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虽然目前尚无科学结论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不良影响,但国际社会十分关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2001年1月,包括我国在内的113个国家在加拿大签署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明确规定,消费者有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转基因产品越境转移时,进口国可以对其实施安全评价与标识管理。而欧盟也明确提出了转基因产品管理的两大原则:安全预防和事先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实质是人类对转基因生物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的忍耐力评价标准。作为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基因生物安全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长期性特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科学本质在于通过风险分析与评价,利用各种手段降低、消除转基因生物可能造成的风险。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对公共价值——转基因生物安全价值的需求,须尽快修正和弥补现有转基因生物安全相关立法之负面效应与不足,而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制定必须以人本主义为价值理念,以社会秩序为价值定位,以公共安全为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生物安全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义的生物安全应包括人类健康、农业和环境生物(生物多样性)安全三个方面,而狭义的生物安全则主要包括转基因生物安全和生物入侵引起的生物安全两个方面。文章分别从转基因生物技术和外来生物入侵两个方面探讨了生物安全问题,并就两者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农业转基因技术日益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规制立法与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多方管理情况下联动机制的缺位、社会公众参与权和知情权的失落、转基因生物损害救济制度的缺失、转基因废物处置制度的立法空白等,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立法实践,应采取相应的法律制度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有关动物方面的生物安全问题作了探讨.生物安全主要涉及到环境生物、农业和人类的健康这三方面.生物安全的外来威胁来自外来有害生物、生态入侵和外来转基因生物,通过对这三方面的阐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基因污染 ,现代生物技术效益与危险性并存 ,为了防止基因污染的危害 ,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包括中国在内的 70多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安全议定书》,《生物安全议定书》主要对转基因活生物体的越境转移即国际贸易的安全性作出了规定 ,这对于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作为一个条约 ,它首次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联系起来 ,并将对各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的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 ,也使国际环境法出现了一个新领域 :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多样性的国际保护  相似文献   

7.
在判研对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格局基础上,借鉴和比对各主要转基因作物推广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制定与其农业战略取向之间关系,从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两个层面分析我国现行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经营环节安全监管政策变化对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的影响,进而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战略取向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物安全问题的社会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转基因生物、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研究等生物高新技术在人类健康、哲学、社会伦理、经济等方面的生物安全问题 ,对其社会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生物的标识问题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生物对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轻劳动量以及减少化学杀虫剂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因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存在诸多隐患,完善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制度不尽相同.我国市场上存在大量转基因产品未标识、已标识和标注的转基因产品语言不规范、转基因产品标识监管缺位等问题.因此,应加大对转基因产品及标识制度的宣传,建立和健全转基因产品检测、评估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标识的安全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0.
陈燕 《小康生活》2000,(10):45-45
随着许多转基因植物的食品走上餐桌,转基困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倍受国内外人们关注。联合国环境署十分关注生物安全管理问题,在1995年12月推出了《国际生物安全管理的技术准则》。在转基因植物产品安全评价方面,  相似文献   

11.
紫柏大师是晚明佛教界的著名高僧,他在明代佛教衰微之际,力振佛教,在晚明社会动荡之时热心济世,他所提出的“三大负”就是其热心济世的表现。紫柏大师“三大负”的经世主张当时都没有实现,但它反映了紫柏大师和晚明思想界思想的一些动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老子"无为"和"返朴归真"观念的现代诠释,张扬其中的积极因素,用于指导建立一种现实的而又不失超然的人生观。道生万物、和谐自然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和旨趣,由此推演出万物和谐、天人和谐、君民和谐、国家和谐、人心和谐,这可以成为当代环境伦理和实现和谐社会的一种哲学参照。  相似文献   

13.
"心"的概念在老子那里仅仅出现10次,无法与"道"、"德"等概念出现的频率相比,但"心"却是老子自然哲学里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因子。老子提出"无心"这一心理俭约的心学的最高认知的方法和最高的价值预设,成为"无模式"家庭中的一员,是因为坚定用心必然导致人的行为背离人性自然的轨道,理性的追求必然走向理性的最终失落,人的家园的永远失落;所以,只有实行无心的方法,才能保障万物得到符合自己生长的环境,才能给个人创造符合自己本性特征发展的外在条件,而只有在一切万物、个人最大限度地获得其发展的最佳环境时,人类的家园里才能出现百鸟欢唱的壮观景象;这就是圣人无为而让万物自为的奥秘所在,人类的文明正在证明着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试论佛教的生命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的归宿在彼岸 ,中心议题是如何成佛。但佛教针对的对象是现实众生 ,依然体现出生命关怀。本文从生命起源和构成、生命过程、生命价值、生命归宿等方面分析佛教对生命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与生物的高级低级及其进化的必然性等问题的争论至今仍然没有定论。我们可以给高级和低级赋予客观的含义,即用复杂程度和有序程度作为评价物质系统高级和低级的标准。序参量应该是系统功能的总价值,只有当系统结构的变化导致新功能出现时,才会使有序度增大。生物进化具有必然性,因为高级生物可以利用上层资源。如果认为进化是一个先验的方向就错了,但是可以在演化结果出现以后把进化当成主流。对于进化有必要单独研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用演化代替进化。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是“缘起性空”的生命观、“依正不二、万物一体”的整体观、“泛爱万物”的博爱观、“众生平等”的平等观。认真学习、研究、总结这些宝贵的思想,对我们解决生态危机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将一些神奇事件的发生归因于佛与众生的心有灵犀,这是佛教感应观的重要内容。这一观点与中土早已有之的感应学说相契合,在佛教大盛的六朝对士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直接表现就是六朝小说中产生了感应征验母题,这一母题一般由民众陷入困厄,归心释氏乞求保佑解救,菩萨显灵使其脱离困厄三个环节构成,对后来的感应小说创作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李叔同的一生充满了诗意与神秘。他由翩翩浊世佳公子至心忧家国天下的醇厚儒者再至寂寂佛门中戒律精严的苦行僧,诗词曲创作显示了他一生文化性格的流变轨迹。他以名士才情入世,书写着寄寓生命的精神体验;他有着儒家自度度人的济世情怀;遁入空门后,他精研佛学而又普度芸芸众生。其名士才情、大儒风范及出世与入世完美结合的佛学底蕴等文化内涵麇集一身,互相渗透交织,构成了他文化性格的兼容性与复杂性,呈现出独特的人文意蕴与文化魅力,使他在艺术人生中走向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本己"思想认为,人的"存在"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辩证的,即此在和非此在存在,此在是自由的,非此在存在是定型的.人如何实现自我目的?依靠自我;如果听任他人摆布就陷于"非本"、"非自立"、"非本己"的状态.同时,海德格尔"本己"思想认为,人们的"自我存在"就是"罪责存在".  相似文献   

20.
五色不仅是对自然万物表象特征的基本概括,而且还与五行、五时、五态、五性等相互对应,共同构造了一种复杂的哲学认知体系。这种富有哲学意义的色彩认识观成为中国画色彩法则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