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灿若繁星的唐代诗人中,杜牧是晚唐诗坛上的佼佼者。他现存的400来首诗中,有20多首是咏史诗,在争奇斗妍的诗坛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杜牧的咏史诗,大都是针对政治形势的现实,以“今用”为目的。借托史事,有感而发,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杜牧的咏史诗,一般都以社会政治问题为题材,有的直接评论政治事件,总结经验教训;有的借古讽今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这类诗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罪恶与腐朽,对人民的遭遇和痛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它还提出了较为进步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  相似文献   

2.
(一) 《阿房宫赋》是杜牧的一篇优秀赋作。杜牧(803-853)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 人,是晚唐时期的著名作家。杜牧的诗名比文名大得多;这绝不是说他的文章写得不好,而是因为他的诗写得更为出色。今传《樊川集》二十卷,收辑了他的全部作品。杜牧出生在钟鸣鼎食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祖父杜佑曾做过德宗、宪宗两朝宰相。但本人的政治生涯却有些坎坷不平:二十岁考取进士、复举贤良方正后,即不断遭受权贵的排  相似文献   

3.
杜牧(公元803年-852年)是晚唐时期杰出的作家,也是一位十分关心现实政治的诗人。但是,一提及杜牧,人们往往只想起他“十年一觉扬州梦,占得青楼薄倖名”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类的诗句来;后代的一些诗论家也认为他专事华藻,只长于风华绮靡之作……。其实杜牧的很多诗篇是有较强的政治性的。诗人的这些诗,针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发表意见和抒发情怀。他现存的四百来首诗中,古诗大都是政治社会题材;近体诗中,有的直接歌咏时事,有的以咏史方式寄托自己对时局的感慨,有的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反映了晚唐时期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及军事政治事件,对我们认识当时社会政治有一定的意义。(一) 杜牧所生活的时代,是唐王朝的多事之秋。杜牧历唐代的德、顺、宪、穆、敬、  相似文献   

4.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古文家,他的诗歌风华流美、“雄姿英发”,(见《艺概》)在绮靡华丽、颓废感伤的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如胡震亨说:“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以时风委靡,独持拗峭。”(《唐音癸签》)《陈氏书录》谓:“杜紫微才高,俊迈不羁,其诗有气概,非晚唐人所能及。”为什么在日暮途穷的晚唐会出现杜牧那样俊迈雄健的诗歌?这个问题可以从他的思想和艺术两方面进行探讨。远大的政治理想在没落时代无法实现的苦闷激发了杜牧的慷慨不平之气,而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则显示了他以传统的表现方法力矫时弊的努力。这就是杜牧成为晚唐翘楚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杜牧是晚唐前期一位刚直耿介,忧国忧民,有着建功立业,经邦济世政治抱负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创作的诗歌,有许多篇章深刻反映晚唐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抒发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洋溢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的诗取得了高出于同时代其它诗人的思想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史料载,作为许浑诗保留下来的,约530多首,作为杜牧的诗保留下来的,总数也与此不相上下。读《全唐诗》则发现这样的情况:把作为杜牧的诗而收录的50多首诗(1972年的《杜牧研究资料汇编》说是53首),又作为许浑的诗而重复收录了。一诗二主的数量之多,是颇为异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一)杜牧很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这主要表现在重视政治教化功能和强调经世致用功能两方面。这种文学思想既有合理性,也有保守性。至于杜牧对元白艳诗的批评,应从两方面看:从元白艳诗的内容及其所产生的不良社会效果看,他的批评是对的;从他批评时所坚持的情理观念本身看,不但有很大的偏失,而且与自己的创作相矛盾。(二)在文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方面,杜牧既强调以思想内容为主,也重视艺术形式。在这个问题上,他的观点比较辩证,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1848~1905)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急烈的政治变局。他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备极屈辱的历史,也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苗民起义、回民起义、义和团运动等反复抗争的历史。黄遵宪作为为数不多的亲历在列强侵华背景下多次政治风暴,又以外交官身份亲身实地感受到先进国家政治文化气象的开明知识分子,他对于近代化的认识与主张,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自序》中写道,“奉使随槎”,“居东二年”间,“稍与其士大夫游,读其书,习其事”,专心“网罗旧闻,参考新政”。《日本杂事诗》…  相似文献   

9.
<正> 杜牧的七言律诗,在其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外甥裴延翰所编次的《樊川文集》二十卷,前四卷共收各体诗歌二百六十一首,其中七律就近六十首;若加上宋人编次的《樊川外集》与《别集》中所收的七律,数量当更大。杜牧的七律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思想艺术上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吴乔《围炉诗话》云:“杜牧诗,唯绝句最多风调,……其七言律亦极  相似文献   

10.
杜牧与《叹花》诗本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广才 《东岳论丛》2004,25(3):118-122
载于《唐阙史》的《叹花》诗本事 ,亦称杜牧湖州韵事。缪钺先生以《唐阙史》所记与杜牧行迹及史事多有抵触 ,且地方官吏娶本地百姓女为妻妾有逾格律为由 ,认为此事未必可信。其实 ,《唐阙史》所记核心事件均与杜牧行迹及史事相合 ,抵触者仅为客观原因造成的细节误记。禁止地方官吏娶本地百姓女为妻妾 ,只是李德裕主政期间临时规定的官纪 ,从牛李党争的结局及湖州韵事发生的时间看 ,此官纪对杜牧湖州韵事并无影响。从杜牧求湖时的反常举动与不合情理的托词以及至湖后的《题茶山》诗看 ,其求湖隐衷可能与湖州韵事有关。记载湖州韵事的《叹花》诗 ,至今并无证据否定其为杜牧作品。所以 ,对杜牧湖州韵事不宜轻易否定 ,或许确有其事。  相似文献   

11.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他对宋词有较影响:一方面,他的诗与“词为艳科”和“要眇宜修”的词体特质相近,对词体形成有潜在影响。另一方面.他和他的诗句本身成了特定的文化符号,不断地出现在宋词中,是宋词构成意象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12.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他时宋词有较影响:一方面,他的诗与"词为艳科"和"要眇宜修"的词体特质相近,对词体形成有潜在影响.另一方面,他和他的诗句本身成了特定的文化符号,不断地出现在宋词中,是宋词构成意象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一重公案一直没有解决,这就是晚唐诗人杜牧是否轻视和诋諆元稹、白居易的问题。杜牧在他撰写的《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中引墓主李戡的话,称元稹、白居易的诗“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多为其所破坏。流於民间,疏于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吾无位,不得用法治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诗词作品大多数属于悲诗悲词,表现出浓烈的悲剧意识,并形成其诗词的主要审美品质。具体说来,这种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生命悲剧意识和历史悲剧意识两个方面,并通过多个维度体现出来。王国维诗词中悲剧意识的形成不但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同时还有哲理的、时代的、政治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余敏芳 《云梦学刊》2002,23(1):70-72
杜牧是晚唐诗文兼擅的一代大家。半世宦游的生活经历使其文学创作深受自然地域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增添了杜牧作品的乡土文化气息 ;与杜牧的情思、理思相融合 ,负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的内涵 ;培育了杜牧独特的艺术品性  相似文献   

16.
近半个世纪以来 ,当代古典诗词 (即“旧体诗词”)大致经历了“政治诗———感伤诗———人生诗”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在格律、主体、意境上 ,对古代诗词有继承也有发展。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古典诗出现了黄金时代 ,恰好弥补了白话新诗衰落的不足。现当代文学史应正式将古典诗词纳入进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古典诗歌从《诗经》开始就出现了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而《离骚》中的“导夫先路”的忠臣,曹操的“老骥伏枥”的壮士和陶渊明“戴月荷锄归”的解甲归田的农夫,都为后来诗歌的表现人物形象提供了经验。唐代诗歌发展到一个高峰,运用诗歌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则更加丰满动人。宋代孙洙称杜牧《秋夕》中的形象“通身灵活”。这个评语也可用来概括他诗中的其他形象特点。杜牧诗中的形象,既鲜明生动又富于感情,塑造方法亦不单一。首先,他能在典型环境中完成形象塑造。《赠别》诗(其一)中,诗人这样描写一个袅娜优美的少女形象。“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种将其放在十里扬州众里夺魁的写法,同白居易的“回  相似文献   

18.
刘飞龙 《云梦学刊》2011,32(6):102-106
唐朝大诗人杜牧七绝之成就,前人多有论述。有的给予了较为诚恳的评价;有的认为他的七绝某些虽发语新奇,但多直达,没有很大的成就;有的虽从艺术上对他的七绝进行了肯定,但却认为气格不高;有的认为其写景抒情之作大多创造了优美的意境,然颇多柔弱之风。特别是对其描写艳情的作品,则几乎是否定的态度。然而,有些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实际上,杜牧七言绝句往往具有刚柔相济的特色:刚而不流于枯直,柔而不失于绮靡。这与杜牧的出身经历、理想和信念等方面是绝然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从神性诗和人性诗的变奏看,中国诗歌多以人性诗为基调,而神性诗则多付诸阙如.正是从这个角度说,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文学对于神性的抒写,以立足于他在视域的吟唱,表现生命理想的他在境界,便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了独特的价值.<离骚>的神性诗特征和他在性维度主要体现在命名的神圣、神人求合的艰难、向死而生的超越和诗人对于神性缺席的政治庸俗化时代的反省、批判乃至绝望.  相似文献   

20.
杜牧与牛李党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杜牧与李德裕在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上,观点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待外敌入侵方面。西南之吐蕃,西北之回纥,是唐朝边境的两大隐患。德裕在文宗大和五年(831)收复吐蕃所侵占之维州,即表现出他维护国家统一的雄心大志;武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