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评《九辩》陈桐生(汕头大学中文系)宋玉的《九辩》在楚辞发展史中是继《离骚》之后又一篇光辉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对《九辩》的价值,历来人们认为主要体现在抒发落拓不平情感。揭露社会黑暗和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这些方面。如果单从《九辩》的诗句来看,这些说法确实是...  相似文献   

2.
“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的重大公案.传世文献的重新解读和出土文献的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文献中的“诗三百”非实指其数,而是极言其多的一个“成语”.《国语》载《商颂》十二篇可证两周之际所存诗篇数目远非今比.一般认为,孔子整理《诗经》在其晚年,然据《孔子世家》,孔子47岁时已开始修订诗书.近年出土文献尤其是“清华简”中《诗经》类文献的公布,促使人们对历史上“逸诗”问题重新考虑.刘向校书时,以“中秘书”三百余篇去重留存今本三十二篇,从方法与数量上皆与孔子删诗相类.  相似文献   

3.
亓文香 《人文杂志》2012,(4):187-189
汉语典故文化源远流长,典故词语数量繁多,本文基于对《汉语大词典》中所有典故词语的统计和整理,从典故词语本体研究出发,从结构形式、形成方法、蕴含意义和典源文献等不同的视角对典故词语体现的中国文化内涵进行了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4.
文章起始于应用,是重实用的。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文章形式是甲骨刻辞,刻辞就是王室的占卜档案,青铜器的铭文,如《虢季子白盘》是记功文书,《散氏盘》是疆界的契约,《毛公鼎》是一篇诰命。同《尚书》相对照,《尚书》中也多应用文书,如《微子之命》、《康诰》、《梓材》等等。《周礼·大祝》篇说:“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这里的“辞”就具有应用文书的意思,把文书分为六类。《论语·宪问》上记载了“为命”的写作过程:“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从这种认真起草的过程,可以看出应用文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从神话意向和神话思维的角度看,《庄子》内篇的整体结构,是由七篇首尾呼应的小回环结构组成的一个首尾圆通的回环结构;《庄子》全书由内、外、杂篇组成的结构体系,是一个以北冥、混沌、玄水、芒昧为结合点和切点,依次循环往复,以游始、以游终,又以游始、以游终,首尾圆合、三重回环的回旋结构体系。这三重回环都是以混沌为起点和终点,从而象征道的永恒回归主题。  相似文献   

6.
《左传》、《国语》中的重民思潮伍星明,黄生文在《左传》和《国语》中可以看出,春秋存在着一股重民的社会思潮。所以称为重民思潮,而不叫做重民思想,是因为重民的观念虽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但却仅是散见于诸多人的言论中,尚无较为系统的理论、然而,这股重民的社...  相似文献   

7.
《庄子·杂篇》的《天下》和《寓言》中,称庄子的言说方式为“言、寓言、重言”,但这两篇文章对这“三言”的解释有很大不同,笔者已在《说庄子悖论》[1]一文中作了详细辨析。并进而认为,不能简单地从文体风格层面去把握庄子的言说方式,必须联系庄子的哲学思想,在“正在说不可说”这个哲学悻论的基础上去理解.本文意在以《寓言》将为本,重释庄子的言说方式。为了行文方便,先释“重言”。《天下》云,“以重言为真”[2]。郭象未注此句,而在《寓言》的“重言十六”云,“世之所重,则十言而七见信.”成立英疏云,“重言,长老乡间尊…  相似文献   

8.
重台     
陶宗仪《辍耕录》卷十有《重台》一词,谓凡婢之役于婢者,俗谓之“重台”;引《左传》昭公五年“日有十时,人有十位,而日臺为台”,及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辈,故舆臣台”二说为证;因以“台”乃十等之至卑下者。颜案:台为极卑极贱之义,容或取诸左氏;然“重台”之名,则昉于宋人或古已如此。宋高宗作《翰墨志》:“评书者谓羊欣书如婢作夫人,举止羞涩,不堪位置;  相似文献   

9.
《硕鼠》是一篇祈鼠的祝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风·硕鼠》是《诗经》在当代影响最大的一篇。各种注释、评介无不认为“硕鼠”是“比喻剥削者”。因而全诗“描写了人民由于不堪忍受沉重的剥削而想到逃亡,这在当时社会是带有反抗意义的”(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文革中更把《硕鼠》说成是一篇“阶级斗争的好教材”。《毛诗序》云:“《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过去一些学者,对汉人之说盲目笃信。然《毛诗序》说诗,非美即刺,常为后代所诟病。朱熹在《诗序辨说·柏舟》中即指出:“必使诗无一篇不为美刺时君国政而作,固已不切于情性之自然;而又拘于时世之先后”。  相似文献   

10.
<正> 康有为的《论语注》是一部很有特色很有价值的著作。不仅时《论语》的词语作了简明的训释,而且从经世致用方面,阐发了《论语》的义理,探索了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思想,可谓兼汉学、宋学之长。对康氏这部书,中华书局据《万木草堂丛书》刻本,重加整理标点,于1984年出版,可谓必要而及时。这里仅就点校方面,提出笔者浅见。整理者对这部书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康氏原著中的疏误之处,整理者也注意予以纠正。如《八佾篇》“子夏问巧笑倩兮”章,注(以下凡云“注”,均指康氏注)引《考工记》“画绘之事,后素功”,而误作“绘画”。《述而篇》“子所雅言”章,注引郑氏曰“读先王典法”,而误作“法典”。《子罕篇》“凤鸟不至”章,注引《礼·礼运》“河出马图”,而误作《礼器》。《子罕篇》“吾自卫反鲁”章,注引《史记·孔子世家》“《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而误作《儒林传》。《乡党篇》“齐,必有明衣”章,注引《既夕礼》“明衣裳用幕布”而误作《士丧礼》。《先进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出版的《补编》存在着大量相重的著录片。这些重片比较突出地反映在《补编》自重及《补编》与《合集》著录相重这两方面。本文把《补编》中的有关重片划分为三大类 :一、《补编》中的一部分著录自相重复 ;二、《补编》的部分著录片与《合集》相重复 ;三、《补编》收录了一部分相对比《合集》著录更有利用价值的重片。其中前两类重片是《补编》不应收录的 ,应当酌情剔除。后一类重片可与《合集》著录片互补。另外本文还对有关重片的著录情况进行了订补。  相似文献   

12.
黄崇浩 《云梦学刊》2005,26(6):35-38,42
关于《离骚》结构的研究,是一个颇具意义的学术课题。《离骚》主人公灵均经历了“四重境界”,全篇可以划分为四大段落。主人公的心灵历经四大阶段,最终将“心灵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而主人公在“四重境界”的活动,不仅符合形式逻辑的“因果律”,同时也符合辩证逻辑的“否定之否定定律”。但是,《离骚》主人公的情志变化的结局却是“悖反”的,这就使得《离骚》的结构成为一种“两难结构”,一种永远开放的结构:它使《离骚》获得永恒。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汉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之续篇,考释《汉书》词语46个。这些词语绝大多数既未被《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普通大、中型语文辞书所收录,也不见于仓修良主编的《汉书辞典》。只有个别词语虽被《汉语大词典》立为条目,但要么其书证远后于《汉书》,要么没有收录该词在《汉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语篇中,名词性词语是实现参与者的重要语法策略。将语篇中的名词性词语分为指称性名词性词语(涉及对参与者的首次提及)和照应性名词性词语(涉及对参与者的再次或多次提及)。实现参与者首次、再次、多次提及的名词性词语,构成了语篇照应或链状照应结构。  相似文献   

15.
李亚明 《殷都学刊》2007,36(3):120-123
在整理中国最早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营国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营国词语关系。《考工记》营国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文海》《同音文海合编》所提供的反切拟音资料为基准,用《番汉合时掌中珠》作为辅助佐证材料,对番文辞书《同音》丁种本、写本韵书《文海宝韵》和《五音切韵》韵图中的799个重唇音字与汉语作了比较和分析,同时利用已有材料对佚失的番语重唇音平、上声字的音值进行构拟。  相似文献   

17.
《江汉论坛》1981年第6期发表了王宗华、张光宇同志的《重评武汉政府继续北伐的战略决策》一文(以下简称《重评》).读后颇受启发,但也想提出几个问题来求教于王宗华、张光宇同志.(一)关于宁汉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重评武汉政府继续北伐的战略决策》的作者认为:"与蒋介石的主力部队比较,武汉政府的主力部队数量较多,战斗力也较强".还说:"军事形势对蒋介石是很不利的",等等.认为宁汉对立  相似文献   

18.
刘彩霞 《阴山学刊》2007,20(2):18-21
《字汇》是形义派字典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字典。它与《说文解字》、《玉篇》等字典共同对后世字典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在释字体例方面,《字汇》更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收字方面实行“正俗兼收”的原则;附录第一次达到全面的程度;字形严格遵循收字原则;注音一依《玉篇》,又有所发展;释义源流并蓄,但更重支流,读音义项比《玉篇》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9.
考释《汉书》所见辞书漏收词语50个。这些词语绝大多数既未被《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普通大、中型语文辞书所收录,也不见于仓修良主编的《汉书辞典》。只有个别词语已被《汉语大词典》立为条目,不过,或者其书证远后于《汉书》,或者在《汉书》中的意义为《汉语大词典》义项所无。  相似文献   

20.
通常都说西汉“重农抑商”。笔者认为,“抑商”之说与史实不合,“重农”之义亦当进一步研究。本文意在重新讨论西汉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商业政策,评论其是非得失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一以为西汉建国伊始即实行抑商者,主要根据为《史记·平准书》及《汉书·食货志下》(以下简称《汉志》)皆有“重租税以困辱之”的说法。其具体规定是:商贾及其子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