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祖社 《学术界》2005,3(5):17-26
"公共性"追求本身首先是一种文化合理性理想的表征,同时更是有史以来进步人类所憧憬的一种真实"共同体"本位的主体性、合目的性价值生存信念;马克思的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它的诞生,是西方文化之公共性目标自主性变革的完成.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从实践的社群本位的"文化公共性"的视野,实现了对以往旧哲学尤其是近代以来自由的个体理性主义公共性主张的有效遏制、深度矫正和根本颠覆;"公共性"理念与追求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深度、思想高度,而且提升了新哲学的本体境界,体现着马克思哲学的内在品质和"真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对"公共性社会"或人类"公共生活"--人类共处一体艺术的实践性基础孜孜以求的结果,使马克思最终形成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并依托此,真正实现了对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共同体的超越,为人类提供和展示了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生存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哲学精神是哲学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是哲学与其他学说在精神层面划定界限的重要标志。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原初、最根本、最精妙的表达,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是其基本内容。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作为人类精神境界的不同方面,哲学精神不仅与科学精神内在相通,而且在关怀人生命无限性追求、自觉人自己的生存态度、反思人自身的高贵品性等方面还是对科学精神的积极超越。  相似文献   

3.
蒂利希提出的"终极关怀"概念是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哲学命题。它从哲学和宗教学两个维度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境遇和命运进行了反思,并对"人"所具有的全部生存价值和意义做出了诠释。"终极关怀"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人本主义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从实践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个层面,对人的生活进行了有深度的理解和把握,为道德人格的完善和人生信仰的确立构建起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走进当代的追问与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紧密相连.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学术研究现象背后,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强行分割的现状.为此必须追问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者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视域是整个世界,"物质本体论"没有否认实践观.从实践理解与强调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内含干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面向人的生活的世界观,这才是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的合理理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是超越了西方历史上的以实体性哲学和主体性哲学为主的一种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现代哲学.在对具有现代哲学特征的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的具体理解上,哲学界出现了"现代实践哲学"和"人学"两种各自表述的理论思路.从马克思"价值论哲学"的高度来看,两者分歧是表面的,二者在实质上是内在一致的.较之用"现代实践哲学"和"人学"来指认马克思哲学,用"价值论哲学"指认马克思哲学可能更有说服力,至少可以提供一种新的理解维度.  相似文献   

6.
孙承叔 《东南学术》2002,(4):107-116
哲学起源于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怀,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类的生活世界,因此理解哲学不能停留在它的表面.从现象上看,哲学史是围绕着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生存论展开的,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对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力量的追寻,是对历史主体以及如何理解历史主体性的争论,因而也是对哲学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或根据的争论.研究哲学,如果不深入到生存论的层面、历史观层面,那么充其量所把握的只是哲学的知识,而不是哲学的智慧,这是深刻理解哲学史,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辑刊》2007,(1):39-43
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化”来说,问题不在于如何“解释”马克思,而在于对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的批判。当代人类生存的现实困境在于生存危机。因而,马克思哲学当代化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生存危机的根源进行批判。而生存危机的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生存方式。因而,必须结合时代特点,继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建立了一个以人的眼界来理解世界的人类学世界观.由此建立的哲学是以人类世界为对象的人类学唯物主义哲学.它虽然强调实践,但实践不过是"人的感性活动"而已.据此,实践也不过是人类学视界的活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不是固守其唯物史观或实践观,而是要适应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弘扬人类学唯物主义的哲学精神,才能在当代促进马克思极为关心的"世界历史"与"人类解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体论问题有着深刻的人性根据和哲学思维根据 ,是任何真正哲学都难以回避的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传统本体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性 ,但它终究只是本体论问题的一种历史性解答方式。批判和超越传统本体论 ,是马克思哲学实现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重要基础。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显著特点在于 ,他坚持实践论思维方式 ,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 ,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本体问题 ,强调以社会存在和人的生存发展来统摄自然本体 ,并把合理性追求融入本体问题的探索之中 ,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探索根本置换了本体论研究的问题域 ,鲜明地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人道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定。深入理解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 ,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付文军 《东南学术》2021,(3):115-125
《资本论》实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哲学的完美融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马克思充分确证了"为消灭国家和市民社会而斗争"这一理论主题,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利用物质武器和精神武器而展开有效的阶级斗争.直面"当代的斗争",马克思理性地表达了"当代的愿望"——建构"自由人联合体"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可以说,《资本论》不仅致力于为阶级斗争提供武器的政治学途径,还致力于为人类找寻理想的生存之境.《资本论》所展示的政治哲学向度充分表明了马克思政治哲学是一种"以政治批判为目标"的现实性政治哲学、"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批判性政治哲学和谋求"减轻分娩痛苦"的发展性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1.
于桂凤 《兰州学刊》2007,2(9):25-27
马克思哲学曾经遭遇和正在经历的种种误解表明不先行澄清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闻的关系.是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但是要厘清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决非易事,必须首先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感性在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其各自哲学革命的秘密所在,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革命首先就体现为对其感性论的批判与超越上,而且这种批判与超越指向的是整个传统哲学.因此,感性应是解读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关系的理想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郝立忠 《东岳论丛》2004,25(1):37-44
寻求一个能够把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区分开来的哲学形态划分标准,正确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未能予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但不论是把哲学上的"两个对子"作为哲学评价标准的传统方法,还是近几年来一些学者用现代西方哲学或各种各样的"本体论哲学"来诠释马克思哲学的"新"方法,都不能使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理论与实际关系问题是解读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的关键,也是划分两大哲学基本形态、区分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哲学的可靠标准。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出发,迄今为止的一切哲学,都可以划归传统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真正的马克思哲学)这两大哲学基本形态。只有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入手,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正确理解马克思理论的整体性,从哲学形态的高度把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哲学区分开来,使目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本体论情结"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3.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是如何阐释其哲学当代价值的理论前提。近年来,学界从诸多方面对马克思发动哲学变革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但始终没有充分敞开作为其精神实质的人类解放的维度。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在马克思哲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马克思学说中的“本体论承诺”。马克思有无自己的哲学?若有,它与传统哲学的关系如何?在马克思那里,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怎样?由此可以看到,马克思哲学本质上就是关于人类解放的逻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现实观是理解其哲学革命的重要视角之一。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从事的哲学研究,大都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研究对象多为形上之思。现实上升为哲学范畴后,具有了诸多不受特定限制的性质,却失去了原初的"现实性",成为"哲学的现实"。而马克思确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为哲学找到了稳定的基石,建立了"现实的哲学",进而实现了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5.
要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应从本真精神、时代本质和存在论三个层面完整地理解和系统地阐明。首先,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层面。从这个层面看,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体现在它是一种实践的哲学,是人类解放的哲学,是具有科学批判精神的哲学。其次,理解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第二个层面是从时代本质的高度揭示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人类实践的内在关联。在马克思看来,时代的本质或“总问题”就是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现实,是以劳动和资本对立为特征的私有财产运动,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以此为基础的人类解放。就资本还牢固地控制着整个社会而言,当代人类实践虽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本质上仍属于“马克思的时代”。这就决定了马克思哲学在当代世界中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后,从存在论的层面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而在理论上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而且在于从实践的角度揭示了黑格尔形而上学以及全部近代形而上学与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现实的内在关联,认为形而上学终结的关键在于改变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现实。正是这点体现了马克思哲学对当代西方哲学的优越性,彰显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的生存哲学与决断论的共生关系之实际视界,原本来自于他对虚无主义的关切.从他自己的生存哲学来看,能否使生存本体论的决断范畴免除被转换成对德国时政的注释,归根到底是由人们决意承受的"命运"决定的.马克思的历史观中原本给"决断"留有的"位子",可被理解为一种堪称为机缘性、策略性的阶级斗争概念,马克思把人"活着"视为一个历史的原初事实,人们因为知道自己的需要而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做出"决断"决不是"次要的".这源自于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区别.  相似文献   

17.
政治哲学是否能成为重新理解"马克思"和"哲学"切关的重要路径?这是所谓"后哲学"时代的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例如,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政治立场"或"政治趣味"的范围内对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无疑需要我们从政治哲学的视域重新解读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爱智慧"的角度理解哲学,其前提必须首先搞清楚"智慧"是什么。我们应从历史的、语义学的角度以及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智慧本身。不仅如此,还要看到,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的智慧不同于常识的和科学的智慧,它是"大智慧"、生存智慧、"酸性"智慧和精神境界。与"知识型哲学"不同,"智慧的哲学"是对"哲学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就其本质而言,它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一种"问题的哲学"。基于"智慧贫乏"的时代所提出的"恢复智慧"和"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的要求,人们本质上应该回归"哲学的智慧",走向"智慧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实现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就是开创了追求公平正义的人类学哲学。马克思追求公平正义的人类学哲学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末期,人们为了摆脱人与人的不合理的社会关系,追求社会真正的公平正义的新时代。马克思在哲学史上从哲学态度和哲学对象、人本论基础、唯物论基础、辩证法基础、社会存在论基础、观察世界的哲学立场、哲学的使命和性质、哲学价值观、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家的人格理性精神十个方面实现了根本的变革。把握马克思这些思想的深刻蕴涵,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现代哲学凸显"以人为本"时代主题的历史根源和思想逻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王文臣 《理论界》2009,(3):129-130
德国古典哲学之所以在西方哲学中具有"经典"的意义,其原因就在于它的研究主题具有传承性,其发展也一脉相承,并且这种传承居于哲学发展的主流地位.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最终成果是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则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不仅如此,德国古典哲学还与马克思哲学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来源.再次深入了解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新时期下把握好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