110
在影视文本中,影片叙事策略的运用和叙事类型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影片制作人把握世界的力量和操纵权威的信心.通过对新时期女性电影叙事类型的考察,可以看出新时期女性电影制作者们尚缺乏把握世界的力量和操纵权威的信心,中国女性要想获得权威的表达、建构有力的"女性叙事话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考察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入手,沿着泰勒的思路,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适应环境,主宰环境的一种群体的综合性行为能力。文化可分为两大类型或曰两大系统;这两大类型或两大系统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文化结构,具有着自己的特征。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最基本的功能是将无数的个体联结为社会,并将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缀结为历史。  相似文献   

4.
思考电影,思考世界[法]让一皮埃尔·艾斯格那齐何振淦译冯韵文校电影当然是电影工作者的事,但也是电影爱好者的事。可以把电影爱好者定义为对刚看过的影片提出看法的观众。电影爱好者以某种方式使电影存在,谈论电影,赋与电影以一种有意义的地位,发现其内在联系。电...  相似文献   

5.
李铭 《社科纵横》2011,26(1):165-168
《太阳帝国》是上世纪80年代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一部好莱坞大片。影片以一个英国男孩吉姆的视角讲述了抗战时期在华西方人的故事。本文通过调查中国观众对这部影片的接受反映,以萨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工具,发掘电影所隐藏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意图,以及在传播中采取的后殖民主义文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弱关系的弱势及其转化——“关系”的一种文化阐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艳 《社会》2007,27(4):175-175
本文试图对“关系”的文化特质加以探讨。作者首先梳理了学界有关“关系”的文化论题、结构论题和工具论题,并阐明了重拾文化论题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有必要突破以往过于倚重中国社会本土概念的文化阐释方法,寻求更具有普遍意含的社会学概念和理论工具来界说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关系”现象。作为一种初步尝试,作者提出,社会网络理论中的弱关系概念对于认识中国社会的“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作者看来,在中国社会,“关系” 是与家族(或家族)内部关系相对应的一种社会关系形式,前者以弱关系为特征,后者以强关系为特征,两者在满足的功能、成员的可供选择性、规范性和社会分层效应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作者认为,“关系”实际上是指导社会成员处理某些家庭外部社会关系的行动模板。作者还提出,中国的“关系”不仅是一种弱关系文化,而且由于它善于促成弱关系向强关系的方向转化,善于从弱关系的动员中释放出巨大的社会能量,因而深刻地塑造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7.
1999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洗澡》是一部优秀的影片,虽然整部影片没有出现一位漂亮的女主角,没有跌宕离奇的故事情节,却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还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肯定,影片中什么能够吸引如此广泛的中外影视观众呢?从社会工作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类型电影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型电影生产制作的缺失是中国电影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本文从(类型电影的生存条件、制作基础、动力资源)三个层面探讨中国类型电影的生存和发展,建议建立产业化电影体制,树立完整的类型观念,按照类型电影规律及市场需求拍摄影片,进而形成自己的制作规范,达到一定的总体规模。  相似文献   

9.
林咏 《学习与探索》2012,(3):140-143
"谜题电影"是一种跨类型电影,其"谜面/谜底"式"编码/解码"机制贯穿导演、电影文本和观众三个层次:导演在制作电影时具有自觉意识,将电影作为一个携带"谜面/谜底"的特殊文本进行"编码",误导观众远离事件真相;电影文本中事件的逻辑因果紊乱,文本自身犹如一个放大的谜语,蕴涵"谜面/谜底"双重结构,等待被"解谜";观众反复观看电影,通过其心智的"解码"行为,主动参与到文本重构中,逐渐完成"电影拼图"揭示"谜底"。华语谜题电影已成为世界谜题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推动着当代电影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青春类型电影,大体走过了一条从"青春万岁"到"青春残酷"再到"青春消费"的道路."第六代"导演是青春电影创作的主力军,在后现代语境下,当代青春电影设法展示了一代电影人对政治的思考、对文化的反思.但本真的迷失与缺位是中国青春电影始终无法规避的硬伤,一味将青春影片商业化,淡化了青春电影所拥有的深刻文化意义和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1.
高玉  梅新林 《学习与探索》2004,1(6):136-140
中国近代文学是一种过渡性的文学类型,它具有自己的本位性,表现为变动不居、价值多元、内在的紧张与冲突、探索与创造等特征。近代翻译文学是中国近代的本位性文学。确立中国近代文学的本位观对中国文学通史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影、电视越来越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影视受众心理和需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本文以受众研究为基点,以北京市民收视行为与趣味和观影行为与偏好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针对中国影视受众的需求总结了中国影视发展现状的问题,目的是为建立中国影视民族受众理论提供客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陶卫宁 《唐都学刊》2010,26(5):88-92
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表象,是刺激旅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旅游目的地社会表象形成过程中,影视传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视传媒区别于其它媒体的特点、议程设置功能、受众文化心理结构等特点以及大众传媒背景等都会影响旅游目的地影视社会表象的形成。影视社会表象的"社会共享性"与"行为说明性"决定了影视旅游是一种必然的大众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制作技术水准突飞猛进,重视视听感官刺激的大片成为电影人努力的方向。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期,中国电影从崇尚技术逐渐向彰显平民魅力转变。在审美形式上,近期中国电影热衷于通过打破界限消除深度带来惊异和快感,打造银幕内外集体狂欢的景观。然而《阿凡达》的到来重新激起了中国电影人和观众对新技术的狂热,由此展开了对3D立体电影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尹德翔 《求是学刊》2005,32(5):92-97
自鲁迅以来,传奇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文体之一种,历来为学界所公认。而牛津大学杜德桥的《〈丁约剑解〉:唐代叙事作品分类的一个难题》一文,通过对《唐阙史.丁约剑解》的分析,对传奇这一分类的意义、明确性及其在阅读和批评过程中的实际效果都提出了质疑。文章追溯了鲁迅对唐传奇问题的论述,针对杜氏的文章,结合对《丁约剑解》的评议,讨论了传奇文标准,区别了“传奇文”与“传奇集”在分类上的不同情况,论述了传奇分类的合理性,提出了把握古代文言小说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可婷婷 《唐都学刊》2006,22(2):149-152
“真人秀”节目泛指由制作者制订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真人秀节目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的收视热潮,新的节目形态和营销理念也在电视业界引起广泛关注。以传播学为框架,从大众传播、受众研究、生产流程、传播方式等不同侧面分析,真人秀是一种新型的综合型电视娱乐节目,集中了纪录片、电视剧、游戏节目之长,集戏剧性、娱乐性、纪实性于一体,大量采用跟踪拍摄等纪实手法制作的节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以央视《百家讲坛》为代表的学者以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的文化传播现象,本文率先提出“经典代读”这一核心概念。“经典代读”的文化缺失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受众出于对文化的渴求,被动地接受学者对经典的解读,导致自主阅读的角色缺位;媒体受商业利益驱动,以至于文化策略运用失当,文化角色定位偏移,因而出现角色越位;学者受制于大众媒体的强势导控与“受众为王”的商业逻辑,由文化理想的导航者蜕变为大众趣味的迎合者,导致角色错位。面对以上缺失,相应的对策是:聚合大学、公共图书馆、媒体等诸多社会公共资源,一同促使由媒体主导的经典“代读”向公众自身主导的“自读”转变,以此重建公共知识空间。  相似文献   

18.
李豫  于红 《阅江学刊》2011,3(1):81-90
清末民初发生在上海的石印鼓词小说文化现象是近代以来中国俗文学文化传播转型的一场重要文化事件。这不仅使原本传统的雕版印刷工艺转型为西方先进的石版印刷工艺,而且将原本书坊出版的木刻鼓词小说的局域范畴销售传播模式转化为全国性的网络辐射化销售传播模式,这是一场将传统传播的手段、范围、速度、受众、目的全面转型为近代传播的文化革命,对于当时俗文学作品及其观念在全国范围的阅读传播、尤其是江南地区的阅读传播,起到了引领作用。大批上海的中小书局则是这场文化革命的受益者,不仅维持了他们的商业生存,也促成了近现代时期多达五十年俗文学鼓词小说印刷市场的发展与繁荣。西方科技与中国传统印刷技术的前后相继,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则是促成这场俗文学文化革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的公民社会正在迅速崛起。公民社会能够沟通政府与公民,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制约政府权力,推进民主进程,有效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历史文化传统、当政者的价值理念、政治制度环境、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发展、公民社会自身的缺陷等一系列现实障碍。我国应该正视当下公民社会官民二重性的客观现实,借鉴后发国家已经成功的法团主义路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实现由国家法团主义向社会法团主义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借助现代化传媒,当代大众文化及其产品对广大受众精神世界的影响既有积极层面的内容,也存在诸多消极影响。面对大众文化媚俗倾向,学理层面和文化层面的文化批判是必要的,但更重要者还在于,大众文化及其产品经营者、制造者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在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意识到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使大众文化及其产品凸显更多的文化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