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生谣     
去年初夏的一天,我们在县城同乐园,遇见了百岁女寿星金雨仂。那天,她女儿的外甥女结婚,特别接她来县城吃喜酒。她在两个女儿的  相似文献   

2.
带爱远行     
刘江 《百姓生活》2011,(1):27-27
新婚之夜,他问她有什么梦想。她说,从孩提时代起,周游全国的愿望就如一根藤蔓紧紧缠绕着她的心。然而,贫困的生活锁住了她的脚步。初中毕业后,她在家门口卖起豆腐,连县城都没出过……  相似文献   

3.
她和她是同乡,在一次小范围聚会中认识,而所谓同乡中,只有她们的家真正在同一个县城。千里外的他乡。这种巧合让她们彼此陡增亲近感。从此有了走动。她小她一岁多,便叫对方凌姐。交往后才知道地位悬殊,凌姐是标准的都市小白领,收入颇丰,单身,有房有车,衣着时尚,生活小资。  相似文献   

4.
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她有一股倔强的劲;她以一流人品、一流服务,作为使老年人满意的基础。20O2年九九重阳节,闻喜县桐城镇卫生院内科医师赵爱芳在她的县城新居挂起了“夕阳红”敬老院的牌子,至此,她的敬老夙愿终于实现了。 她有一股倔强的劲 无志人常立志,有志人立志长。38岁的赵爱芳出生在中条山深处的闻喜县裴社乡铁牛峪这个穷山沟里。她姐妹兄弟6个,她是老五。由于  相似文献   

5.
在江西赣县县城创维路,有一个“留守孩子之家”。这里,有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在县城读中学的农村留守孩子38人。创办这个“留守孩子之家”的,是回乡打工妹黄冬梅。一个回乡打工妹怎么会想起创办“留守孩子之家”呢?她又是如何经营管理“留守孩子之家”,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放心地将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位农民,非常需要农业技术知识。我远离县城63华里。在一次去县城,随便到书摊上走走,偶然被一本《专业户》所吸引,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一本,打开一看.顿时被她那丰富的内容所吸引。此后,我就象她的一位孺子。贪婪的吮吸着她的乳汁。丰富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我感到,她是我吃饱饭、穿暖衣的唯一希望;她是我  相似文献   

7.
夏承志 《新天地》2011,(8):44-45
[案例概述] 小温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孩子,父亲经商,母亲是公务员,家境富裕,在县城有一幢豪华的楼房,亲戚还有海外关系,小温自小乖巧伶俐,品学兼优。认识并了解她家庭状况的人都会羡慕不已,都认为一个这么好的家庭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女孩子,她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相似文献   

8.
我的高中是在离家三十里外的县城读的,每星期只能在周六傍晚骑车回家。我的同桌有段路和我同路,可我们并不一块儿走。她曾经跟我要求过,但我拒绝了。从小,我就被大人们灌输这样一种观念:不要无缘无故接受别人的殷勤。她数学不太好。经常问我数学题,我总认为她和我套近乎是想让我更卖力地为她讲解数学题。  相似文献   

9.
王玲 《新天地》2011,(7):38
不久前的一天,一位穿着入时的中年女性来到咨询室。一落座,便迫不及待地倾诉起她的烦恼:她叫于燕,老家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从上中学起她在县城住读,后来到北京上大学。在京城安家以后,一直在为工作、生活而奔波。  相似文献   

10.
杜品华老人原住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辉山镇。两年前搬到了犍为县跟着她的养子生活,居住在县城内的一个单元楼里。老人的儿子、儿媳在县城做小买卖。记者到他们家时,只有老人和她的小孙女在。当时,杜品华老人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梳头,她一边说:“请坐!请坐!”一边把满头的白发拢在后面,用皮圈去扎。没想到皮圈断了掉在地上,记者给她拾起来,她很麻利地将皮圈接好,扎到发髻上。动作娴熟,像一位少妇。老人说,她的眼睛看不见已有4年了。4年前,她不但能下地干活,还经常上山割猪草、拾柴。前年,她还拄着拐杖到辉山镇赶集呢。记者问:“听说你会看病,…  相似文献   

11.
在这所大学里,她应该是最贫困的学生了。她的家乡极偏僻,离最近的县城也有一百多公里,因为土地贫瘠稀少,所以那里的人们都很穷。而她家又比别人家更为困难。因为要供一个孩子上学。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那几亩薄地和院子里的十几只鸡了。  相似文献   

12.
在山西省吉县2000多名苹果“经纪人”中,名声最显、收入最多的要数窦变贤了。她在县城桥南苹果交易市场开的“老窦苹果信息部”无人不晓,每年她靠中介贩运苹果纯挣6万元。  相似文献   

13.
红红是山西人,在家乡读完三年中专之后,她在县城一家超市当收银员,工资虽不高,生活是安定的。可是,她总是向往着山外面的世界,尽管遥远,她却总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一在父母的帮助下,红红来到了上海,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个自学考试助学班,一来可以提升学历,二来可以和在上海打工的爸爸妈妈团圆。刚来上海,红红对一切都感到陌生。这里有她从来没有见过的地铁和高楼,也有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庞大的人群和车流;每天有那么多的人上班下班,又有那么多的人在寻找工作;有那么多的机遇,又有那么多的挑战……自己原以为这里  相似文献   

14.
近闻,苏中某县一位农村妇女患了乙肝,在没有完全治愈的情况下,为了挣钱治病,她就隐瞒病情去县城一居民家中当起了保姆。直至半年后,雇主才无意中从别人处了解到她的病情。事后,雇主既  相似文献   

15.
谢芳是我家的一个房客,是从县城来到省城的,谢芳和她老公原来都是老家县城一家企业的下岗工人。谢芳现在是省城一家晨报发行站的送报员,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得去发行站领报纸.然后一户户地送。  相似文献   

16.
一位普普通通的城镇退休女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和一只豆雁结了缘,从此,她的生活中多了一份感人至深的真情……善良的她救了“宝儿”一命2004年的中秋节这天,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56岁的高丽洁,到县城东边的农贸集市上购买过节的副食品。在市场的一角,她看到有三四个妇女围住一位老汉,讨价还价,都是想买老汉手里抱着的那只“鹅”。  相似文献   

17.
黄建平  饶华材 《老友》2014,(3):64-64
正女寿星张子英,1912年12月24日出生,居住在江西省万年县城陈营镇惠民社区。张子英育有1儿1女。丈夫在25岁时别妻弃子出去当兵,此后一直没有音讯。她带着一双儿女艰难度日。儿子不幸在8岁时因患肺炎夭折。张子英没有被壮年失夫丧子的悲痛击倒,她擦干眼泪,强忍悲痛,谢绝了亲朋好友劝她改嫁的好意,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张子英现有4个外孙、4个外孙女和6个曾外孙。全家20  相似文献   

18.
姐娘     
姐大我10岁。姐16岁那年,正是她该上高中的那年,一场大病夺走了娘的生命,父亲也在一次煤窑的塌方中,瘸了双腿,瘫在床上。从此,姐担起了一家三口生活的重任。父亲长年躺在病床上,看着姐小小年纪为了生计在棉纺厂做工却又无可奈何。那时,姐是棉纺厂最年轻的纺织工。有好几次,我发现她看着同龄的女孩子们进出县城那所本该她也一同进去的高  相似文献   

19.
海兰 《百姓生活》2010,(7):37-38
回乡度假,空姐爱上了同桌的"柱子哥"吴倩倩1987年6月出生于河南信阳罗山县城,她从小开朗活泼,爱唱爱跳。父母是做餐饮生意的,家境优裕,给了她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相似文献   

20.
隰县城里,有一位72岁的老人张玲爱。打从她做媳妇的第一天起,57年如一日,孝敬着今年84岁高龄的婆婆,知情者都从心底里为她树着一块尊老敬老的碑。 张玲爱是1936年嫁到婆家的。那年她15岁。过门后她才知道,仅比自己大12岁的婆婆当年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嫁给比她大20岁的丈夫做续弦的。一进门,就有3个孩子喊妈妈。婆婆的苦命身世,激起了张玲爱的百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